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6334|回复: 1

[问政] 防贪腐甚于防病毒对于权力必须加设法律防火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0 15: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化公益 于 2014-3-10 16:28 编辑

防贪腐甚于防病毒对于权力必须加设法律防火墙

    近年来,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不断加深的腐败现象的惩治。最明显的动作就是每年的党委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都几乎用相对大的篇幅予以阐述。各级纪委也都费尽心力使用多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式的对贪腐进行围剿。按理这么大的声势和精力,应该使那些个贪官污吏遭受到巨大打击,最起码也应是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党风明显好转,贪官污吏锐减,官民关系由紧张渐趋平衡......。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十八大后落马官员的数字颇为惊人。最高检称,2013年1至8月份,仅进入司法程序的厅官就达129人。这意味着,每两天就有一名厅官落马。
    笔者对所列数字进行梳理后发现:十八大以来的八个月共有83名厅级以上官员被中共纪委移送法律机关。这说明他们已经由人上人彻彻底底要成为阶下囚!
    经过对上述83名厅级以上官员的腐败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分类发现 :按职权位置统计, 83人中有32人是所在部门一把手,占四成。另有将近六成是分管一份的二把手。按发生时间统计:  83人的贪腐多发生在过去十年间。  按贪腐的潜伏期统计:三成人的贪腐潜伏期在公开报道中可循,其平均潜伏期9.5年。 按行政职级统计,83人中有12名省部级官员,  他们中既有党政一把手,也有大型国企老总。 其中中央委员一人,中央候补委员两人。按分布领域统计,则遍布25个省级行政区,几乎囊括了所有行业和寻租领域。 按在职年龄统计,83人中有13人年龄不详,其他70人中,50后、60后官员占八成,算是典型的“共和国一代”。他们大多在改革开放后走上领导岗位,经过层层选拔主政一方,属于当之无愧的政坛精英。  不少官员在落马前刚获重任。另有两名40后官员退休后“晚节不保”。
    看到这组数字,相信 不少人会感到震惊!何以如此多曾经出身贫贱,历经艰难好容易爬上去成为“人上人”,一个好端端的精英分子就这么交代啦?难道是这些人中之龙一下子就木明奇妙的变成了一条虫了吗? 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寻吗?或者说有另外的解释吗?
    我们认为:无他,制度缺陷所致!邓公在世时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应该是不刊之论!这个制度就是党内的纪检监察制度设计不完善,法律制度有缺陷。除非你闭着眼睛死不承认!比如,上列32名各级各地的一把手,他们掌握着一地一方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财、物几乎所有大权,他的话就是“圣旨'!他要攫取公物甚至掠夺他人财物,简直就如探囊取物,就如在自己家里那样。他说要提拔重用谁最终总能达到目的。当然,一把手的比例大约占到百分之四十,尚不到全部被抓捕贪官的一半。可是请各位不要忘记一个事实:剩下的那一半,可能在十年前也可能在一年前也曾经是一把手,不过他或她当时可能是下一级政权的一把手。如原来是某县的一把手,被抓时可能升迁到市里的副职,如此而已!。
    制度和治理,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因素。没有好的制度,再理想的治理也会落空;没有好的治理,再美好的制度也只能徒有其名。习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回顾十八大以前的腐败大有每况愈上之情状,让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到底是那些地方出了问题?遇见梗阻?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制度上,出在机制上。这无疑是重大设计缺陷所致。正是因为没有较好的治理制度,和相应机制可以约束那些个一把手或者说主要领导?这就形成了盲区,结成了死结,致使某些好人变坏,致使某些原本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原本是铁腕的管理人,国家治理体系的精英团队,沦为贪官一族,这不但是他们个人的极大损伤,也是整个国家的极大损失,更是对民心民望的极大侵害!长此以往,亡党亡国不无可能。这应该不是危言耸听。
     正是固有的组织关系和领导体制,束缚了纪委的手脚使之应有的作用大为降低。反过来有可能令贪官污吏心存侥幸,客观上可能或多或少地助长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人民群众不满于下,上层党政焦急于上。即便如威严赫赫的中纪律检查委员会大多情况下也是徒叹奈何!各级司法机关更是阻力重重,庙小神微,大多情况下不得不望而止步。正是残酷腐败的事实,才让新一届党的最高层痛下决心,推出了新的防治机制和制度措施,重点强调:"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推行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定期想上级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制度”,“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的塔读惩治腐败”。 在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报告明确了“两个为主”,即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以及‘一案双查”制度。“一案双查"很有威慑力,实际上就是倒查追究。这一方面,会让各级党委负责人时刻提醒自己要紧抓党风廉政建设,使他们如履薄冰,如走钢丝,这既是压力,也会产生动力。 另一方面,因 明确了纪委在处理腐败案件中的主要作用,并赋予纪委较从前具有更大的监督权和处罚权,主动权和相对独立办案权。改变了以前措辞含混,界限不清的状况。这些明确措施和界限,无疑将大大提高纪委在办案中的 主动性。对各等级一把手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半年之2014年3月4日全国“两会”前,媒体报道并经官方证实已经有31名省部级以上“大老虎”入网。核实和结案数目比例明显增加。其中一把手的数量占比也是四成。短短半年多已经超过了上届的五年总和。也许,接下来的较短时期内,会有更大成果,会有更多"大老虎"被纪检的铁钳夹出,甚至被推向虎头铡。这些看得见的反腐成果,说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及其纪律委员会那是真正的打虎英雄。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之功力已初见成效。  
   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很可能在实践中特别是地方各个层级仍然会打折扣,但愿这是杞人忧天。因为那毕竟只是政策层面的改革完善,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如果要对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一把手或主要领导形成真正威慑,使之不敢腐、不能腐,仅仅靠政策威力从来都是难以贯彻终始的。重点恐怕还是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关键是加强顶层设计,从法律层面用工,从机制制度上着力。有鉴于此,特不揣愚陋,提出如下 建议:
    一,要进一步明确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法律地位,赋予纪委更多的监督方式和问责手段,提高纪委监督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这是因为,小平曾经说过:“还是法律靠得住些”,不会因为人事变迁而轻易改变。习总书记最近指出:”凡是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可以为保证纪委监察机关的独立办案立法找到依据。  
    二,尽快实行“清单制度”,把一把手的所有权利,统统曝晒在阳光下,把权力放进监督的笼子里。以便让全社会,所有人都能看到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如此,则应该能够杜绝某些一把手的“上下其手”。普遍腐败的趋势应该有效扭转。
    三, 继续坚持大力推行对一把手"分权制度",减少一把手贪腐犯罪的几率。3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各种错误的“总病根”是“权力过分集中”,并特别强调:“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但直到今天这一总病根仍然没有的得到根除。事实证明,没有科学的权力结构,必然演变成易生腐败的沃土;没有合理的权力分解,必然长生腐败的机会;没有及时有效地监督,必然延误对腐败事件的发现和失去挽救的时间。因此,想要治病救人,就必须坚决实行党内的决策、执行两权分开。同时,必须坚决改变以前对任何权利拥有者都完全相信的思维定式,而代之以如电脑防治木马病毒一样对所有当权者都“加设防火墙”的全新理念。
    四,大力支持舆论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媒体、网络的“民间纪检”作用。使之成为信息最为直接便当的披露平台和监督阵地。令所有潜在的“老虎'‘苍蝇”心怀恐惧。








楼主热帖
[校园文化] 速记初中数学知识
[校园文化] 语文的苍白与教育的贫穷(时事点评)
[校园文化] 九大方法助力小学生学习
[校园文化] 初中语文背诵的十七种有效方法
[校园文化] 教育部团中央:探索建学生诚信档案 加大惩戒
[校园文化] 教育部副部长:职业院校要为中高端产业输送人

发表于 2014-3-10 16: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