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不仅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公交文明本身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为整治公交车乱象,我市有关部门着实下了不少工夫,如对公交路线进行改进及站点站牌设置进行优化以便于市民乘车。然而,状况并未达到预期的改观。 招手即停车 站点成摆设 市民习惯于随地招手上车,司机习惯于“应招即停”,多年的“约定俗成”完全代替了规则, 司乘双方互相迁就,高度一致。 市区多条路道本已重设候车亭,公共汽车必须按章在候车亭停靠,市民也要到这些站点才能上落车。但大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乱象:通航路海关宿舍路段并没有设置固定候车亭,但几乎所有路经这里的公交车都在此上落客。而一些路道的候车亭,候车的乘客不多,随时随地可见的是“招手停”。不少公交车在禁停路段随意停车上落客,造成交通阻塞和安全隐患。 车破人亦“陋”? 据了解和观察,目前市区运行的几十辆公交车大多投入运行多年,缺乏必要的维护与更新,个别公交车上的座位已破烂不堪,车窗在行车过程中发出令人厌烦的撞击声,雨天渗水严重。 有市民反映,个别司机开车时嘴里还叼着烟。“更让人难堪的是,炎热天气,有些司机光着上身上阵。有的司机满口粗话也让人受不了。”市民周女士这样说。 笔者近日乘坐5路公交车途经海滨路时,突然一辆摩托车从路边冲过来,司机急刹后,怒气冲冲地朝摩托车主怒吼,污言秽语着实让旁人不敢听。 最让乘客担心的是司机边开车边打手机。笔者近日就见识了这样的惊险镜头。乘坐2路车从职院行至通港路时,司机的手机响了,只见他不慌不忙一手掏出手机边听一手操作方向盘与档位杆,车速丝毫未减,穿梭于车辆人群之间,乘客无不捏了把汗。 公交文明需司机、乘客共同构建。司机不按站点停靠,乘客不到站等车,反映出司机、市民双方的交通规则意识薄弱,也折射出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管上的乏力。可以说,管理上的漏洞是公交乱象的根源所在。有识市民呼吁,相关部门要勇于担当起营造良好公交环境、良好城市形象的职责,积极作为,加强路面管控,切莫对公交乱象置若罔闻! 晓杨 文 路中间停靠上落客的公交车。 汕尾日报 记者 颜远涵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