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解农村“空心学校”尴尬困境?
在黄山市黄村小学,唯一的一名老师要教两个年级14名学生,而在桐城市鲟鱼学校,11名老师却“围”着仅有的一名学生打转。正因为严重失衡的师生比例,桐城市鲟鱼学校一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一些“空心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一边是农村师资薄弱,一边却又有教师力量的闲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 “空心学校”如此悬殊的师生比例与撤点并校不无关系。撤点并校导致了大量农村学生的迁移,随之迁移的更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因此还保存下来的农村学校大多就沦为了“空心学校”。“撤点并校”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是,从“撤点并校”后的效果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它大大加重了农村家长和孩子的负担,也让存留的那些农村学校无生可教。 那么又该如何走出“空心学校”尴尬困境?笔者以为,针对“空心学校”撤和留两种选择,可以有两个方案来解决。留下“空心学校”是可以的,只是要对学校“紧缩”。因为如果仅仅为了解决几个孩子就近入学而留一个学校,这是非常奢侈的。我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建私塾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出路。从撤销方面来看,在撤并学校的过程,不要把这些学校都集中起来,而是合理布局,能够尽量照顾所有孩子。 总之,解决“空心学校”尴尬困境需要中央、地方、社会三方共同解决。一是乡村教师的再分配问题,庞大的教师群体不仅需要地方的协调,还需要区域之间联动解决。另外,失去了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凭他们家庭之力是很难走出去完成学业的,政府必须投入预算,加大帮扶力度;社会慈善机构也须适时跟进,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5_142:} 为什么现在的教育比不上70年代的教育,看看现在学校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学校除了收取补课费立碑费及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还会做什么,政府教育真的很失败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 哎,伤不起啊 汕尾黑狼 发表于 2013-5-7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现在的教育比不上70年代的教育,看看现在学校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学校除了收取补课费立碑费 ...
这也不能全怪老师。一,上级有规定不能体罚学生,管得太严万一闹出事来谁也担当不起;二,上级口头上关心老师,省的党报纸上说今年一月份起农村偏僻地区老师每月增加500元,可到现在连影子都没有过,又是空调,严重地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三,06年评高级的老师到现在还没套工资,还发信息不准老师上访;四,老师的绩效工资一月拖过一个月,五一的节日补助要等到六一才发到手。。。。。。至于收补课费立碑费,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只有城里较多。种种原因导致了老师的消极,当然也损害了教育。 广东刺花 发表于 2013-5-7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也不能全怪老师。一,上级有规定不能体罚学生,管得太严万一闹出事来谁也担当不起;二,上级口头上关心 ...
老师都是好样的就是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制定规定的人不知道是人还是鬼,出了事没有一个倒下的。 汕尾黑狼 发表于 2013-5-7 1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师都是好样的就是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制定规定的人不知道是人还是鬼,出了事没有一个倒下的。
{:4_120:}{:4_120:} 教育体制要改革 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