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炒房大亨”都金盆洗手了
提到张羽冲,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关他投资房地产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但这一位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崛起的炒楼牛人,今年初却爆出其实他在两年前就准备“金盘洗手”了,想回归到艺术领域,继续他最初的“艺术家”梦想。从首席圆号手,到“炒房大亨”,再回归艺术,张羽冲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连“炒房大亨”都要金盆洗手了,如今的中国楼市,你还看得透吗? 艺术家梦想逼出第一桶金 张羽冲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的教授、博导,爷爷更是国内顶级的科学家,可谓家境优越。虽然父母、社会都更愿意接受一个敦厚、踏实的孩子,但张羽冲认为,在年轻的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是另类,具有创造力、思想也天马行空的一个人。他是当年高考山东济南唯一一个被招进去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读大学期间,他就开始用课余时间当手风琴的家教。结果,大学毕业时,他就成为了当时非常少有的“万元户”。 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张羽冲进入了某交响乐团工作,当时他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有天赋,又肯拼,于是顺利当上了首席圆号手,之后更成为了乐团的团长。然而,在他的理解中,艺术家拥有着绝对的“财富的自由、时间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天马行空,发挥出最大的创意,而不被金钱、不被生活打扰。为达到这一终极梦想,他想到,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 做电器生意,投资佐丹奴专卖店、韩国料理,张羽冲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在最初的创富过程中,张羽冲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业——交响乐团。别人看到的是他无限的风光,背后的辛酸却只有自己才知道。“比如别人在9点钟开始练琴,我却已经在之前的7点到8点就已经跑完了两单生意;别人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我又开始在外面跑,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这些,都是他们看不到的。” 在1997年后,张羽冲离开了交响乐团,他开设了专门的机构从事钢琴教学,培养出大批在国际上获奖的学生,部分学生甚至进入了维也纳音乐学院、柏林音乐学院进修。 一次性“炒楼”上百套成达人 在1999年的一次买房中,张羽冲偶然发现了当中的赚钱之道,于是,经过深入研究、精密计算之后,拥有更多时间自由的他,决定在楼市中淘金。张羽冲认为,这可以让他更快地奔向“艺术家”梦想。 除了早期的个人作战,几套几套的出手之外,后来的他,大多都是采用更加“极端”的方式进行购买:做楼盘的“批发商”。比如,在聚集一帮有实力的朋友,在一个楼盘一次性购买50套、100套,然后等升到一定程度就出售,赚中间的差价。“这已经是从最初的个人投资,转化为‘个人品牌’投资。这样团购式运作,力量、实力都更加强大,使自己拥有了与开发商谈判的条件,能拿到更低的折扣,赚到更多的利润。” 看好就果断购买,而且不贪心,有一定涨幅就迅速抛掉。这是张羽冲习惯性的动作。十几年来,张羽冲的操作诞生过无数的经典案例,转过其手的房子有多少?积累了多少的财富?他并不愿意多说,也许他也不一定能够记得清。 这两年名下物业已基本抛尽 虽然是闻名全国的炒房牛人,但张羽冲目前手中仅有几套非常优质的物业。“其他的我在两三年之前就已经基本抛掉。从那时候开始,我就逐步退出了住宅市场的投资。” 或许,别人很羡慕张羽冲的成功,也很想从中他的创富之道中得到启发。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些都是“很没意思、很俗气”的事情,就是在讲钱。“我特不愿意别人问我怎么赚钱,你是什么眼光买房卖房,这特别没意思。”他认为,他的创富之路是在特定的时代完成的。“当时,什么都缺,什么都是新鲜的,机会很多。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就一定能赚到钱。但现在,已经是很难复制的了。” 对于自己从房产投资中的获益,张羽冲笑言自己也很“鄙视”这一行为。“我经常说,我本是为艺术而生,结果为了生存而落在了人间的田头上,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心中无限地遗憾。”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件让自己自豪的事情,反而更希望宣扬一下自己在钢琴教学方面所获得的成就。 张羽冲认为,音乐、诚信是他人生的两大关键词。音乐是他一生的事业、梦想;诚信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他今天获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让他得到了无数的朋友、资源。 张羽冲“至牛”炒楼史 1999年刚有按揭贷款鲜有人有投资意识时,张羽冲即出手按揭北京华腾园,共购入5套单位; 2003年,非典期间房地产低迷,大手笔购入北京富力城50套房产; 2005年,地产调控期间再次出手投资; 2007年底将所有住宅全部脱手;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提前空仓的张羽冲杀入海南布局旅游地产,以最低1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先后购入包括东和·福湾、海南清水湾等项目的物业; 2012年,家居产业受国家地产政策的影响,整个产业都不景气之时,张羽冲则一举拿下北京东香江全球家居CBD核心馆45个商铺。 记者点评:回看张羽冲14年的投资轨迹,他每次出手都是在市场不清楚或悲观期,但随后的市场走势都证明了他独到的眼光。 炒楼牛人谈炒楼 目前的高房价并不安全 ——“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崩溃。我觉得目前的房价也是这种状况” 张羽冲的投资,与一般炒房者喜欢囤积房产,渴望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着天壤之别,显得更加决断。张羽冲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太适合做长线,短平快的操作可以让风险更低。“中国的房价到达了现在这个程度,很多人都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的,支撑高房价的理由并不充分。就像前几年的股市一样,冲上了4000点、6000点,所依托的是什么?并不清晰,但依然有人奢望冲得更高。结果,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崩溃。我觉得目前的房价也是这种状况。” 同时,他认为,如果长线持有的话,一来目前的高房价并不安全,这几年都不太适合做房地产投资,二来租售比回报很不理想,这也是他要退出住宅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远离风险。“不像十几年前,我用80来万的首付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每套房子一年的回报率达到了10~12%,而银行的贷款利息才6%左右,我赚租金和利息的差额,除掉还银行的利息之外每个月还有1万块钱的生活费,20年后就等于送我10套房子。而现在,买一套房子每年的租金回报率只有2%左右,自己没得住还要倒贴,不划算。”在他的投资经当中,租售比是一个判断投资是否安全、是否适合长线持有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租售比理想,那就一定适合买,否则就要再做其他的判断。” 买房应规划“4个8年” ——“年轻人不应该过早背上沉重的负担,应该把精力多放在事业上” 而对于年轻人目前因房价高企而难以买到房子的问题,张羽冲表示,这些人本来就不应该这么早就背负房子这一巨大的负担。“我觉得政府应该做好规划,把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画成四个框。首先,必须让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8年,只需要不到工资的1/5,就能租到房子居住,这个很重要;而在第二个8年,让所有人能够买得起廉价的房子;第三个8年能让这些人能买得起改善型房子;第四个8年,能让少数人有能力买到具有创新性,而且给城市带来活力的房子。” 张羽冲认为,这样的发展架构,在确保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还不失于有活力。“前两种,需要限价,并制定准入标准,第三种则需要适度限价。最后一种,则需要放开价格,这是社会创新、活力的标志。” 张羽冲认为,年轻人不买房就不敢结婚,是因为心理不够强大。“年轻人不应该过早背上沉重的负担,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工作、事业上,争取更好的前途、收入。这样,即便房价每年都上涨,只要前途更好了,工资更高了,还用担心房子的问题吗?”信息时报
刷等级刷等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