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13-4-2 12:36:10

全力锻造汕尾鲜明城市特色——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有感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鼓舞人心。甩开膀子,抱紧深圳,融入珠三角。明确的区域定位,彻底打破了我们汕尾东张西望的思想顾虑,一心一意往西靠,全心全意谋发展。号角已吹响,关键看行动。汕尾需要发展的环节方方面面,就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提点看法:

  随着厦深铁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市区扩容提质的加紧布局,汕尾人自我解嘲的汕尾是“倔头路”的历史即将终结,汕尾成为广州、深圳、惠州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角色日渐呈现,红、蓝、绿、古特色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优秀旅游城市成为必然。然而,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也要思考,汕尾城市建设的鲜明特色是什么?恐怕没人说得清。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最令人难忘的特征。比如北京的明、清古建筑;上海的繁华,霓虹彩灯;青岛的红色琉璃瓦建筑;哈尔滨的冰雕、冰灯节等等,这些能够显示城市的特征,就是该城市的鲜明特色,一些是固有的,但大多数是打造出来的。

  汕尾净美,可以打造特色的范畴极广,然而,一个城市的特色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靠长期的积累,如何抓住特色,显示特点,就要靠我们去进行培育、锻造。笔者认为:

  一是个性锻造。城市也有个性。我们汕尾的建设应该设定一个主色调。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经政府审定后,确定一种主色调,红、蓝或搭配俱可。比如最终确定为蓝色主色调,那么,全市的规划部门、宣传部门就全力朝蓝色建筑主色调把关、引导,公共设施建设外墙贴砖一律硬性采用蓝色。房地产开发,在报建时限用蓝色。私人建筑,则鼓励引导。另外,所有的高层建筑顶楼统一规定用白宫式建筑作为装饰,类似海丰的雍悦豪苑,规划部门严格把关。只要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共识并不难。虽然汕尾现有的建筑五花八门,但经过规范,若干年后,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城市将会呈现在大众面前:蓝色城市、白宫造型,独特,不妨给汕尾一个定位——蓝之城。

  二是战略眼光前瞻。城市建设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汕尾是小香港之称。但是“小香港”现在除了二马路、三马路有一点骑楼风格建筑,原有风貌大受改造破坏,其原因就是汕尾缺乏拓展出去的战略眼光。不是指责的意思,仅是自己的一种见解,市区确实有令人遗憾之处;蚕式拓展,市区伸展不出去,绿化用地被占;海边街临街高层建筑太逼近海边,滨海城市的美感、开阔感全无;市区重要部门自己辖区没地可用,不得不建远离本辖区用地;有钱的部门办公用地超大,无钱仍租楼办公。甚至在市区中心地带出现一座监狱。都是布局不合理、资源无优化配置的恶果。也许有人说,你站着说话不嫌腰痛。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前瞻性,城市中心区特别是规划为路道的地块就会无序被私人购买、占用,形成大量私有建筑物,政府想拆迁,难度超大,花费更多的资金,不一定得到市民的配合,恶性循环结果政府难以承受。反之,如果当年有珠海梁广大先生的气魄,把汕尾的框架路先规划起来,以品清湖为中心,千方百计超前建设环品清湖大道,当然,包括建跨海大桥。然后环品清湖每隔一定距离规划建设一环大道、二环大道甚至三环大道,再以品清湖为中心沿原有基础中辐射几条纵向通红海湾、赤坑可塘、海城的大道,形成纵横交错的有序建设,现在的市区很有可能已扩展至与红草埔边、赤坑、捷胜接壤。而且,纵横大道两旁交角处全都成为黄金地段,形成的扇形土地又便于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学校、幼儿园、广场等一应俱全,大道两旁的临路土地,政府可以事先控制,成立地产公司专营,形成大量政府储备土地,储备土地可以实行挂牌竞卖,拍卖的资金除用于补偿征地款全部用于市政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等,形成绝好的良性循环,成本低,城市又建得漂亮。这样的结果,新市区得到大面积拓展,老市区又可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尽量保持原有风貌,并规划海产品一条街、服装一条街、特色小食一条街等,使之成为旅客领略“小香港”的好去处,也成为我市的一处旅游景观。

  三是打造包装到位。人靠衣装马靠鞍,城市也不例外。汕尾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整个地级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绝无仅有。汕尾的非遗项目,国家级8项,省级23项,市级58项,首届泛珠民间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震撼了省内外来宾;红宫红场,全国唯此一家;汕尾的海鲜,公认最鲜甜;空气指标,连续多年全省前三名;市区有中国最大的滨海泻湖,广东最大的妈祖文化中心;鸡鸣寺、云莲寺,陆丰定光寺、碣石玄武山等佛教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南万青梅之乡、天然氧吧等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汕尾的旅游资源特色是原汁原味的,喜欢吃的,信仰佛祖的、爱好游山的、善于玩水的,在汕尾均有好去处。然而,在汕尾,全方位打造包装远远不够,对外宣传的力度跟我们“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地位不相称。惠州手机一按通,首先听到的就是“惠民之州、置业好去处”,河源的客家黄酒、“亚洲第一喷泉”,江门的“五个第一”、院士之乡等等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他们注重宣传包装的结果。因此,各相关部门,也要大力的推介汕尾,更多的宣传汕尾的正面形象,让良好正面形象盖过负面新闻。各位市民,也要本着汕尾是我家的精神,自觉维护汕尾的良好声誉,千方百计打造包装好我们的汕尾。到那时候,全省、乃至全国游客就会慕名而至,大把的银票往汕尾人民的腰包投,何乐而不为?

  统一蓝色的外观,统一白宫式造型,环湖大道全国第一,这样的城市特色够鲜明不?这样的城市漂亮不?我坚信,只要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市各级部门领导敢于担当,下狠招、出实招、谋高招,全力推动汕尾向前发展,汕尾,明天会更好!(来源:汕尾日报 黎学斌)



tongrui19 发表于 2013-4-2 13:36:24

城市建设一定要具有前瞻性

汕尾人马 发表于 2013-4-2 15:36:37

{:5_142:}{:5_142:}{:5_142:}

法至上 发表于 2013-4-2 21:14:31

{:5_142:}蓝图虽美,终须实干。

法至上 发表于 2013-4-2 21:19:16

在没有完成蓝图之前,还必须管理好现在的市区。着力彻底地解决城市脏乱差、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乱停乱放、违章建筑等等一系列问题,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3-4-3 00:52:00

看后面。。。。

红海湾人 发表于 2013-4-3 01:15:03

汕尾历届政府没有一个可以走出原汕尾镇的局限思维

幽壹 发表于 2013-4-3 09:37:39

写得不错!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3-4-3 11:21:48

法至上 发表于 2013-4-2 2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没有完成蓝图之前,还必须管理好现在的市区。着力彻底地解决城市脏乱差、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乱停 ...

汕尾城市化长期不力的管理,就是汕尾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最大软肋!

独目三与葫芦慧 发表于 2013-4-3 11:43:11

官样文章,官样通讯稿。

法至上 发表于 2013-4-3 14:46:49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3-4-3 1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汕尾城市化长期不力的管理,就是汕尾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最大软肋!

昏官庸官太多!闲杂人等太多!清廉贤能太少!大公无私更少!空话连篇太多!少说实干太少!.......

汕尾人马 发表于 2013-4-4 12:42:46

法至上 发表于 2013-4-3 14: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昏官庸官太多!闲杂人等太多!清廉贤能太少!大公无私更少!空话连篇太多!少说实干太少!.......

{:4_120:}

tiankon163 发表于 2013-4-12 22:51:29

说的好。可是原来的官员私心太重,为个人或家族的利益驱使,把汕尾耽误了,我实在不愿意汕尾的官员真的那么蠢不懂得我们都懂的事,只是他们不愿去做而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力锻造汕尾鲜明城市特色——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