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game2000 发表于 2014-10-28 23:01:57

{:5_14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29 09:16:31

斗志永不息 发表于 2014-10-28 2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完了完了。。。。。。人人都向林地理老师学习了谦让,学习了控制情绪,这市民网缺失他原来的市井味道的了。 ...

谢谢你,你提醒了我们。我有时在玩穿越。我在玩穿越海陆丰五十,甚至一百年前的市井文化。那时的海陆丰市井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海联人 发表于 2014-10-29 11:18:24

关注海丰历史文化{:5_142:}{:5_142:}{:5_14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0 06:10:19

海联人 发表于 2014-10-29 1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注海丰历史文化

繁华深处,情意依旧,一笔落墨,思念倾城。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4-10-30 11:31:44

海陆丰到处是历史!
月是他乡明,水是故乡甜。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0 18:04:02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4-10-30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海陆丰到处是历史!
月是他乡明,水是故乡甜。

{:5_142:}先生说得好。海陆丰历史文化需要众乡亲齐心协力尽情挖掘重新整理的时候了,您说是吗。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0 18:04:41

ipgame2000 发表于 2014-10-28 2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支持。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0 23:53:24

林老师:海丰还有一塔在鹅埠新园,凤河出海口山上,基址还在。

博助慈善社-读尊 发表于 2014-10-31 00:23:31

{:5_14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1 15:30:01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0-31 15:44 编辑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0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林老师:海丰还有一塔在鹅埠新园,凤河出海口山上,基址还在。
谢谢你,这个塔是不是在象山正觉庵对面或者附近。是河流交汇处的水口,从这里沿凤河往北有狮山的云台禅寺,深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仿佛仙境。美极了。
我还看了你前年的大作,杨安都驿道及杨安村的变迁。深受感动。你等爬山涉水,实地考察,结合古县志,留下精彩。可敬。里面许多见解,我也赞成。杨安村可能是中间有一度作为杨安都都治,可能不是南宋末期,也许是明代嘉靖年间山贼猖狂时。所以嘉靖地图对应。杨安都都治很可能是鹅埠镇的蛟湖村西寨下城至东寨之间,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中间还有一片水域,比较适合建城。在往东就是凤河最美的地方,由此建成杨安都镇水祈求文运的风水宝塔。在梅陇海侵时期,作为惠州府海丰县杨安都都城是恰当的。我好几年没有在鹅埠赤石逗留了,这种猜想不一定对。但以前我好多次骑摩托去这一带家访,我就似乎感觉,这里的乡村及乡民跟海丰其它地方有很多不同,又有别于半山客,广府文化的味道比较浓。是个耐人寻味的好地方。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1 17:32:19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0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林老师:海丰还有一塔在鹅埠新园,凤河出海口山上,基址还在。

我上网查了那么久,没有看到关于这个塔的记叙,有些失望。我突然想起你在那边工作多年,又是地方文史学者,请教你不更好吗。我对鹅后赤小感兴趣,想学习,又不熟悉。很想多看看描述那里地理历史的文章。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1 23:28:5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1 17: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上网查了那么久,没有看到关于这个塔的记叙,有些失望。我突然想起你在那边工作多年,又是地方文史学者 ...

我考察狮山宋代箫御疾古墓时听当地几个人说的,在狮山附近。你不是有学生在合作区当局长吗?有空一起过来求证。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1 23:30:21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1 15: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这个塔是不是在象山正觉庵对面或者附近。是河流交汇处的水口,从这里沿凤河往北有狮山的云台禅寺 ...

你有感觉,与我对应!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1-1 07:01:04

博助慈善社-读尊 发表于 2014-10-31 0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们真诚的支持。我当努力。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1-1 07:13:06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1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考察狮山宋代箫御疾古墓时听当地几个人说的,在狮山附近。你不是有学生在合作区当局长吗?有空一起过来 ...

也好,有空去看看。我们是了解一点过去的海丰人,去看看深汕合作区怎么发展生态文明的,有没有对得起祖宗和后代。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喜欢探讨生态经济等生态文明。我也觉得你那些文章也在传承生态文明。很不错。我那些年出外苦读和谋生及游玩,也在学习看看别人怎么传承生态文明的。回头看看我们的祖先怎么那么优秀,有先见之明。包括那个吴半县。

博助慈善社-读尊 发表于 2014-11-1 13:48:14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1-1 0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们真诚的支持。我当努力。

:handshake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发掘宝塔儒教传承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