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4300
发表于 2014-9-4 14:13:11
{:5_142:}{:5_142:}{:5_142:}{:5_142:}
民声
发表于 2014-9-4 14:38:01
名声好坏一会事,但应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名字,就让中国人知道!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5 16:13:49
民声 发表于 2014-9-4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名声好坏一会事,但应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名字,就让中国人知道!
文化的本性是真实的人性反映,我们就是与众不同的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优点多于缺点。人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遗憾的是,这些年,社会那种主观武断的思潮误导了。特别是那些权势者。我们的个性给误解了。
7号
发表于 2014-9-5 17:08:30
文章很棒,写的很好,已阅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8 15:47:19
sw4300 发表于 2014-9-4 14: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鼓励,我再努力。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8 16:24:07
7号 发表于 2014-9-5 17: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章很棒,写的很好,已阅
过奖了,我还要好好学习海陆丰悠久灿烂的文化。
文革以来至今,包括我在内的海陆丰人,好像只看到海陆丰文化是红色的,忘记了海陆丰文化的基色是蓝色的。妈祖文化就是蓝色的,除了凤山妈祖出名,陆丰的南塘华山寺妈祖文化也出名哟。
市民网不少网友在讨论海陆丰哪个地方有文化,其实,都不错。最老的文化是以捷胜田乾一带为主,那是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因为海陆丰其它地方那时基本上是海域。我们这里明清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我昨天发表的陆丰大安石寨的文化是一个典型代表,那个时期我们最突出的是海防文化。全国三十六卫的碣石卫,捷胜所城,汕尾坎下城,马宫长沙方言潮沙炮台等等代表。我要身体条件允许,这些地方,我会去好好观赏学习的。以前跑马观花太可惜了。
咱们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较重视传统文化,当时许多文史学者整理海陆丰文化,不过昙花一现,近二十多年某些领导人忘了祖宗,只想讨好美国主子,现在好了,习李体制又重视了,我们抓紧整理海陆丰文化吧。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20 00:18:02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不仅要宣传弘扬自己优秀的文化,也要发现自己文化性格的弱点。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才是能者之道的根本。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海陆丰人朴实直爽,但有时容易冲动好战。我总觉得我们的近代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比如叱咤风云的陈炯明,才学盖世的钟敬文、杨成志,灵气超人的马思聪。等等,都是在不断检讨不足中,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走出海丰,走向世界的。他们才是我们的榜样。
我这个微不足道的老百姓,二个月前,发表这篇文章的初稿以来,我也在学习许多网友,学习先贤英杰,冷静分析,不断进步。谢谢了,汕尾市民网和网友们。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25 06:42:08
走向海洋的文化,是包容开放的文化,是求同存异的文化。还是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汕尾市,也就是海陆丰只有走这条路,才是根本出路。汕尾本来就小,再来一次四分五裂,就彻底完了。不要说别的,光语言就很复杂。主流是闽南语系的海陆丰话,还有不同于兴梅地区和揭西普宁山区的浅山客话,还有深海渔民的白话,甲子碣石一带的潮汕话,等等,如果细分那就不得了。我们不比华北平原,南粤海陆丰多山造成的。所以,我对那成立区等等,不怎么感兴趣。众人拾柴火焰高,汕尾人要齐心协力。不然,我们海陆丰人就成为某些权势者的利用工具了,历史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29 13:23:43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鼓励,是鞭策。海陆丰传统文化既是过去海陆丰的,也是现在汕尾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不断剪还乱的。比如马思聪从小在海丰县城,那首世界名曲【思乡曲】取材于当时属于海丰县的汕尾渔歌。那么马思聪是谁的。历史和现实都不能忽视。i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过日子,也不能忘却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汕尾现在还很穷,如果还要内斗,县市的不少官员又不争气,叫我这种既是海陆丰人,又是汕尾市人,情何以堪。难道让自己已经残缺不堪的心撕裂。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29 17:33:54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9-29 19:07 编辑
依我看,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是我们海陆丰的特有的文化特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无法掩盖的。送给别人人家也不敢要。我出外多年,可以说深受其苦,开始那种滋味是很难受的。因为很多外地人不了解我们,后来逐渐了解我的为人处事,才慢慢改变看法。
就像西方人没有大批来中国之前,不是把中国人视为怪物甚至是魔鬼,真正踏入中国以后,才知道我们中华有这么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才觉得相见恨晚。
所以我们应该中性看待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自己瞧得起自己。它的含义是多解的,既是敢为人先,敢想敢干,也可以看成粗鲁野蛮,喜欢窝里斗。其实雷公打雷是自然的,不打雷怎么有对流雨,也就是夏天降温难得的西北雨。因此,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挺起胸膛宣传我们共有的海陆丰文化。让优秀的海陆丰文化走向世界。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9-30 05:13:57
本帖最后由 空中的鸟 于 2014-9-30 05:17 编辑
今夜有点睡不着、见看先生对海陆丰大地美丽山水及人文历史的描绘、栩栩如生、虽是凌晨、睡意更无、越是阅读、越是受启发、先生客观、还原了海陆丰历史有关海洋文化、人文文化、地域文化之详细的变迁过程。更言潮汕人是我们的好邻居、这是千真万确的。谁说我们汕尾不美人心不宽?谁说我们海陆丰不勤劳智慧?所有这些均在先生的这篇力作里体现出来、好文啊!收藏了!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30 18:19:47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9-30 19:51 编辑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9-30 05: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夜有点睡不着、见看先生对海陆丰大地美丽山水及人文历史的描绘、栩栩如生、虽是凌晨、睡意更无、越是阅读 ...
我实在不好意思,让你彻夜未眠。
其实,现在看起来,我写这小文,只是胆大和激情而已,我要努力成为文化地理的合格士兵,还须更加深入探究博大精深的海陆丰文化地理。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10-2 15:00:07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5 1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化的本性是真实的人性反映,我们就是与众不同的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优点多于缺点。人们要全面客观地 ...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优点多于缺点。:handshake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10-2 15:00:49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9-30 1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实在不好意思,让你彻夜未眠。
其实,现在看起来,我写这小文,只是胆大和激情而已,我要努力成为文化 ...
...............更加深入探究博大精深的海陆丰文化地理。{:4_102:}{:4_102:}{:4_10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8 08:52:55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0-8 08:54 编辑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10-2 15: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更加深入探究博大精深的海陆丰文化地理。
谢谢你和大伙的鼓励支持,看看,发表日期到今天刚好三个月了,那时我来汕尾市民网才几天,三个多月来,我不断检讨自己,不断进步,我喜欢市民网,感谢网友们的鼓励和鞭策。
上个月,我把这篇文章修改了一次,其中补充一段,现登在这里,望指正。
晚清民初以来,广东沿海风云变幻,处于风口浪尖的海陆丰,世界性的海洋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佛教道教天主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交相辉映,海陆丰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至今,海陆丰大地随处可见,香火兴旺的佛寺道观,庄严肃静的天主教堂。海陆丰先贤陈炯明主粤期间前后,大约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海陆丰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此时的海陆丰,政治开明,社会稳定,市场繁荣,文化昌隆,教育先进,英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儿女,其中不少日后成为国家栋梁。譬如,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中国考古学泰斗杨成志,26岁成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的温源宁,中国核潜艇之父彭仕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马思聪,名师巨匠不胜枚举。海陆丰近代文化,是海洋文化的辉煌时代,是令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羡慕不已的海陆丰文化的精粹,是海陆丰人民千百年来最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文化遗产,陈炯明先生功不可没。我们要好好整理这一笔留给后辈无以伦比的精神财富。世代传承。
我的身体允许的话,还要写海陆丰生态地理。虽然我早就有作品发表了,不少还是外地的。但我喜欢林地理的笔名,我不大想在官方媒体说话,喜欢平民论坛。因为我现在是活脱脱的平民。
银华
发表于 2014-10-8 12:17:08
好文章!对海陆丰文化的界定和传承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空中的鸟
发表于 2014-10-8 12:18:13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8 08: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和大伙的鼓励支持,看看,发表日期到今天刚好三个月了,那时我来汕尾市民网才几天,三个多月来,我 ...
先生博深厚德,令弟尊仰,愿先生玉体安康,万祥!期待力作!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8 17:17:28
银华 发表于 2014-10-8 1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章!对海陆丰文化的界定和传承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谢谢,先生高抬了,我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我们都要做很多海陆丰文化整理和传承的工作。
父母教育入骨了,我一向不会奉承。我喜欢说真话,尽管为此吃了不少亏。
我们虽然不曾谋面,初次相识,但我觉得很多相似之处。
我喜欢你的,甲子殡改易俗,孝贵诚真,莫把浪子当才子,南堤路是大头初修的,这些乡土文章。你是在传播海陆丰人民世代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是儒家美德,但我们几百年来的,死一个人,吃通乡里的习俗实在要改 了。这才是我们当今最需要的文化。只有先生你来自生活来自平民,才能写出这类好文。发挥自己的优势吧。
还有看你一些简述,你我同时代人,你就是大点,也是年纪相仿的。我们应该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网友。
咱们这个市民网,藏龙卧虎。不少高手都不露脸,有时轻轻几句,四两拨千斤。有的嬉笑怒骂,其实话里有话。我喜欢市民网,喜欢网友,这才是我学习的平台。是咱们平民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