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 发表于 2014-11-21 15:39:22

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1-21 16:46 编辑

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读《陈旭光---汕尾市的海陆丰应着力宣传红色文化》有感
                                                                                                          文/一位海丰人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社会功能来看,红色文化在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方面应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红色文化是否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红色文化的这些社会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现状,同时围绕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等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
  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体现的理论内涵,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范本,具有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的价值与功能。当前,我国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历史时期。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如何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潮、形成共识,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生活发酵历练的文化形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我们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等。
       以红色文化化解一些人的精神困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泥潭,出现了精神上的困境。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各种精神困境,其实都是先进文化作用弱化的直接反映。红色文化中洋溢着凛然正气和昂扬激情,蕴涵着中国人民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体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不仅凝聚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并且已经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当代的兴起恰恰表达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文化认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一致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建设红色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化解一些人的精神困境。
     在《陈旭光--汕尾市的海陆丰应着力宣传红色文化》一文中提及到应该着力宣传红色文化的观点,作为汕尾人的我,个人赞成这个观点的。例如,汕尾临近的普宁市就善于做好红色文章,开展《追寻革命精神--城乡红色文化行走进老区普宁》追寻革命精神,谱写民生新曲的活动,以崇尚、传播、创新普宁红色文化为宗旨,宣传红色文化,展示魅力普宁,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宣传,更好地挖掘普宁红色内涵和人文精神,加强对革命旧址的修缮,真正使红色文化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壮大。
       作为汕尾多民族文化重要组成的红色文化,对于汕尾地域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统领价值。其统领性在于红色文化的大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动力。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标志物等实物;制度文化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汕尾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今天多民族文化繁荣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价值。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历史形成价值,有利于增强执政党层面的主体动力;红色文化的先进文化特征,有利于增强执政党党员层面的主体动力;红色文化的民族精神承载,有利于增强人民大众层面的主体动力。因此,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近些年来,汕尾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发掘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繁荣,这就要求汕尾党政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发掘和研究利用,深入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使红色文化在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早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强大文化力量。
       汕尾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品味高,特色鲜明,开发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宣传汕尾的红色文化。主要思路:一是依托汕尾各种资源,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把汕尾的文化集中起来,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文化艺术作品,使汕尾的红色文化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二是要努力提炼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启迪人、教育人,发挥红色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汕尾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纵而观之,彭湃在海陆丰所发动和领导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其所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苏维政权,翻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产生重要影响意义深远;农民运动在如海苍山中铸就的大无畏创业精神和奇迹,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汕尾加速发展奋力拼搏等等。汕尾是红色文化的沃土,党史工作理当在推进红色文化发展上突出特色、抓住亮点、有所作为。党史工作要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发展,创新红色文化产业载体,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载体,推动汕尾红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民众从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红色文化,但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欠佳。这就需要通过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遵循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推进红色文化进学校等传播策略来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据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此次研究项目的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可信度相对较高。此次调研活动选取了国内贵州、广东、内蒙古、江苏、四川、江西、上海、北京、广西、黑龙江、山东、山西、湖南、安徽、浙江、辽宁、河北、重庆、天津、福建、湖北、河南、陕西、吉林、新疆、宁夏、云南等省区主要地级市的2646名民众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样本的选取,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样本涉及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文化水平的民众。具体分类情况如下:(1)按年龄划分:15岁以下,18人,占0.68%;15—20岁, 201人,占7.6%;21—25岁,758人,占28.65%;26—30岁,773人,占29.21%;31—40岁,642人,占24.26%;41—50岁,181人,占6.84%;51—60岁,56人,占2.12%;60岁以上,17人,占0.64%。(2)按文化水平划分:高中或高中以下(含中职),328人,占12.4%;大专,486人,占18.37%;大学本科,1610人,占60.85%;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22人,占8.39%。(3)按政治面貌划分: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818人,占30.91%;共青团员,1002人,占37.87%;民主党派,33人,占1.25%;群众,793人,占29.97%。(4)按职业划分:全日制学生,502人,占18.97%;生产人员,290人,占10.96%;销售人员,151人,占5.71%;市场/公关人员,60人,占2.27%;客服人员,64人,占2.42%;行政/后勤人员,178人,占6.73%;人力资源,58人,占2.19%; 财务/审计人员,122人,占4.61%;文职/办事人员,139人,占5.25%;技术/研发人员,228人,占8.62%;管理人员,250人,占9.45%;教师,188人,占7.11%;顾问/咨询,22人,占0.83%;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等),123人,占4.65%;其他职业,271人,占10.24%。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当问到“您认为您身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是否有意义”时,回答“很有意义”的有1608人,占总数的60.77%;回答“一般”的有933人,占总数的35.26%;回答“觉得无聊”的有105人,占总数的3.97%。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当问到“您认为红色文化对您有何影响”时,回答“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有1933人,占总数的73.05%;回答“当时感动,过后平静”有491人,占总数的18.56%;回答“没有感觉”的有160人,占总数的6.05%;回答“觉得可笑”的有62人,占总数的2.34%。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多数民众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当问到“您是否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时,回答“很愿意”的有890人,占总数的33.64%;回答“愿意”有1156人,占总数的43.69%;回答“不愿意”的有158人,占总数的5.97%;回答“服从安排”的有442人,占总数的16.7%。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都愿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认同红色文化。
       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当问到“您认为红色文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时,回答“作用很大”的有1140人,占总数的43.08%;回答“作用一般”的有1382人,占总数的52.23%;回答“完全没有作用”的有124人,占总数的4.69%。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佳。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当问到“您认为现在宣传红色文化的效果怎样”时,回答“效果显著”的有737人,占总数的27.85%;回答“效果一般”有1713人,占总数的64.74%;回答“效果不好”的有196人,占总数的7.41%。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佳。
      通过上文对调查结果与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广大民众普遍愿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红色文化;但是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佳。由此可见,当前还必须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民众的红色文化认同感。

七彩光 发表于 2014-11-21 15:58:01

反了

七彩光 发表于 2014-11-21 15:58:41

打“彭湃牌”是汕尾市发展的最大失误!
http://www.swsm.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675&fromuid=77062

歆榆2 发表于 2014-11-21 16:49:00

{:4_102:}

有话就讲 发表于 2014-11-21 16:51:07

市民网上比较少见的、重理据的文章。至于观点,见仁见智吧。文章结构完整,逻辑性强,有一定的说服力。精华。

南方雪 发表于 2014-11-21 17:47:48

中央不支持。自己激到吐血。再次染红海陆丰。。。哈。。。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4-11-21 18:04:04

本帖最后由 lsw20030131 于 2014-11-21 18:10 编辑

此文章有剽窃之嫌。对比下链接: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http://www.niubb.net/article/1702013-1/1/
人民日报: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8/01/011191838.shtml。
如果没有猜错,可能出于海陆的手笔,弱弱的问一句管理员,剽窃文章可以加精么?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1-21 18:14:25

既然有剽窃之嫌,就不要加精华吧{:5_152:}

有话就讲 发表于 2014-11-21 19:15:38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1-21 19:40 编辑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4-11-21 18: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章有剽窃之嫌。对比下链接: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http://www.niubb.net/article/170 ...
市民网不鼓励、不提倡、不欢迎抄袭作品。经本人百度搜索对照,本文中部分内容确实非原创。取消精华,谢谢网友们的监督。误加精华是本人工作不细致所致,在此,也谨向网友们致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