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发表于 2013-10-25 02:53:18
逆风溯流 发表于 2013-10-25 0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戏剧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白字西秦与潮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潮剧的历史比白字西秦要晚,但是潮剧的发展与 ...
如果汕尾宣传文化部门真的努力朝这个方向,那么演员的待遇怎么没提高?
本人不反对我们政府请潮剧演出,但是在演出前或者演出后再给我们自己剧种进行展演呢?
吃货
发表于 2013-10-25 08:24:06
江南三侠 发表于 2013-10-24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市委市政府为何三请潮剧?目的是促进本地三大剧种团体进一步奋力提升水平,让大家看看别人的艺术是如何的。 ...
听说有一个传承人专门在搞个人主义,还把剧团的演员看低,你应该知道是哪个。
一男
发表于 2013-10-25 08:48:50
本帖最后由 一男 于 2013-10-25 08:52 编辑
楼主对家乡艺术甚为重视是件好事,证明你有家乡情,值得佩服。这次文化惠民周活动市委市政府邀请潮剧团来我市演出是让市民享受高雅艺术,目的是通过高雅艺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而我们市现有剧团的艺术如何不讲你也知。每次潮剧演出是高棚满座,而请我们三大剧种演出观者是寥寥无几,主办方也会难堪啊!楼主多次呼于政府重视要扶持剧团,难道一定要扶持剧团剧团才能发扬光大吗?楼主你有考虑那些民营剧团吗?本人认为是啊斗是扶不起的,剧团本应走企业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要我是吃"国家饭"的演好演坏有工资发,(据了解民营有的剧团演员月工资收入有六千元和三千多元国有的才二千至三千多,有的全靠政府)通过百花齐放,奇葩争艳。最后我们的家乡戏才能更上一层楼。
站成一棵树
发表于 2013-10-25 08:54:01
据我所知,我们汕尾早就去演出了...去年海丰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应邀去潮州市演出。反响热烈。陆丰正字戏今年8月应邀到汕头,揭阳演出。很成功。陆丰的皮影戏也走出汕尾啦。汕尾历史上属于潮汕的时间很短,但是两地文化交流不断,起码最大的共同点是双方都听得懂彼此的戏。
站成一棵树
发表于 2013-10-25 08:56:30
近年来,我市很重视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和发展啦,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举办了汕尾市首届稀有剧种演艺大赛,培养了一批人才。
站成一棵树
发表于 2013-10-25 09:22:10
火★龙★果 发表于 2013-10-25 0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汕尾宣传文化部门真的努力朝这个方向,那么演员的待遇怎么没提高?
本人不反对我们政府请潮剧演出, ...
今年不是本地稀有剧种展演多次了吗?市民网每次不都有免费取票活动吗?
一轮残月
发表于 2013-10-25 09:22:46
汕尾还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这些可不能丢啊~
一轮残月
发表于 2013-10-25 09:23:18
{:5_142:}{:5_142:}{:5_142:}{:5_142:}
黑夜阳光2
发表于 2013-10-25 09:26:17
火★龙★果 发表于 2013-10-25 0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汕尾宣传文化部门真的努力朝这个方向,那么演员的待遇怎么没提高?
本人不反对我们政府请潮剧演出, ...
西秦戏、白字戏这几个稀有剧种要传承发展,在当前环境下,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光靠政府。这也是海丰县委、县政府支持排演《留取丹心照汗青》、《龙宫奇缘》的初衷,希望通过排演新戏,特邀戏剧专家,帮助演员提升演出水平,扩大演出市场。而且,这几出戏近两年也屡屡出外交流,去年《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多次去广州、潮州演出。现在我们请潮剧来演出,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对剧团和演员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天马
发表于 2013-10-25 09:32:31
海陆丰的历史不能忘,海陆丰的文化不能丢。希望汕尾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能有所建树。
天马
发表于 2013-10-25 09:32:43
海陆丰的历史不能忘,海陆丰的文化不能丢。希望汕尾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能有所建树。
jala
发表于 2013-10-25 09:49:43
据我所知,在马思聪中心先后演出了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白字戏 《龙宫奇缘》,正字戏的我就记不起是哪部了。说明政府还是有重视,现在自己的展示完,就学习别人的。个人觉得有点取长补短的意味。但重点还是摆在如何振兴我们自己的戏剧,纵然经费不足是我们汕尾一大制约,有关部门还需继续努力,把我们的文化活化石延续下去。
vivian-lyj
发表于 2013-10-25 09:50:03
在此拜读了楼主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汕尾本土文化的重视。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也逐渐重视稀有剧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在财政比较困难的现实情况下,举办了汕尾市首届稀有剧种演艺大赛。另外, 今年已多次在马思聪中心先后演出了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白字戏 《龙宫奇缘》,正字戏《三岔口》等等的剧目,深受市民朋友的喜爱和好评。虽说可能还达不到其最大化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但是着实在某一程度上推动了汕尾市地方戏剧文化事业的发展。再者,文化的传承,除了需要政府的力量,少不了市民朋友的支持,尤其在青少年一代对本市精品文化的传承上就变得尤为重要。
海特Leo
发表于 2013-10-25 10:03:24
虽然我是个戏剧白痴,分不清汕尾剧还是潮汕剧,但是还是知道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我市本地戏剧文化事业发展!
甲乙
发表于 2013-10-25 15:22:26
文化发展需要交流。潮剧来汕尾演出,既给本地人带来多样的文化视听享受,也可让本地戏剧从业者交流学习,从中取长补短。
同样,汕尾戏剧也陆续有走出去演出。
这是很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个人觉得无需过于敏感。
镜子
发表于 2013-10-25 15:59:09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狐死首丘,饮水思源,自己本土的文化一定要保护传承好!这些东西是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当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他们传承下去!
火★龙★果
发表于 2013-10-25 16:40:57
陈显兵 发表于 2013-10-24 2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己家乡戏当然要看,最低不会做「七圣妈显外乡」。
但我们也要扪心一问,除了「哎咿嗳」,之外,还有艺 ...
陈兄,你我就不多说了,当初在文化中心的一番交流让我感触很大啊。{:4_120:}
火★龙★果
发表于 2013-10-25 16:43:25
逆风溯流 发表于 2013-10-25 0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戏剧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白字西秦与潮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潮剧的历史比白字西秦要晚,但是潮剧的发展与 ...
:handshake是的,正确。
真心是希望能够多交流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同时希望政府多关心演员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待遇,最后祝福我们家乡的戏曲发扬光大,谢谢。{:4_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