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稻子收获时 借路晒粮实属无奈,谁解农民晒谷忧?
眼下正值夏收季节,在公路两边各占去一个车道,4车道只余下两车道,过往司机放慢车速,小心行驶。过往的司机反映,在陆丰国道上路况非常好,但每到粮食收割季节,车在这条路上却提不起速,“被晒粮占了的道开不快,未占的路面上也会溅起零星谷子,快速行驶容易造成车子打滑,很不安全。” 不少农民在公路上晒谷场,有的农民拿着耙子在路面上翻晒稻谷,全然不顾过往车辆,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畅通,给正常的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事故隐患。在陆丰潭西的公路边,笔者和一位正在晾晒稻谷的村民聊了起来。他说,村里早年都有晒谷场,但如今农村土地稀少,晒谷场基本被占用了,晒场成了宅基地。
在乡间,过去每个村庄几乎都有一个晒场。大多是集体生产那阵子修建的,主要是作为晒东西和晒粮食用的。平时村里开大会,晒场就变成了一个露天会场。间或乡上的电影队进村来放电影,城里的剧团下乡来演戏,也都在晒场上进行。孩子们最喜欢到晒场上玩耍,晒场就是乡下人的广场。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发展需要,各村集中的大晒场基本上被挪作他用,粮农只好将自家房前屋后空地、房顶等当作晒场,如果粮食种得多了,肯定不够用,于是马路自然成了晒场的好地方。
农民的话在不少农村得到了印证。笔者了解到,现在农村虽然建设得很漂亮,路电水一应俱全,连健身设施也很齐全,但是打谷场、晒谷场被忽视,原有的晒场正在渐渐萎缩,很多村根本找不到晒谷场。一位负责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工作人员还告诉笔者,现在许多新农村建设考虑美观、方便,农民家门口一般考虑绿化和公路,很少考虑晒谷场。
笔者认为,农村把谷子晒到公路上,这是个老问题了,虽然年年都在呼吁,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用血换来的警醒代价实在太高了。在严格按照交通法规管理规范农民晒谷行为的同时,也要关心农民的晒谷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还能不能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呢? 同时提醒村民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误把公路路面当作晒谷场。
在陆丰潭西的公路边,笔者和一位正在晾晒稻谷的村民聊了起来。他说,村里早年都有晒谷场,但如今农村土地稀少,晒谷场基本被占用了,晒场成了宅基地。这就是实地调查的好结果。
你提的问题很实际,这不仅是交通安全,也是农村民生,乡村规划。这不难解决,相关部门必须重视。
南粤以前的传统农村规划有些不错。村前月牙形池塘,池塘边古榕,池塘后一片晒谷町,晒谷町后是公祠。 晒谷町曾经是农村的“硬件”之一,为何现在晒谷町逐渐成为“历史名词”?确实,现在要找一块完整的晒谷町真的不容易,就算找到了,也因多年失修而使水泥町面破料不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