切糕事件(转)
本帖最后由 海陆丰怪谈 于 2012-12-19 01:47 编辑近日,“切糕”一词在网络火了
切糕第一次进入媒体视野始于2012年12月3日,而由切糕所引发的事件则始于岳阳市公安局岳阳公安。
事件梗概: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岳阳公安警事发布了一则消息:“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20万。目前平江公安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 微博发出后立即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各个版本的切糕恶搞纷至沓来。对于岳阳公安微博中提到的这件横想竖想都有些荒谬的“纠纷”,网民们都聪明地避开了“新疆”、“公安”等容易招致另外纠纷的词语,而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切糕”这个关键词借题发挥。
切糕不仅被调侃成“硬通货”、“食用黄金”、“糕富帅”,围绕切糕发散的各种段子转发量也都超过了3位数。其中如“这套精装修全景海景套房价值在2.5切糕左右,先生您给我3切糕,待会我找您40肾”等,不需笔者逐一列举,相信大家也已经拜读不少,这种都市打工一族的“笑点”与“痛点”的恶搞,掀起了一场关于切糕的“恶搞潮。
一石激起千层浪。切糕事件发生后不久,网上迅速升起“切糕热”,网民纷纷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绝大多数是讽刺和嘲讽,且大都将升华为民族问题。切糕体也应势走红。
切糕俗称玛仁糖,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因出售时一般用刀从大块玛仁糖切下小块,因此又被称作“切糕”。
民族问题是我们不容回避而又客观存在的问题。切糕事件表面上看是商品买卖中所产生的不诚信经营问题,实质上所折射的则是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矛头直指当前所存在的民族问题。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广为人知的,在长期的实践中也被证实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还存在“两少一宽”政策——对少数民族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在处理上一般要从宽。据相关报道称,岳阳市公安局在处理此次事件中的依据正是出于此。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但在很多政策上却享受汉族所没有的优惠。有网民戏谑称:“少数民族被宠坏了。”这样的言论或许言过其实,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家,不能溶入民族偏见。但这也确实能反映出某些客观问题——民族平等这是宪法所赋予的,我国是法治国家,法律上人人平等。在此次事件中,不诚信经营在先,群体殴打在后,按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可以依法对其进行相关处罚的,而结果却与我们所想象的大不相同。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大凡涉及少数民族的问题时,我们总习惯首先从各种层面对少数民族予以关照,而不是站在法制的高度,发挥法制应有的作用,以至于处理不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相比之下,美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的做法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和“民族大熔炉”。美国为了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主要作法有:一是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至上、统一原则。二是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法制原则。三是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发展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我认为要处理好我们的民族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努力。
首先,要结合时代特点重新审视民族政策。我们不能再“人为地扩大民族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逐步取消不平等的过度倾斜的民族政策。
其次,要正视民族矛盾,尤其是宗教矛盾。藏独分裂势力猖獗,南疆和北疆恐怖分子暗潮涌动,这背后无不有宗教的影子。
最后,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能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发展差距。 一板切糕16萬,真TM坑爹 大木木 发表于 2012-12-19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板切糕16萬,真TM坑爹
诶,怎么说呢,为什么卖切糕的会这样明目张胆强卖强买呢,原因出在哪里了呢,
不多说什么了,等一下有人又该说我们歧视外地人了, 大木木 发表于 2012-12-19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板切糕16萬,真TM坑爹
木木,。我还是收不到你回复的任何提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