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交通体系 改写经济版图
南方日报“行走东西北·公路上的广东”东行组,从广州出发,沿着广惠、深汕高速向东走。去年,厦深铁路全线通车,潮莞高速汕尾段动工,通往粤东的路网正在扩张提速。一路走来,可以看到产业沿着高速从珠三角向粤东一路转移的路径。从广州沿着广惠高速往惠州方向行驶,两个多小时就能抵达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惠高速的惠东北出口就在我们园区里面,潮莞高速惠州段也经过我们园区,这可以说是我们园区最大的优势之一。”提及园区的交通条件,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钟启章脸上不无自豪。
地处珠三角与粤东连接地,这一产业园区经历了从“行路难”到交通四通八达,从“招商难”到投资商蜂拥而至的戏剧性变化。一个“小”园区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的是广东“大”交通格局优化所带来的深远改变。
离开惠东县,沿着深汕高速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就到达汕尾市区。这条上世纪90年代就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如今仍然是汕尾唯一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在粤东西北迎来又一轮建设热潮的当下,这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似乎已经无法承载这片土地的发展速度。
可喜的是,随着汕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汕尾交通落后的现象正在渐渐转变。去年,厦深铁路全线通车,潮莞高速汕尾段动工……这些交通“大事件”都在影响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新格局。
……
走进汕尾
借“东风”打响交通突围战
如“独木桥”般的深汕高速
在汕尾市交通局,局长陈壮勇摊开汕尾市交通地图,指着一条横贯汕尾市的高速公路感慨地说道:“十多年了,汕尾的高速还是只能靠这条老路……”
陈壮勇口中的这条“老路”指的是深汕高速公路。这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仍是汕尾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
据陈壮勇介绍,汕尾境内的公路通车里程虽然达5852公里,但公路建设等级低,硬件条件较差。汕尾境内的一级公路有110.6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18.9%;高速公路171公里,仅占公路通车里程的2.9%。
“如果没有振兴粤东西北的这股‘东风’,汕尾不知道要到哪年才能建起新的高速公路。”去年,连通粤东地区的潮惠高速公路正式动工,计划于2016年底完工通车。“按照计划,这条路本来要到‘十三五’时期才动工的。”陈壮勇说。
在汕尾市交通地图上,笔者看到,深汕高速公路贯穿海丰、汕尾市区和陆丰三地,而北边的陆河县还是高速公路的“空白地带”。据了解,明年潮惠高速将连通陆河,经过该县7个镇中的6个。同时,该高速公路也将贯通海丰县北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更深远的交通规划正在进行。长期以来,汕尾缺少一条南北纵向的高速通道。随着新港区建设的逐步开展,汕尾迫切需要一条纵向的疏港通道作为港口配套设施以辐射内地。陈壮勇介绍说,按照规划,这条高速将于明年动工,建成后将把汕尾港区和梅州、江西连通起来,成为连接广大内陆的重要出海通道。
遭遇“买票难”的厦深铁路
通往粤东,在深汕高速“独木桥”外,去年新开了一条客运大通道——厦深高铁。
从汕尾市区往东北方向行驶,约20分钟就能抵达厦深铁路汕尾站。与去年12月刚通车时相比,如今的汕尾站面貌已大有改善。
走进火车站站厅,站长谢林君迎了出来。谢林君告诉笔者,火车站目前已进入暑期繁忙期,近期日均客流量在2000人左右。
据统计,自厦深铁路开通以来,截至4月16日,汕尾站日均客流量仅为千人左右,深圳北站日均客流量则达到了约2万人。“购票难”或许是汕尾站客流量较少的原因之一。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当地市民反映,汕尾站通往潮汕和厦门的火车票还好说,去深圳和广州的可谓“一票难求”。在汕尾站的售票厅,笔者看到,两天内去往广州、深圳的火车票已经售罄。
受“买票难”影响的并不只是汕尾站,还有广深往来潮汕地区、福建的交通要道——海丰县鲘门镇。去年底,厦深铁路通车,在汕尾设有3个站,鲘门站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被寄予厚望的厦深铁路鲘门站似乎并没有发挥预想中的作用。笔者发现,整个鲘门站候车大厅内只有寥寥几名乘客。鲘门镇党委书记李锦梅告诉笔者,鲘门站同样存在“购票难”的问题,“一是由于经过鲘门镇的班次太少,二是由于旅游公司承包了一部分车票,导致剩下的票源不足”。
可喜的是,随着汕尾新区获省政府常务会批准,鲘门镇被纳入新区范围,并被定位为特色休闲区,新一轮建设正在这座小镇上拉开帷幕。新区规划提出,要发挥深汕高速服务区和厦深铁路鲘门站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推进鲘门蓝色驿站建设。据了解,一座综合性服务区将于下个月在鲘门动工,这也是新区规划发展的内容之一。“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鲘门站来到鲘门,感受这里的魅力。”李锦梅说。
■记者手记
完善配套设施不可忽视
与厦深铁路通车时相比,如今的汕尾站硬件设施大部分已建设完毕,但遗憾的是,最重要的“软件”部分——接驳巴士还未完善。
要想让一处交通枢纽起到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除了枢纽本身条件要过硬,与其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汕尾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汕尾站离红海湾旅游区也很近,但乘坐厦深铁路到红海湾旅游的游客却并不多。除了“买票难”之外,接驳巴士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这就制约了厦深铁路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功能发挥。
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因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当地发展的情况并不罕见。以鲘门为例,汕尾新区的宏伟规划已将这座小镇划入新区版图。然而,笔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饮水难”问题正在制约着鲘门的发展,当地约两万居民已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缺水期。虽然当地政府曾通过招商引进了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水厂输水管道,但由于水厂缺乏有效管理,居民只能长期购买山泉水饮用。当地一名政府官员感慨道:“饮水问题不解决,鲘门镇的发展就提不上劲。”
珠三角地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其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同样,这一问题在粤东西北地区也不应被忽视。
南方日报记者 范琛 洪继宇通讯员 谢锡城 谢立群 余作成 发自汕尾
……
通讯员 刘伟东 丘佳纳 总策划:张东明 王更辉 王垂林 统 筹:郭亦乐 郎国华 张翼飞 韩浩 执 行:陈韩晖 金强本文来自:南方日报“行走东西北·公路上的广东”东行组新闻报道"快速交通体系 改写经济版图"选节 {:5_142:}{:5_142:} 汕尾问题多多,任重而道远。 {:4_12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