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港可依的汕尾“依港立市”已然不通,该谋求新出路拉!
无港可依的汕尾“依港立市”已然不通,该谋求新出路拉!汕尾是1988年的时候在海丰陆丰二县的基础建立的地级市,因“依港立市”方针选择海丰沿海的汕尾镇,并且由于市区设立在汕尾镇,遂称汕尾市。汕尾镇能够从镇区一下升格为地级市汕尾市,主要是因为“依港立市”是全世界普遍的做法,国内外皆然,纵观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轨迹,在空间上都是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并通过沿海走向世界。沿海是工业化的先行区。
可以说汕尾因为“依港立市”的方针而把市址选在汕尾镇,那么“依港立市”的方针是不是正确的,也许从汕尾港港口优势及资源优势来看,拥有狭长的海岸线资源的汕尾具备“依港立市”的条件。可是从时势来看呢?是否适合,假如汕尾是在改革开放前立市,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8年,依旧“依港立市”就不适宜了,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好的优势也赶不上再好的政策,时势造英雄,改革开放造就深圳、汕头两大经济特区,汕尾正处于深圳、汕头两大特区之间,并且距离都很近,且两大城市都是沿海城市,汕尾想靠“港”发展,从两大经济特区间分一份羹,谈何容易!
米已成炊,关于汕尾“依港立市”优势及时势在汕尾建市近26年后再来分析,已经晚了,这里暂时抛开“依港立市”方针是否正确的问题,因为纵然方针是对的,可建市后的路子却走错了,“依港立市”的汕尾建市以来走的却不是“依港立市”的路子,导致赖以“依港立市”汕尾港的优势废了,大港口大物流的大汕尾“依港立市”路子再也行不通了,该寻求新出路拉!
一、“依港立市”的汕尾走的不是“依港立市”的路子!
“依港立市”应该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打造大港口大物流,通过大港口大物流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同时打造工业化的先行区并从沿海向向周边县镇逐步推进。
可从汕尾建市近26年后的城区现状可见建市后根本没按“依港立市”的路子走,今日汕尾城区办公大楼、宿舍区、居民生活区、商贸区、教育区、工业区等等容易汇聚人囗并可能会造成拥堵的各种功能区都汇集到汕尾港囗和海边来的,汕尾市城区在规划和建设时,根本没为汕尾港发展预留出土地空间,港口连土地空间都没有,还何谈发挥港口优势,走“依港立市”的路子,建设大港口,搞大物流!比如深圳市的盐田港盐田区,区中心就建立在沙头角镇上,就预留了一大片空阔的场地给盐田港可以一展身手,大家如果有从那里经过吧,一定会被那些堆放得像一座座小山似的集装箱所震撼!汕尾建市以来所走的路子是不是看出了汕尾依港立市,靠港口发展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行不通吗?不然怎么会没预留大港口大物流的空间,而把这些空间填满了。
图片为汕尾赖以“依港立市”的汕尾港,可没预留大港口大物流的土地空间,大港口优势已经荡然。
至于工业化的先行区,那就更不行了,环顾整个汕尾城区也就信利,德昌两间电子厂可以一提,枉费建市26年来大力打造,依旧如此不堪,连下面县镇都比不上。
“依港立市”就应该走“依港立市”的路子,可汕尾建市以来城区一直都不是港口城市的规划,更像是旅游城市的规划,以至原本“依港立市”所倚重的汕尾港,今日连预留土地空间都没有,汕尾港优势荡然。今日汕尾港纵然再得天独厚,具备大港口优势又如何,纵然“依港立市”的方针本身不错,可因为走的不是“依港立市”的路子,导致今日这个汕尾港的优势也因为建市以来的规划失误而废了。今日想通过发挥汕尾港优势搞大港口大物流,并以此辐射带动全市整体发展,已经不可能了。
假如“依港立市”的方针没有错,那就是建市以来所走的路子错了,汕尾建市近26年来按照“依港立市”的方针,可走的却不是“依港立市”的路子,不败才怪!
二、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策,“依港立市”的路子走不通了!
尤记1986年底,汕尾设市方案报告第一次被正式递交到国家民政部和建设部,当时在汕尾镇建市方案报告未获批准!国家有关部委认为,海陆两县的经济总量和汕尾镇原有的建设规模、人口等方面的“硬指标”,均未达设市条件。这里可见汕尾镇先天不足,未达设市条件。
以汕尾镇做为市中心所在的汕尾市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策,发展谈何容易,原本依港立市的汕尾,建市以来规划不合理,导致赖以立市的汕尾港优势都废了,没有足够后续土地的汕尾港,今日的汕尾也就难以再行使“依港立市”政策,总不能放着周边空白而延伸填海再造新汕尾港吧!
今日汕尾城区工业化进程落后,中心城区经济不发达,主导产业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弱,产业集聚度不高,经济总量和占全市比重偏低,经济实力不强,影响人口集聚和对全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由于城区规模小,导致自身发展的内力缺乏,难以起到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凡此种种都导致汕尾在全省排名垫底。
今日已然无港可依并且工业化不够的汕尾城区,败局已定,纵然高速铁路都为汕尾城区而绕道,构建起大交通网络又如何,汕尾港发展不起来,工业化又不够,再好的交通网络都没用,自身发展都不起来,也就无法辐射照顾周边发展!说到辐射带动,先天不足的汕尾建市至今连直接到陆丰的县际公路都没有修成,何谈带动代管陆丰发展。
今日汕尾已然无港可依,何谈依港立市!今日汕尾想“依港立市”倚重汕尾城区为市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发展,是绝对不能拉,当然凭借汕尾港特等渔港优势小打小闹打造渔业生产基地倒可以!
三、其实汕尾“依港立市”的方针也是错的!
“依港立市”做法是全世界普遍的做法,但并不一定符合地方实际,就算符合地方实际,也不一定符合其时的时势,事实上从汕尾建市近26年来实践证明,可见在两大经济特区中间的汕尾靠“港”发展的道路行不通,西有深圳,东有汕头两大特区环顾下,靠海发展谈何容易,就算汕尾建市以来规划建设没有出现失误,汕尾港预留足够的空间也是一样,因为“依港立市”的方针已经错了,改革开放造就了深圳汕头两大特区,汕尾居中,在两大经济特区间一味“依港立市”的方针做法不正确,本应该谋求错位发展,成为深圳、汕头的互补,而不是在两大强手中分一份羹,更何况这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倾大力打造的两大经济特区,“依港立市”根本不可能有作为,更何况想通过“依港立市”辐射带动整个海陆丰地区就更难拉!
汕尾建市近2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堪更是“依港立市”的方针错误的实实在在见证,由于方针失误,导致建市以来倾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汕尾市城区倾斜,可汕尾这个“港”的优势却发挥不出来,不但没有拉动海陆丰的发展,反而给海陆丰发展带来大的拖累,今日汕尾城区工业化进程落后,中心城区经济不发达,主导产业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弱,产业集聚度不高,经济总量和占全市比重偏低,经济实力不强,影响人口集聚和对全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可以肯定的说,位居广东的汕尾,这样一个不应该落后的地方这么落后根本原因不是党和国家,省委政府照顾不到,而是自身“依港立市”的方针政策失误,由于施政方针的失误导致错过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导致区位资源优势人文资源浑厚的海陆丰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依旧垫底于广东。
四、汕尾“依港立市”的路子已经走不通拉,新出路又在何方!
先天不足,后天失策,“依港立市”的路子也因为规划建设的失当而废了,当前汕尾城区承载力、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严重不足实在难以辐射带动周边县镇发展!今日汕尾败局已定,为谋求新的发展,新的突破,那就应该寻求新的出路,新的中心点,新的辐射点,以辐射带动周边县镇的发展!
1、红海湾新区不是出路,因其走的依旧是“依港立市”老路子。
汕尾红海湾新区范围包括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县鲘门镇及广东省梅陇农场,名字响亮,口号也大器,新区规划将紧紧依托海岸线,利用独特自然禀赋,打造“链条型、组团式”滨海新城。可由于鲘门镇及梅陇农场各有各的局限,新区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向着海看的做法。
鲘门镇加梅陇农场各有各的局限,缺乏打造成为新区的条件,这两地基础设施薄弱,梅陇农场更是大面积是农村地带,短板太多了,交通不便、产业不发展,工业化水平太低,而且大面积是农村地带,如硬要把它做成一个城区的话,那只能加重主城区的包袱。
还有鲘门镇属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之一,可当前毕竟是汕尾土地,深圳管理,把鲘门镇规划进新区,会不会把深圳给得罪了!还有虽然鲘门镇有高速口,铁路站,可这只是为汕尾城区绕道的中转站而已,并且鲘门镇多山,山路十八湾,如何具备新城条件!至于梅陇农场更是归属广东农垦而不属于汕尾,另外在梅陇农场万亩良田上打造滨海新城好象不适宜,严重牺牲大好环境,破坏到土地资源。
这里可见红海湾新区依旧是原先的汕尾城区,延续建市以来的战略,走着依旧是打造空白之地,服务少数人的战略,把省委扶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打造新城的扶持红利,依旧放在原市城区及红海湾,可建市26年的见证,“依港立市”的方针在汕尾行不通!从汕尾红海湾新区的规划打着的依旧是打着是依港立市,看着一面海的战略,可这样的战略今日行得通吗?
其实纵然红海湾新区是对了,可建市以来规划建设导致汕尾港的优势丧失了,汕尾港由于规划的失误没有预留足够的土地空间,而到了瓶颈,“依港立市”的方针政策在汕尾行不通,依靠港口方针连汕尾城区都发展不起来,可红海湾新区何以依旧是看着这面海,沿海打造滨海新城。
还有红海湾新区这样规划,那不是自己砸自己的脚吗,如果红海湾新区靠海发展的路子是对的,那么就的承认建市近26年来规划建设错了,没有把海利用好,如果建市26年来规划建设没错,靠海发展路子不行,那么今日红海湾新区依旧看着这片海,那就是红海湾新区规划错了。这里可见是对立的。孰是孰非,暂时不论,26年来海陆丰人眼巴巴的看着错过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26年后,实在不忍看着汕尾依旧朝着依港立市的老路走啊!前车之鉴,不抱大期望!
2、海丰县是新市中心的理想选择,是新的出路!
当前汕尾市城区过于局限,难以辐射带动周边县镇发展,那就应该寻求新的辐射点,综观今日汕尾市,海丰县最具优势,海丰县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比汕尾市城区还强,交通、水电等其它设施基本上已经连通,体制机制比较成熟,社会治理水平比较成熟,整个民生保障水平也比较成熟,具备成为一个新市区的条件。
今日的海丰,虽然是汕尾下属的一个县,可人文历史,底蕴浑厚,专业镇集聚(可塘珠宝、公平服装、城东毛织、梅陇首饰、鹅埠制鞋……),近十年来海丰全力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丰这些年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而且各项重要的经济指标逐渐跑到全省县域前15名的位置上,紧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明显,这一片是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最理想的地方,而且深汕的特别合作区就放在海丰的地块上,海丰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非常好。
另外全广东省有几个新建的地级市的市区都是在原老县城的基础上建成的,海丰海城就是原老县城所在,是文化名城,彭湃故里,海陆丰革命老区,中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工农政权成立的地方,人文历史悠久,底蕴浑厚,人心所向,本来是最具备为市条件的,昔日只因“依港立市”的方针而不能为市。
当前海丰有着80多万的人,海丰县城很庞大,虽然当前县镇交通有所阻塞,以至发展受耽误,可只要省委扶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扶持红利,如果放在海丰的扩容提质,则百万新城即时可就,服务多数人,照顾老区发展,并成新的辐射点,辐射带动周边县镇的发展。
五、重新定位,重新洗牌,并进一步深化与深圳的合作。
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但在广东高速发展的今日,经济社会发展异常缓慢,仍然处在全省落后的层面,实在不应该,海陆丰可是为党和国家做出大贡献的地方,可发展却不尽人意,中共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实在眷顾不够,愧对老区人民。单以成败论英雄,汕尾建市是败了,且一败涂地,连赖以“依港立市”的汕尾港优势都废了,“依港立市”的路子再也走不通了。但海陆丰敢为人先,无私奉献,敢拼敢搏,今日虽败不馁,不过已经耽误了26年了,海陆丰大地再也等不了了,海陆丰要富强,人民生活要幸福,今日不能再落后了,也没时间再去摸索“依港立市”的方针是否正确,只争朝夕,进一步响应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号召,全面改革,重新定位,重新洗牌,进一步深化与深圳的合作,借助特区之力拉动老区的发展。
汕尾市重组成海陆丰新区,撤汕尾市,全面打造海陆丰市,把汕尾城区并回海丰,新市中心设在海丰,海丰更有基础,这样才可以改变汕尾城区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新市全面直管海丰、陆丰、陆河、深汕特别合作区,原汕尾城区。至于原汕尾市区则作为海陆丰市的一个重点区来开发,毕竟原市区多年建设,有所基础,不能放弃。
重组后海陆丰将深化与深圳的合作,借助深圳的力量的辐射大力发展尾,通过特区带老区,珠三角带环珠三角,优化发展区对接加快发展区,海岸线对接海岸线拉动海陆丰整体的发展,毕竟竞争激烈的今日靠海陆丰一己之力,改变不易,且深圳产业就业的饱和,也需要寻求一个飞地作为互补,海陆丰优越区位,大量空白土地资源正好可以弥补深圳的土地不足的困境!
汕尾城区并回海丰的同时改市名海陆丰,这也解决了汕尾这个市名的争议,昔日汕尾市名因市址所在地而为市名,罔顾海陆丰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汕尾市为原先海丰下属的一个汕尾镇,难以让海丰陆丰人信服,且汕尾市名与潮汕相混肴,经常被误认为潮汕或汕头那边的,以至海陆丰对新市缺乏归宿感,难以凝聚人心人力!因为海陆丰之名更有归宿感及凝聚力,更有基础,更能辐射带动汕尾城区的发展!至于原城区之名就用“汕美区”、“凤城区”或其他!这也助于改变建市以来汕尾城区一直没取名捆绑汕尾市名的事实。
综上所述:汕尾市无能无力辐射带动海丰发展,无能无力代管陆丰这是事实,今日海陆丰现状不堪,海丰交通面临崩溃,陆丰社会格局动荡,改变刻不容缓,故海陆丰谋求变化必在今朝,今日海陆丰谋求跨越性发展惟有重新定位,这样才能迎合省委扶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政策!二十六年河东,二十六年河西,撤汕尾建海陆,迁市址改市名,重组海陆丰,延续千年海丰,百年海陆丰历史文化,增强民众归宿感!通过深化与深圳的合作,借助特区拉动老区,以争取全面融入珠三角!
今日正值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一系列行政区域调整之际,请广大热血儿女为海陆丰的发展、人民的富强而呐喊,希望能扭转海陆丰落后的面貌,为海陆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谋求一条出路。
海陆
2014年2月25日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海陆的微博 这篇文章的晚生了20多年,现在来讲这事有翻旧账的嫌疑。 烦吗 期待哪位仁兄把文章读完,然后给个简单的概括总结! 本帖最后由 梦中汕尾 于 2014-2-25 19:24 编辑
不已然,不拉风!不是所有词语都叫已然,海陆已然开创者,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七十亿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二十多圈!
使劲啊你敲什么呢?!这叫木鱼~ 饿货!快来条已然!一饿就手软!嗯!走你!
喂,你的已然,不,是你的已然!有海陆的地方就有已然! 终于看完! 本帖最后由 solinson 于 2014-2-25 20:16 编辑
飞絮 发表于 2014-2-25 19: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期待哪位仁兄把文章读完,然后给个简单的概括总结!
汕尾依港立市的想法是错的。
没有看清时势就依港立市,又错了。
依港立市却走旅游兴市,又错了。
:lol:lol
总结:汕尾建市就是一个大错特错。 纠正
海丰一直是市中心,无论是否建市。一直担负幅射全海陆丰重担。现在与立市前无异。
港口立市也可设市海城,为什么要设汕尾,不如设在甲板上 文章很见功力谢谢你的支持。我是版主,qq号是2867464755,欢迎加我 嘉华商行 发表于 2014-2-25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纠正
海丰一直是市中心,无论是否建市。一直担负幅射全海陆丰重担。现在与立市前无异。
港口立市也可设市 ...
言语可佳,理可推行!举赞!顶! {:5_146:}{:5_146:}{:5_146:}{:5_146:}{:5_177:} solinson 发表于 2014-2-25 20:15
汕尾依港立市的想法是错的。
没有看清时势就依港立市,又错了。
依港立市却走旅游兴市,又错了。
此总结高,太高! solinson 发表于 2014-2-25 2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汕尾依港立市的想法是错的。
没有看清时势就依港立市,又错了。
依港立市却走旅游兴市,又错了。
谢谢概括总结:lol不过本人有不同观点:
1,依港立市的想法没有错,汕尾的港口区位优势及辐射作用是很明显的。错的是规划建设问题。
2,所谓的“看清时势”都是马后炮!事后诸葛誰都会。
3,依港立市和旅游兴市并不矛盾,在我看来反而像两条腿走路,有什么不好吗? yqz382 发表于 2014-2-25 19: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终于看完!
总结一下,你的想法总体是好的,但落实之后是否有效果,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在中国这种行政体制下,且广东的走向是强化地级市地位的情况下,且目前汕尾每年仍然有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且省领导认为汕尾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的情况下,老兄,任重道远啊!且你要推动这种改革,要让省领导或者中央觉得这事不做,会严重影响广东总体发展或者国家整体,注意!必须是“严重影响”,但汕尾的地位,放在广东或者全国,基本是被忽略不计,类似汕尾这级别的地市,全国几百个,而且你要推动这事,缺少有和你同样思路的省领导(必须有绝对话语权的那种),还有目前全汕尾市,你的想法我猜目前还不是主流,要成为主流,中国的体制是自上而下的。
再且多几家企业来这里投资,带动人流物流,经济自然会活,所以招商引资,这ZF的职能就至关重要了。信利这种企业,如果可以来多一两家,经济又会活一点点。说来说去,人是主因,行政体制的话,我觉得只是把这个庙从南边搬到北边,和尚还是那些和尚,制度还是那些制度,作风还是那些作风,行政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但发展最终还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
楼上以庙和尚形容目前撤市原因,真是太适合不过了。和尚的作风是一样的,不过放在合适的位置,香火就好,,,
放在不合适的地方,例如甲板上。那就吃海风听浪了
我们关心的是,挽回的机率到底多高,我不是悲观者,对改这改那个,没有信心。因为肉在贴板上。任别人宰割,如果还跟着配音,嚷嚷,岂不是成了真正的猪。 汕尾的路怎么走,已不是简单的撤不撤市能解决了,而是要顺势而为,省委的发展大势把握不准、步调跟不上,说什么都无用 撤海丰县吧,让海丰两个字消失,直接归到汕尾市。
册科李吐血。 好长,不想看了眼睛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