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 发表于 2014-7-3 17:35:39

风光无限的六七十年代的陆丰何处寻?华国锋一九七一年视察陆丰浮洲大队始末 陈 保 壮

华国锋一九七一年视察陆丰浮洲大队始末

陈 保 壮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陆丰县炎龙公社浮洲大队是广东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全国甘蔗高产的先进单位。一九七一年三月,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民兵营教导员林度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粮、棉、油、糖工作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理特地请林度上主席台,坐在他身边,亲切地询问大队的情况,表扬了浮洲人民自己吃粗粮,把细粮交售给国家的好思想,历时三十多分钟。当时正在国务院工作的华国锋同志也特别关心浮洲,和周总理一起认真听取了林度的汇报。时隔几个月后,即一九七一年七月四日,华国锋同志带着毛泽东主席、党中央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专程从首都北京来到了陆丰视察工作。那天,华国锋同志不顾旅途的疲劳,一下车就听取陆丰县委汇报工作,亲切询问了陆丰社会发展和生产经济情况。
    那天中午,中共陆丰县委在陆城北堤餐厅用海陆丰的土特产地瓜招待了华国锋同志。圆桌上摆放着几盘粉红色的、淡黄色的、粉白色的各种各样的地瓜,扑鼻发香。华国锋把林度拉在一起,坐在他身边。华国锋首先用筷子挟了一块粉红色的地瓜放在嘴里,林度跟着也挟了一块,华国锋拍了拍林度的肩膀说:周总理说过,海陆丰解放前是地瓜县,老百姓把白米细粮留给革命队伍的同志吃,自己吃地瓜。我这次就想偿偿海陆丰地瓜的味道,你吃惯了地瓜,还是吃白米饭吧。林度回答说:“吃完了这一块,就吃白米饭”。华国锋还不时把菜挟到林度碗里,吩咐林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饱点。
    下午二时三十分,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华国锋同志头戴草帽,身着白衬衫和绿军裤,迈着矫健的步伐,和干部群众在一起,边走边问生产情况,笑容可掬,和蔼慈祥,沿途参观了浮洲大队的甘蔗林。当他看到已经长到两米来高的挺拔粗壮的甘蔗时,连声称赞说:“甘蔗长得好!浮洲的社员干得好!”浮洲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林度向他介绍说:“这秋植甘蔗是从番薯畦里间种出来的”。华国锋同志频频点头,高兴地鼓励说:“搞一造多熟,挖掘土地潜力,为国家多做贡献,很好!”华国锋同志看完地里的农作物,又来到浮洲大队部,同干部、民兵和群众代表坐在一起,认真听取林度的汇报,亲切同干部、民兵、群众代表交谈,同时亲自记录。华国锋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谈笑风生,不但问大队的学习、生产和社员的生活情况,还详细了解民兵工作情况。
    接着,华国锋同志又来到浮洲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度家中作客。他一进门,便向林度全家问寒问暖,看了中厅看小房,还不怕脏弯着腰走进猪栏去看。当时林度建的猪栏是涂角(泥砖)砌的,又低矮又不大通风,华国锋同志不怕脏,不怕臭,欣喜地看着满栏滚瓜淄油的肥猪在美美地吃饲料,又回过头问林度一共养了多少头。当他听到林度一家十口人养了十二头猪时,就满意地表扬林度的妻子欧少英说:“很好!带头养猪,一人超过一头了。”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和鼓励,欧少英这个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眼睛噙着感激幸福的泪花。四时三十分,华国锋同志要离开浮洲大队部的时候,他还要林度代他向贫下中农问好,并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努力创造新成绩,争取再上北京,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向全国人民汇报。
    华国锋视察浮洲离开陆丰后,浮洲大队广大社员群众在党支部书记林度带领下,劲头更大,信心更足了,苦干加巧干,短短几年,使这个原来“吃粮靠统销,用钱靠货款”的穷村庄,变成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的先进集体。那几年,全大队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一千六百多担,每户每年向国家提供食糖两千六百多斤。一九七四年底,林度带着新的成绩,上北京参加全国棉、油、糖、麻、烟五大作物会议,再次受到华国锋同志的接见。后来,在中央一次会议上,华国锋又一次表扬了浮洲大队。他说:“我看了广东陆丰县浮洲大队的材料很有启发,浮洲大队耕地少,他们是四千多口人,三千多亩地,一九七四年种粮食一千六百一十七亩,亩产一千三百八十四斤,比上年增长两成,甘蔗面积一千四百多亩,亩产一万七千斤,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四点八,这个大队从一九七0年起,不吃返销粮,每年向国家贡献十六万斤粮。我亲自到浮洲大队调查,他们把稻谷交给国家,把番薯留下自己吃。周总理知道后,感到心不安。这个典型很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还要继续宣传。”
(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南方日报》、《汕头日报》报道和中共陆丰县委宣传部资料汇编整理成文。 2013年7月1日)

作者单位及职务: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
            广东省老年书画摄影家协会会员,汕尾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原调研员
            汕尾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兼《海陆丰视窗》杂志副主编
通讯地址及邮编:(516600)汕尾市城区城苑街香洲街道办事处附属楼301号
联系电话:13620238398            陈保壮QQ邮箱:1264863978



傻子 发表于 2014-7-3 17:55:43

向钱、向钱、向钱,我们的队伍向钱看。哪一天重拾风光、无毒无嫖无骗那一天。太远!

满堂红 发表于 2014-7-3 19:59:22

{:5_142:}{:5_142:}{:5_142:}{:5_142:}{:5_142:}

家乡好 发表于 2014-7-3 20:16:36

本帖最后由 家乡好 于 2014-7-3 20:33 编辑

稻谷一亩一千三百八十四斤,以当时的条件,有所夸大。

jngd秀秀 发表于 2014-7-3 20:20:07

1949年之前,农民虽然要给地主交地租粮,剩下稻谷虽然不多,还有白米饭可以吃,

建国后,农业技术进步了,生产的稻谷也多了,农民却餐餐番薯,顿顿野菜,水肿、饿死比比皆是,何故?

陈显兵 发表于 2014-7-3 20:53:30

这段历史不应该回顾,
如果这点小插曲是风光无限的话,
可以说是我们的国家步入最困难的岁月。

渔夫子 发表于 2014-7-4 11:01:03

现在的陆丰什么都没有了!何时能恢复以前的风光呢?{:5_156:}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4-7-4 12:29:39

以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如今是官有多大胆,毒有多大产。总而言之,敢为天下之先

煮茶听雪 发表于 2014-7-4 12:37:43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4-7-4 1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如今是官有多大胆,毒有多大产。总而言之,敢为天下之先

{:6_2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光无限的六七十年代的陆丰何处寻?华国锋一九七一年视察陆丰浮洲大队始末 陈 保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