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 发表于 2014-10-7 09:25:36

占道经营,东海这一顽疾该治一治了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0-8 10:43 编辑

占道经营,东海这一顽疾该治一治了
                                     文/银华

  改革开放前,东海的市容市貌建设是很落后的。主要街道也就是大街、马街、迎仙街和三六九墟。南北堤没有形成,只有下街仔一段有几栋楼,人民路还未规划,穿城公路两边也没有商铺,所有的街铺几乎都是解放前留下来的。尽管是陈旧古朴的街市,但当时却觉得很有墟市的风格:最大的特色是没有占道经营。从大帝开始走大铺内街、大街、马街这一东海当时的唯一街道,两边是有骑楼的走廊可供行人通行的,雨天几乎不用雨伞也可从头走到尾。尽管大铺内街只有四、五米宽,但当时公安局的解放军可以四行纵队从这里跑步到马街尾的人民广场操练。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那时的东海街道比现在还宽敞。
  不知不觉,东海在商贸繁荣的同时,占道经营的陋习也产生了。刚开始是商家临时搬点货物摆在铺面前,尔后摆出货架,到现在有些干脆将骑楼并入铺面,又再在门口伸张出去。这样一来,铺面是大了,可街上顾客要走的路却没有了。且邻里相互攀比,你占一尺,我占尺二。致使原笔直宽敞的大铺内街现在行人都难通行。

  也许陆丰的市民对这一现象已熟视无睹了,但按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问题是很突出的:一是占道经营,二是民居、商铺、货仓“三合一”,三是没有消防通道。“乌暗街”(老鱼街服装市场)问题同样突出!

  临街开铺,应该是打开铺门就是铺。但现在,东海有几家打开铺门就可经营呢?除了几家自选商场之外几乎没有。都是打开铺门,一个劲的往外搬,几乎象摆地摊一样。东海占道经营严重的街道有“乌暗街”、竹仔街、大铺内街,这些街道中午人流旺时行人都难以通过。很难理解,这些街道的生意是如何做的?还有六驿路口,每到黄昏,小四轮车横七竖八,小喇叭“苹果十个银五斤,包苏句甜,卖甜免钱。”一直叫到收市;南堤路东段,东海人俗称熟食街,在河边的绿化带长期摆餐桌,食客的车辆成排停放严重影响交通。
  交通便利,是集市的基本条件。购物环境舒适,是成功商家致富的法宝。一些大型商场终日开放冷气,播放优雅的音乐,这就是一个例子。顾客来到后买了计划要买的商品,还在那里驻足,左看右看,再买些计划外的商品。可要是来大铺内街、“乌暗街”买东西情形就大不一样了,那简直是在过劫一样,大热天最难受的是拥挤无路可走,很多人认为其他地方能买到的商品,就是贵点也将就买点,不要到那里去受罪。

  一个地区商贸营业额是受供求关系所约束,基本上是稳定的。而具体到不同商家才有所不同。生意兴旺离不开商品质量、价格和经营者的服务态度等要素。而不是决定于货物是摆在铺内还是摆在门口街巷。“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便宜的好东西要得到顾客的认同最关键是要让顾客来到铺前。因此,交通环境是最为关键的。汽车到不了的铺面只能面对一些骑单车、摩托车和徒步的顾客,如果连行人都到不了的铺面,那铺头的货物只能卖给自己了!占道经营,是经营者在堵截自己的财路!
  大家都占道,要那一家自己退入来是不现实的。城管和工商管理部门能不能先规定各商户铺前滴水线外不要摆货,第二步才清理骑楼。旧城区的商铺如不整治、美化,商机早晚会被新城区交通便利的商场、街铺所取代。

与你ざ雲ざ携手 发表于 2014-10-7 22:33:29

如果把三轮车和摩托车控制掉''''
换成公交车和的士''''
陆城的面貌都大有所为了'''

与你ざ雲ざ携手 发表于 2014-10-7 22:33:41

如果把三轮车和摩托车控制掉''''
换成公交车和的士''''
陆城的面貌都大有所为了'''

7把旗飞扬 发表于 2014-10-7 22:48:51

与你ざ雲ざ携手 发表于 2014-10-7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把三轮车和摩托车控制掉''''
换成公交车和的士''''
陆城的面貌都大有所为了'''

如果将三轮车和摩托车控制掉,陆城将民不聊生!这一举措将对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陆城的城市化进程还在刚起步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占道经营,东海这一顽疾该治一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