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水 发表于 2013-9-11 23:07:08

驯马师 发表于 2013-9-11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了,不跟死人说话,我先下了,年三十晚再来问侯你一下,记住啰!

偏离主题,毫无水平,跟郑某一样!{:4_141:},

Sellars 发表于 2013-9-11 23:22:48

看起来像是马超的堂弟-------马甲!

cltn 发表于 2013-9-12 08:31:46

为何郑大主任的贴文一出,就会出现干仗,纳闷?

忆婉情深的爸爸 发表于 2013-9-13 22:51:29

驯马师 发表于 2013-9-11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了,不跟死人说话,我先下了,年三十晚再来问侯你一下,记住啰!

{:4_131:}我儿啊,我就是一时忘记给你吃药了,你怎跑到这里来啊。

忆婉情深的爸爸 发表于 2013-9-13 22:52:47

驯马师 发表于 2013-9-11 2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保持正确方向傻傻地支持郑老师!三郎做人一向勇往直前,敢做敢当,所向无敌,仅仅一句慎措辞来交待三郎, ...

废物啊。你这又是干嘛呢,三郎不就是你本人吗,别人不清楚。我这个作为你的父亲还不清楚吗,

冷梅 发表于 2013-10-11 12:23:17

鲁迅的自嘲
2006年03月16日22:44 耿 法
文化人勇于自嘲,且善于自嘲,是一种大智慧,是内心充满自信的展示。
鲁迅先生受到的形形色色的诬陷、攻击或误解可谓多矣,除了必要的回击、答复外,他也曾多次加以自嘲。如他将自己比喻成深夜街头摆着一个地摊的小贩,“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且介亭杂文·序言》)而最能体现鲁迅自嘲风格的,当数他写于1932年的著名的七律《自嘲》。这首诗最早是写赠柳亚子先生的,诗后还有这样的跋语:“达夫赏饮,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
鲁迅在诗中幽默地嘲弄自己的命运、遭遇和处境,一如他的杂文风格,嬉笑怒骂,犀利深刻。他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坟·写在〈坟〉后面》)《自嘲》诗中正是这样的意境。鲁迅先生在北京,坚决支持女师大爱国学生与校方及北洋军阀政府后台的斗争,勇于和顶头上司教育总长章士钊作斗争,和现代评论派陈源等人展开论战,不断碰壁,运交“华盖”,他把自己那时代的杂文集干脆定名为《华盖集》。他后来到了南方,头上的旗帜虽然换成青天白日了,但一样受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压迫,依旧四处碰壁。因此他说:“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就还叫《华盖集》。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华盖集续编·小引》)再后来,“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而已集·题辞》)“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既是作者对自己处境自嘲的形象写照,又表现了作者面对种种危难艰险而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和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把握。
自嘲不是一味自轻自卑自辱自羞,做人的基本原则和人格底线决不能自我动摇、自我诋毁,而是通过自嘲这种特殊的形式,幽默地表现出自己内在的品格和骨气来。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即使在自嘲中也依然不失其傲骨。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就是其风骨的生动体现。“千夫”是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之一概横眉冷对。而“孺子”作者的本意首先当指他的孩子海婴,这并不有损鲁迅的形象。鲁迅十分爱他的儿子海婴,他在1931年4月15日给友人李秉中的信中谈起海婴时说自己“只得加倍服务,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他在写于1932年的另一首《答客诮》诗中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的老朋友许寿裳曾谈到鲁迅《答客诮》一诗说:“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救救孩子’,情见乎辞。”因此,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孺子”本意首先即指海婴,以及和海婴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这也符合他多篇文章中反复呼喊的“救救孩子”的题旨。这样理解,才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直接相对应,诗句才有自嘲的意味,更切合题为《自嘲》一诗的意境。当然,对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来说,人们的理解是逐步深化的,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众多纪念文章中许多人引用这一诗句时,不约而同地将“孺子”的认识进一步引伸理解为人民大众。应当说,“孺子”的这一引申义完全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爱憎分明的战斗精神。这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成了鲁迅的爱与憎的高度概括,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座右铭。
和鲁迅的自嘲相比,现今的一些文人差矣。一种是自大心态作祟,自封权威,只能自诩自夸,不敢也不会进行自嘲,惟恐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一旦见到别人批评或嘲讽了几句便雷霆万钧,引发无名火,以为是冒犯权威,必欲将批评者骂倒骂臭置于死地才出心头那口恶气。如2005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某电影名导演的震怒就是例证;另一种文人的所谓自嘲是不惜自辱自羞、自我亵渎,摆出一副无赖泼皮滚刀肉的架势,令人避之不及,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到底,中国的多数文人至今仍在自大与自卑之间徘徊,缺乏真正理性的幽默与自嘲。在这一点上,文化人学学鲁迅的自嘲实在不无教益。

黑夜阳光2 发表于 2013-10-15 14:50:48

和鲁迅的自嘲相比,现今的一些文人差矣。一种是自大心态作祟,自封权威,只能自诩自夸,不敢也不会进行自嘲,惟恐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一旦见到别人批评或嘲讽了几句便雷霆万钧,引发无名火,以为是冒犯权威,必欲将批评者骂倒骂臭置于死地才出心头那口恶气。如2005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某电影名导演的震怒就是例证;另一种文人的所谓自嘲是不惜自辱自羞、自我亵渎,摆出一副无赖泼皮滚刀肉的架势,令人避之不及,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到底,中国的多数文人至今仍在自大与自卑之间徘徊,缺乏真正理性的幽默与自嘲。在这一点上,文化人学学鲁迅的自嘲实在不无教益.
这段比较经典!学习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读汕尾市民网“傻子”《鲁迅的无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