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地扩容”或“割地增编”都是死路一条
“划地扩容”或“割地增编”都是死路一条—— 略谈汕尾的发展思路陈治赠 2013年6月12日近日,围绕着市城区“提质扩容”引发的各种话题,再次佛沸扬扬。其中有二种提法引人注目。一是“划地扩容” ,拟划大湖、赤坑、陶河扩大城区辖地。二是“割地增编” ,拟将海丰分割为二:公平、平东、黄羌、城东、可塘五镇设立海东区,梅陇、联安、海城、附城四镇设海丰区;陆丰切为二半:设三甲地区(甲子、甲东、甲西、碣石)和东海区(东海等其它剩余镇场)。如果说,这是目前汕尾当局“敢担当”的新思路,那未,300多万汕尾人民只有坐以待毙。理由有三:一、汕尾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定位、定向、定调不准。汕尾要发展,必须确认主攻方向,即从自身的自然资源中选择最有利于发展的突破点。海陆丰最大也是最有好的自然资源是:百姓勤劳智慧,土地充足,劳动力丰富。在“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口号下推动下,海丰的服装、首饰、玉器三大产业横空出世,陆丰的工艺、汕尾的“信利” 、“ 德昌” 以及“大哥大”拨地而起。以“工” 带商,汕尾的发展有相当的势头。后来,地产业一本万利,汕尾一拥而上,搭上“泡沫经济” 的高速列车。城区地产业突飞猛进,海丰就曾以年产约五万套商品房的速度,成汕尾地产业翹楚。再后来就是什么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一任书记,一张蓝图,令人眼花缭乱。直至今天,汕尾的主攻方向在哪里?还是莫衷一是。“天子脚下” ,城区受累最深。可以这样说,海丰的经济发展暂时领先,得益于民间有识之士。如上述三大产业,首先从“洗脚上田” 的农民开始,并持之以恒,非来自官方的布置。海丰历届当权精明之处就是不失锐敏,没有错失良机,多方扶持,才有今天的规模。陆丰不乏贤能,何以利民的火花寅发卯衰?汕尾城区,要海有海,要地有地,独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先机,何以至今还是一名长不大的孩子,扶不上“龙头老大”的交椅?不能说不是官方的头脑不清,随波逐流,以致坐失机遇。为了汕尾,历届市级当权,无不费尽心机,留下有目共睹的效绩。如彭禹贤先生就留下“让外商发财促地方发展” 的思路和成果。历任书记,都有耀眼之处。文人笔墨背后,坊间也另有戏说:“彭禹贤——‘ 题辞剪彩 ’”;“吴华南——‘ 脱贫华南(喻寓待烂)’”;戎铁文——‘ 得过且过 ’”;“ 郑雁雄‘ 炮声最响 ’” 。甚至有人说,郑雁雄敢去“担当”陆丰,汕尾就有希望。二、“划地扩容” 无异“割肉医疮”。汕尾城区辖下有原汕尾镇、捷胜、东冲、红草、马官。自然资源不逊市属其他乡镇。如红草的养殖业、玩具厂,也曾经名噪一时。坊间传闻:五镇手头,现在是“欠一条吊脖索” ,有“千疮百孔” 之味道。传闻夸张,未必可信。说城区未能将五镇带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却是不争的事实。城区发展稍为靠后,是否是因为辖区太窄,难以施展拳脚,“英雄无用武之地” ?割海丰几块肉,是否就能前程似锦?据网上舆论,大湖、赤坑、陶河在海丰尚属贫困落后。将贫困落后的乡镇割属城区,岂不是“割烂肉补脓疮” ,或者称为“雪上加霜”?如果说是看中大湖、赤坑、陶河目前已显露的潜在优势,那么,三地就不是网上所传的“海丰弃儿” ,而是海丰花了气力,尚待冲腾的后起之秀。依靠羽毛未丰的三只嫩鸟来拉动五只庞然大鹰高飞,难!。如果说,割出三地是为促城区发展,那么,海丰的发展又致于何地?发展潜力大有前途的西部四镇(鹅后赤小)切出,南部再割出三镇(陶赤大),海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几乎荡然无存。最终,海丰与城区有可能是同归于尽。要是“割肉医疮” 真的是振兴汕尾的唯一良方,“田捷遮”这块肉肯定比“陶赤大” 肥,“红海湾” 回归城区,更为合情合理。损海丰益城区,顾此失彼,切不可行!三、“衙门” 愈多,百姓愈惨。汕尾建市,是海陆丰在改革开放途中的一大败笔。现在又有再次划地增编的思路,将是一场灾难,最终是陷入“要死大家一齐死”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现在一市三县一区,行政开支已是尾大不掉的沉重包袱,几乎耗尽来之不易的地方财政。如果真的划地增编,破肚裂肠,陆丰一分为二,海丰一分为三。再加上汕尾市、城区、红海湾、陆河。算来,汕尾市范围内县级以上的“衙门” 至少有9个。麻雀虽小,五官皆全。仅行政开支一项,就可榨干300多万人民的血汗。“划地增编” 尤如旧伤未愈再添一刀。车覆前辙,期期不可。决策者应该理智、慎之。当官的可以拍拍屁股,一走了事。300多万人民的未来,绝不是儿戏! {:5_142:}把不发展归为因皮不够,区位不便?是一种胡扯!要海岸线,城区和马宫东涌都不缺的。要那么长那么多就能发展?胡搞。 如果说,这是目前汕尾当局“敢担当”的新思路,那未,300多万汕尾人民只有坐以待毙。 一任书记,一张蓝图,令人眼花缭乱。直至今天,汕尾的主攻方向在哪里?还是莫衷一是。“天子脚下” ,城区受累最深。{:5_142:}{:5_142:} 陈老师说“如果说是看中大湖、赤坑、陶河目前已显露的潜在优势,那么,三地就不是网上所传的“海丰弃儿” ,而是海丰花了气力,尚待冲腾的后起之秀。”,这句话实在让人捧腹大笑。大湖、赤坑、陶河目前已显露的潜在优势是什么?是距离火车站和城区东片区较近吗?如果是,这是海丰能够花力气打造出来的吗?若不是距离火车站和城区东片区较近这个原因,那么是因为大湖有海的原因?大海是海丰县花力气就能打造出的?梦中认为,三镇最大的潜在优势就是临近汕尾站和城区东北片区,这是得益于汕尾站的选址,而非海丰县把三镇往汕尾市区挪移! 梦中汕尾 发表于 2013-6-12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老师说“如果说是看中大湖、赤坑、陶河目前已显露的潜在优势,那么,三地就不是网上所传的“海丰弃儿” , ...
承教。
愚所指的潜在优势是指土地丶劳力丶地理位置。以大湖为例,大湖有可供开发而未开发的土地,这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但不是作为房地产而是作为生态农业开发。大湖的地理位置独特,利用海的特点开辟生态旅游区,目前全省可能找不到这么好的地方。大湖的人口不多,前几年在籍总人口是一万多人,实际常住人口只有几千人。恰恰是人口不多,更有利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大湖的海无法发展为通商的海港。渔丶农丶湿地,构成开辟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构件。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潜在优势。
望多沟通磋商。说话的人多了,形成声势,就有可能被决策者参考。这些话草稿有写,因怕冗长删了。多谢! 楼主好帖!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撤县设区”
http://www.swsm.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2238&fromuid=43470
陈老师~~您说被圈地与否是您自己判断。
现在城区没有能力在以后发展三镇呢?您能打包票说不能吗?
被忽视发展投资的三镇人希望您献策给这落后三镇人民吧,感谢您。
现在好不容易看见盼头,由死气沉沉到被改变难道不是好事吗?
以前长期被海丰忽视的地方,怎么一下子就成海丰掌上明珠呢?
您说的观点我大部分认同。
那么您再评论一下有些人说割地少了海丰版图和海岸线之说...{:5_148:} 他们是放着三镇宁愿不发展也不给城区开发的心态。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3-6-12 2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承教。
愚所指的潜在优势是指土地丶劳力丶地理位置。以大湖为例,大湖有可供开发而未开发的土地,这是可 ...
陈老师,劳力大部分外输了,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一直都有,海丰并未重视。 无心快语 发表于 2013-6-12 2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老师~~您说被圈地与否是您自己判断。
现在城区没有能力在以后发展三镇呢?您能打包票说不能吗?
被忽视 ...
圈地一词,愚在拙文中没有使用。现在是探索讨论,说话的人多了,形成声势,就有可能被决策者参考。望多沟通磋商。多谢!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3-6-12 2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圈地一词,愚在拙文中没有使用。现在是探索讨论,说话的人多了,形成声势,就有可能被决策者参考。望多沟 ...
“湖有可供开发而未开发的土地,这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但不是作为房地产而是作为生态农业开发。”
我就是以为您说的怕大湖给城区收纳后而被开发房地产!这个是大家都不答应的。
大湖只能是您说的旅游和生态产业,那岂不是和红海湾一起统筹开发不是更加好吗?
大湖放了几十年,有看见谁去开发过?
现在红海湾有的上面的扶持,大湖也可以搭便车嘛。 梦中汕尾 发表于 2013-6-12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老师说“如果说是看中大湖、赤坑、陶河目前已显露的潜在优势,那么,三地就不是网上所传的“海丰弃儿” , ...
火车站的选址这正是汕尾城区对海丰资源掠夺的有力证据! 关注海陆丰 发表于 2013-6-13 00:06火车站的选址这正是汕尾城区对海丰资源掠夺的有力证据!
哪个通铁路的城市市区是没有火车站的?你怎么能乱扣掠夺之帽呢? 梦中汕尾 发表于 2013-6-12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老师,劳力大部分外输了,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一直都有,海丰并未重视。
没有定位定向定调或许是当局势利。没有地产开发,当然没有吃的玩的。大湖的名莱据说是"老鹅",要提前一天预订。
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发展缓慢不等于不重视。秤头也有"红平"。 无心快语 发表于 2013-6-13 00:06
“湖有可供开发而未开发的土地,这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但不是作为房地产而是作为生态农业开发。 ...
两者应该走不同的路,红海湾走蓝色旅游经济,大湖可以走绿色生态经济! 转播微博 楼主的贴观点明确、直白,敢讲、敢说,也许会得罪部分当政者,但也许会给当政者提个醒,了解群众、网友所思所想,对下一步决策有借鉴作用。
城区建区25年一直发展不起来,可能还与自身无龙头企业支撑有关,君不见厂址在城区的几大龙头企业是属于城区的吗?城区也许只有征地、解决村民纠纷的义务,却少有税收及财政收入的权力,因此同在市区工作和生活,市直的干部工资福利逐年提高,而区直的干部则少了一大截,有时还存在“空调”,其他行政经费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差距要让城区发展就难一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