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贵诚真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0-8 10:28 编辑孝贵诚真
文/银华
近日几位朋友闲聊说起有关孝的几件事,言者无意,但我听者却心理很不是滋味。说某村有位老伯,养有三男二女,均已成家,儿孙一大群,老人“吃伙头”。(陆丰当地习俗的方言叫法,即老人由他传下的子孙轮流赡养,有以日,或以一星期、十天、半个月、一个月为轮流单位,视方便老人生活的实际情况而定。)平时就在老房子与长子同住,轮到那个儿子的“伙头”就由那个儿子家庭送食物来或到那个儿子家里吃饭。有一天中午,出嫁邻村的女儿煮了一碗瘦肉汤提来给父亲吃,纯瘦肉汤老人吃起来很难下咽,用那盛瘦肉汤的碗去向大儿媳要点粥。大儿媳说:“‘伙头’未到,要吃粥等明天!”不给!有一位暴富的年轻人被检查出患了绝症,唯一后悔的是父母在世时没本事让双亲享受生活。现在知道自己来日不长,手上的钱也花不完,于是拿了成捆的真钱到父母坟头烧,认为是对死去的父母尽孝。网上最近也在传一件怪事,说有一个年轻人责问父母,你们没有一百万生我干什么?唉,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孝该怎整呢?
笔者认为,孝是与悌相关联的。尽孝其实也就是回报感恩,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中的提炼升华,使之成为人群道德行为准则。对素不相识的人不用尽孝,也尽不起孝。就算有博爱的襟怀也只是给予施舍。
感恩的前提是要知恩。个人成长过程中父母施给我们的恩典是不能用计量单位衡量的。贫穷人家把一个儿子养大成人二十年的付出抵不上富有人家为儿子“满月”摆的一席酒钱!但于穷家孩子而言同样父爱如山!悌是天性,是自然界物种生存的客观要求。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环境中,什么物种的父母都是舍身保护自己的子女的。母鸡当然知道自己不是老鹰的对手,但当老鹰来袭时,它不是自己逃命而是张开翅膀保护小鸡;太湖附近有一道名菜叫“铁桥黄蟮”,就是在春夏相交之际,黄蟮未产卵很肥美,做法是在锅里放上油和佐料,把黄蟮放在锅里盖好,放在炉上用文火慢煮。锅里的黄蟮在临此灭顶之灾时不是争扎,而是将头和尾抵在锅底受热,把肚子弯拱起来,以期肚子里的孩子不受热。煮熟后整锅黄蟮都是这样弯曲的;最近中央电视台经常在播一段公益广告:一年轻人带老父亲去饭店吃饭,一盘饺子端上来后,父亲用筷子夹了一个饺子藏在衣袋中。父亲的行为让儿子在朋友面前很丢脸!但父亲边藏饺子边说的一句话却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把它带回去给毛毛吃。”配音是:“他忘记了整个世界也没有忘记对你的爱!”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疼爱。积谷防饥,养儿待老。感恩尽孝也是天理所在。百善孝为先这一道德准则千真万确,对恩重如山的父母不孝那么其他的仁、义、礼、智、信何从说起?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层对孝的内容有不同的解读。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厚养薄葬,尽量让长辈在生时活得幸福这一目标为孝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一碗粥、一件衣、床前一句问候的话都是孝的表现,视长辈的需要而定。当温饱已无忧时长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是儿孙的平安,家族的和睦幸福。有一位老人,她儿子经商触法被勒押了几个月,那段日子她整天以泪洗脸。儿子出来后她跟同伴闲聊说:当时一想到儿子那心就象刀割一样难受。因此,孝,除物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成分,让长辈活得舒心、欢乐,少点忧愁。
“为了大地的丰收”,好儿女志在四方报国建功,“为了母亲的微笑”,真诚侍孝,《便衣警察》这段歌词很值得欣赏。 好文! 双泉传奇 发表于 2014-10-8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
谢谢你的认同! 有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走万里子不愁。
何为“孝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呢。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两个字“良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