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柳子 发表于 2013-1-8 21:03:01

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1-8 21:48 编辑

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 捷胜寿星书法家何香荷老先生的淡泊人生


      何香荷,家住捷胜镇西门外。他家从清末延续至今算来已是七代书香之家了,他的曾老太公有的是县府的文官,有的是贡生、秀才。何老自谦自己年轻时是一名教书匠,没有什么出息。但大家都很敬重他,敬重他温文尔雅教书育人,敬重他吟诗作对不图名利,羡慕他书香世家的传统。他培养出来的子孙多从事文艺、教育、医生等职业。清心寡欲、长寿好学的他简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福寿星。
  何老说他17岁那年初中毕业。考高中时虽然没能考上,但他那篇题目为《你为什么要考海中》的升中作文却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何老说作文的内容写什么已忘记了,只记得开头引用了两句古文:高山仰止景行行至,虽不能志然心向往之。
  当年,何老一踏出校门,为了谋生,曾在乡公所干过二、三年文书之类的工作。因有一次自己仗义私自放了十几名被国民党抓来的壮丁,他被国民党抓起来追查,后幸得到当地的乡长化解相救。经过这件事之后,何香荷决定放弃这份比教书高薪的工作,甘愿到小学去当一名老师。从此甘于淡泊,在当地和附近乡镇执起长达三十多年的教鞭。解放后,历任乡校校长,桃李满园,尤其是书法界的陈信嘉、翁白羽、陈述之、张生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红海湾东州坑曾是何老在那里工作、教书多年的地方。如今,那里已六、七十岁的老人有不少是他的学生,说起何老,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一个好人!老师平时为人随和,从没有见他跟谁脸红过,教学既认真又很有耐性和责任心。他还是一个性情乐观豁达的人,连“文革”时整过他的人(害他蹲了六年大牢)他都既往不咎,何老认为那是时代的错,说现在一切要向前看。
  何老一生勤恳工作教书育人,对书法情有独钟,却很淡泊名利。
  探问何老为何如此甘于淡泊、笔耕不辍?他念念有词说“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何老的勤奋练笔是出了名的,他的“五日不读,心生荆棘;五日不写,手生荆棘”就是他勤学的座右铭。
  何老解放前在东州坑当小学老师时,说他总觉得自己只有初中程度还不够,于是下决心自学。有一次他看见校长跟学生上古文课讲得津津有味,何老也坐进来听校长的课,课后,有疑问的他更像学生一样不断请教校长,校长对他这种以勤补绌的学习作风非常赞赏。
  何香荷老人对书、诗、赋都很在行。2006年底,在捷胜书画社等单位主办的“捷胜古城风书画作品展”上,已满100岁的何老感兴即赋又挥毫:“洪武年间建捷城,边防古壁有声名。鼎新革旧公天下,民主共和际太平。苍事浮云多变化,星移物换几回更。风流文采渊源富,书画诗词翰墨情。”大家都称赞他年龄虽大但才思敏捷!
  何老的书法功底深厚,他说他家七代人的书法都是临摹潘龄皋的。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展览,亦多次获奖。几年前,在何老书法作品获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暨八十九岁寿辰之时,著名雕塑家周仲富为老人家赋诗一首:“雅尔温文一寿翁,学门敦化甚宽洪。挥毫劲婉宜今古,书法成家老骥雄。”
      【本帖标题系本人所编,内容属转编】


   








广丰颍川 发表于 2013-1-8 22:25:59

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领袖权威 发表于 2013-1-9 15:34:12

文章千古事

zxl 发表于 2013-1-9 18:56:33

{:5_142:}{:5_142:}

南方雪 发表于 2013-1-10 09:02:31

默哀!

东方既白 发表于 2013-1-10 13:36:17

与楼主商榷: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按古来构词惯例,应写为:只有诗书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家乡缘 发表于 2013-1-10 16:05:18

{:4_120:}

河柳子 发表于 2013-1-11 22:46:06

东方既白 发表于 2013-1-10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与楼主商榷: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按古来构词惯例,应写为:只有诗书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

这是引用何香荷老先生原话,为尊重他我不敢改,只能顺其意了。谢谢你的提议。:handshake

河柳子 发表于 2013-1-11 22:53:08

东方既白 发表于 2013-1-10 13:36 http://www.swsm.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与楼主商榷: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按古来构词惯例,应写为:只有诗书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 ...

此文曾在《汕尾日报》报导过,但何老先生的孙儿有如下看法:

    《汕尾日报》这篇报道,有几处失实:
      1、先祖父只有小学学历,考上中学,只因家道中落,不能继续进学,后靠自学。
      2、没有“执起长达三十多年的教鞭”,先祖父解放前1942年左右教书至反右1957年前,大约15年左右,后因被错划“右派”,撤去教职。我曾见过他的小学校长任命状,右下角有海丰县长刘夏帆的签名。反右后至文革结束,大约二十年,基本在“看管”和监狱中(蹲过六年大牢属实)度过。八十年代平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只有书诗传千古,更无毫帛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