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应当“清明”
近些年来,我市群众清明祭扫越来越讲“排场”,从过去的焚香祭扫发展到烧纸钱、撒上“过山彩纸”,再发展到现在的燃放鞭炮、烧“彩电”、“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对目前的这种祭扫现象,不少网友多以垢病。窃以为,清明祭扫应当与时俱进,采取“清新”与“文明”的方式。本来,清明祭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其目的是在缅怀先人、不忘过去,重视亲情、感恩现在,激励后辈、创造未来,同时也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孝文化的具体表现,饱含着浓厚的文化意味。然而,从现在我市群众清明祭扫活动烧“彩电”、“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祭物来看,早已偏离了文化的意蕴,而染上了浓烈的迷信色彩。他们原以为可以让祖先生活得好,从而表现子孙的孝心有多大、怀念有多深。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死去原知万事空”,祖先早已变成其他的物质形态了。烧“彩电”、“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以祭拜先人,这样的一种祭扫现象,其根源就是受封建落后的“神鬼论”迷信思想的影响和受灵魂不死观念的支配,像古人一样认为有两个世界即活人生存的现实社会和鬼魂活动的阴曹地府的存在,将现实社会的一切原封不动地搬到鬼魂世界,“事死如事生”。其危害性表现在:一是讲究排场,铺张浪费;二是乌烟瘴气,影响环保;三是激起“攀比”思想,影响社会文明风气。这样的一种祭扫现象,与前进的时代和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有百害无一利,实在不可取。
其实,怀念先人,并不在一时一举,而是在永久与恒在。也并不是几件诸如“彩电”、“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祭物就表足了我们子孙的敬意,而是念念从心而起、敬意刻在灵魂深处。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很完美的祭台,无时无刻在供奉着我们的先人,无时无刻在追思着我们的先人。早在2008年,民政部就向全国推广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现在,我国已有许多地方实行了居家祭祀、网上祭祀、社区公祭,还采用了“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等方式。对于我市来说,我们应当从文化的角度上,把清明祭扫看作是一种关于“思念与赞颂、重生与回归、奋斗与发展”的文化传统习俗,解放思想,破除陋习,用“清新”与“文明”的方式来祭扫:到先人坟地墓碑前静默鞠躬,然后或填土除草、献上鲜花;或是向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介绍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追念先人功德;或播放一段追思怀念的音乐。这样的方式,既简单方便、整洁自然,又不必浪费钱物,也不会破坏环境,更可以树起祭扫的新风。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当然,要使“清新”与“文明”的方式成为今后我市群众清明祭扫的必然趋势,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全市的群众在思想上自觉的、坚定不移的坚持移风易俗;更需要政府积极加强引导,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加强管理;同时颁发有关规定,严禁在墓区墓地内焚香、点烛、烧纸钱、燃放鞭炮等带火的祭扫行为,就像禁止春节燃放鞭炮一样。
事在人为,只有这样,祭扫的新风才能吹透海陆大地。(来源:汕尾日报 黄俊杰)
缅怀先人、不忘过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