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的阳光 发表于 2014-2-22 11:44:00

土地,从赖以生存到怀念


土地,从赖以生存到怀念
       汕尾城区马宫镇的盐町村也是一个靠海近山的地方,村民们既可下海,又可种田,过去曾是一个比较富裕的鱼米之乡。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它也不可避免地席卷其中。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陆续有人往外跑,不上几年功夫,村子里的人已跑了一大半,留下的多是老幼、妇女。一个曾有着近千人口的村子,现在仅剩下不到200人居住。
      个案六:今年的大年初三,记者随一个熟人的引领来到盐町村。采访了每年都要从深圳回来过年的黎伯一家人。现在虽然已跟儿子在深圳生活了几年的黎伯说起来,依然很怀念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日子。黎伯说,几年前他还有力气耕田,便舍不下手里的锄头。他说那时候,一家人的粮食还不用买。可后来就不行了,田里的水利年久失修,失去了灌溉的功能,只能看天耕田,那是很被动的。还有的田地被开发征用了,有的拿去搞养殖,如此一来,失去土地的村民,有的虽然还是不愿意离开农村,但也没有办法,为了养家糊口,就不得不往外寻找门路了。
      黎伯有一个儿子,三个嫁出去的女儿,全部都在深圳打工或做生意。平时,一家人很少回来,但每年的春节一家人必定回到村里度过。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要回来?黎伯的儿子黎先生说,家里的氛围好啊。我们这些人长年累月呆在外面,平时也很忙,难得有春节这样的一个机会,大家才不得不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享受一下回家过年的滋味和与乡亲们叙旧的乐趣。说到此,回娘家拜年的女儿阿红高兴地表示,在回家的路上,每当车子驶近后门镇,一看到熟悉的大海景象,她就会感到特别的亲切,心里欢呼着:又到家了!
      记者还到了马宫镇的长沙村、深水渔村、浪清村等村庄。
      个案七:长沙村是一个贫富较悬殊的地方。这里有不少当年跑去香港谋生的人,村里的现代洋楼与陈旧残屋相映成趣。如今,穷的、富的都多数在外面,整个村子静悄悄的。而人去楼空的长沙中学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为落寞!谁会想到这个当年曾拥有上千学子、在当地享有一定名气的学校由于大量的学生往外流失,而在近几年来已经全面停办了。这样大门紧锁的“空巢学校”在农村也不是少数,它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最好见证之一。如联安镇的和平小学也关门了,还有东涌镇的长富小学、田乾的红湖小学、捷胜镇的前进小学等等,分别都只有10多个在校生。
      每年的清明节,是比春节还要吸引出门在外的子孙回来祭拜祖宗、祈福保佑的传统节日,也是再次下乡采访的机会。清明节前,记者跑了几个村子。3日,来到了红海湾田乾街道内湖村委的池兜村。
      个案八:记者在池兜村遇到了从海城回乡扫墓的一家三代人,其姓赖的祖父携同儿子、儿媳妇、孙子等家人回到村子里。赖伯告诉记者,对于农村这种“空巢”现状,他认为这是时代进步了,起码比起他们那个只会埋头苦干的年代,现在的人自由多了,想干啥的门路也多的是。只是现在的农村干部要特别注意对土地问题的处理,不管现在的农村怎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这不是一代人的事情,土地,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可不要当败家子。正如记者在东涌某村采访时,说到该村某些干部非法出卖村里的地皮,从中渔利的恶劣行为时,有人就无不担忧地说,照这样“开发”下去,恐怕以后连进村的道路都没有了,因为都卖光了。

      (土地,是个敏感话题。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感到农民最憎恨的就是某些村官仗着手中的权力,对于土地开发实行“暗箱操作” 的手段,豪取掠夺。这也是为什么会吸引那些有背景的人甚至黑恶势力千方百计要竞选村长的原因,有利可图嘛,否则,你真以为他们那么积极,又是拉拢、又是贿票,甚至胁迫,就是冲着为人民服务而来的?这不是明摆着的天大的笑话吗?!)
      而赖伯的儿子赖先生认为农村问题一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二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农村问题的认识和务实能力,倡导廉政拒绝腐败。否则,说什么都是空的。这位好几年前就在海城开公司做生意的老板,虽然早已成了城里人,家里的人平时也少回来,但赖先生本人一有空却经常带朋友或与老友一起回家乡尝海鲜、吃农家菜。他倒是享受到了又是城里人、又是农村人的两头好处。赖先生的儿子小杰(化名)今年读初二,问他对农村有什么印象,能否说说他对城市与农村两个不同地方的感觉?但他跟所有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一样,几乎都是摇着头说不知道。赖先生说每年放暑假,他都会带孩子回乡下游泳、爬山等。但这只能算是游玩,跟真正的农村生活粘不上边。赖先生慨叹,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怎能跟他们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比?可如今的小孩却又失去了像我们过去那样充满乐趣的童年,这到底是那一样好呢?赖先生回忆起他小时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上奔跑、在小河里抓泥鳅、爬到树上偷摘果实等等快乐的青少年时光,似乎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这正如记者在海丰平东镇坑口村采访时,话题与该村一位在公平镇开服装厂的李老板聊起来有点相似。他说他平时很忙,到处跑业务。前段时间又在村边的山坡上开辟了一片茶园,使这位平常很少回来的生意人,为了茶园的发展,再度过起了农村生活,但此时的他却拥有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家乡清新的空气、清甜的溪水、宁静的环境、还有忙里偷闲的生活让他感到很惬意,不由感叹道:现代社会,其实当个农民也蛮不错啊!此时,他常常梦回到童年生活的情景,让人很是怀念。李老板说那时候虽然很穷,也没有电,一到夏天,特别是晚上为了消暑,大家都把饭桌摆在门口外吃,这样一来,谁家有好菜,邻居就会拿着饭碗过来尝试,尤其是小孩子百无禁忌,到处乱窜,一顿饭往往要吃好几家,那种乐趣呀,现在的小孩怎能比?而李老板的老婆和孩子已在好多年前迁居广州了,他们更是一点“家乡观念”也没有。对此,李老板两手一摊,表示无奈。(未完待续)

远去的村庄失落的家园(图片) 1.85岁的林阿婆叨念自己出来时忘了带拐杖。


2.阿婆说她的儿子在赤坑镇内打工并在那儿租住。老人家一个人住,隔几天她的媳妇就会回来帮她挑满一大桶水,供老人食用。(赤坑)


3. 赤坑围雅村的余伯说他们村十几年前有1400多人口,现在仅有40多人居住。阿伯的老婆和儿子都是智障人士,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他平时除了耕田,还兼打杂工。


4. 赤坑美洋村的彭伯告诉记者,村里多数人已搬到外面居住,他是为数不多的留守村民,一人独居。 下面几张照片摄于城区、海丰、陆丰等地农村:










(郑冰利摄)







四季錵落 发表于 2014-2-22 12:06:35

我那个村也已经剩不到一半的,我们是最接近田墘的村了。别说那些村里,就算田墘也搬走了一半的人。平时回去都看不到有几个。回想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田墘大街的景象,现在是不敢想象

汕尾黑狼 发表于 2014-2-22 12:42:41

往事不堪回首,市场经济下的遗留产物。

实力派 发表于 2014-2-22 12:54:00

{:4_102:}实事,真话。现在的农村生活苦不堪言,现在的农民才是真正的步向无产阶级,那些人是有产阶级?官商!“老虎、苍蝇”!

关注哥 发表于 2014-2-22 13:10:50

远去的村庄失落的家园

肖衣轩 发表于 2014-2-22 15:33:42

唏嘘,人走茶凉

肥嘟嘟、 发表于 2014-2-22 18:21:55

{:5_142:}

无名氏 发表于 2014-2-22 18:24:46

{:4_102:}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4-2-22 19:25:15

【在回家的路上,每当车子驶近后门镇,一看到熟悉的大海景象,她就会感到特别的亲切,心里欢呼着:又到家了!】以前在高速上看到“奔向海陆丰”几个字感觉特别亲切,现在已经全无感觉,只有在陆丰收费口附近看到漯河边的高楼才知道:家到了。

汕尾人马 发表于 2014-2-22 20:28:07

{:4_102:}

记忆 发表于 2014-2-22 20:44:32

{:4_102:}

飞鸿 发表于 2014-2-22 22:45:26

是啊,现在的农村有点满目苍痍啊

玫瑰花 发表于 2014-2-23 00:07:52

往事在目,不堪回首。

郑溢涛 发表于 2014-2-25 22:26:48

请参看我的http://www.swsm.net/thread-300745-1-2.html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4-2-25 23:34:39

马宫镇的盐町村,是我在马宫中心校读书或在渔校教书时经常经过游玩的地方,也曾经在那里参加过建设盐场住过一年的时间。楼主的文章,是我不禁回忆过去在哪里生活和工作的情景,以及鸡笼山下盐町村的大海风光。

飞过日 发表于 2014-2-25 23:41:57

{:5_142:}{:5_142:}

阳光不锈008 发表于 2014-2-26 19:40:53

{:4_102:}{:4_120:}{:4_120:}{:4_120:}

妙行 发表于 2014-2-26 20:42:15

{:5_142:}{:5_142:}{:5_14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土地,从赖以生存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