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14:58:00

擂台摆开,不敢应战{:5_174:}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15:26:24

个别人你有太把自己当根葱了,你一开“金口”,海陆丰的历史就应该改写?自恋可以理解,自大可不是好事。

天下汕尾 发表于 2014-12-18 17:15:28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14: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擂台摆开,不敢应战

海陆拿不出证据来证明“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俗语出自明朝,怎么敢来应战?{:6_220:}

天丽依米花国 发表于 2014-12-18 18:57:17

从小就认为‘’天下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是好话......还真没去深究历史.在此,关注此话题..顶上.

solinson 发表于 2014-12-18 19:20:27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14: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擂台摆开,不敢应战

人家去收集资料不用时间吗,你等着被刷吧;P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19:29:39

solinson 发表于 2014-12-18 19: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家去收集资料不用时间吗,你等着被刷吧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句俗语,不见载于任何史藉,这点我完全可以确定,更别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了,任其挖地三尺,也找不出来什么来{:4_141:}

飞鸿 发表于 2014-12-18 21:18:53

支持,说出来的话必须有理有据才能服众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21:38:12

本帖最后由 埔陇宫 于 2014-12-18 22:02 编辑

根据《海丰县嘉靖志、户口》记载:明嘉靖十一年,户二千三十九,口五千四百零七

当时整个海陆丰地区人口也就5407人,渔民人数占总人口大约一至二成左右,也就1000人左右,

那来的“海陆丰几千名渔民直达碣石湾参加前线战斗”?

说谎不打草稿,再次沦为笑柄。

2436196187 发表于 2014-12-18 22:08:13

明朝哪来海陆丰------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3都建置陆丰县

2436196187 发表于 2014-12-18 22:09:52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0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海陆”断定的“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抗倭战斗,

那么请他拿出国史方志,来证明 ...

明朝哪来海陆丰------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3都建置陆丰县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22:16:14

2436196187 发表于 2014-12-18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朝哪来海陆丰------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3都建置陆丰县

是的,明朝只有海丰,哪来陆丰?更没有海陆丰,说“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抗倭战斗,不用翻经查典,直接可以否定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22:18:05

2436196187 发表于 2014-12-18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明朝哪来海陆丰------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3都建置陆丰县

一言中的,四两拨千斤。{:6_212:}

东方既白 发表于 2014-12-18 22:42:31

本帖最后由 东方既白 于 2014-12-18 23:02 编辑

南方日报记者以吴福钦、海陆两人的说法,来论证“如一声春雷,一响天下知”,“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说法,简直是幼稚可笑,不但没有澄清外人的误会,而且更进一步地导致外人对海陆丰的误解!
吴福钦说,彭湃留学回到海丰以后,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开银行、农民看病免诊费。为了褒扬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的革命热情,便有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这话竟然出自所谓海丰县政协文史委委员之口,令人啼笑皆非!请问: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开银行、农民看病免诊费。跟雷公有什么关系?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又跟雷公有什么关系?南方日报记者据此而论,只能让一些对海陆丰不怀好意的人,将历史和现实上个别海陆丰人打打杀杀的行为,牵扯到大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镇压反革命的行动,从而坐实了某些污蔑彭湃、污蔑海陆丰人的舆论。至于海陆之说: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海陆丰几千名渔民直达碣石湾参加前线战斗。也是一种无稽之说!
   经笔者请教叶良方老师,得悉这句话出自海陆丰方言俗语:“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意谓天上最为人尊重的神是雷公,地下最为人尊重的是舅公。这句俗语的历史确实很久,以海陆丰人在民俗上尊重舅公的礼节是一致的。由明代闽南人移居海陆丰而传下来的。后来被人取代为“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可贬可褒的流行谚语。南方日报记者竟然采用吴福钦、海陆之说法,也是极为缺乏生活常识的幼稚表现。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22:51:33

本帖最后由 埔陇宫 于 2014-12-19 00:20 编辑

东方既白 发表于 2014-12-18 22:42 http://www.swsm.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方日报记者以吴福钦、海陆两人的说法,来论证“如一声春雷,一响天下知”,“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的说法 ...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文史委员,我可以理解,采访“海陆”,这又是何故?海陆丰人才济济,不乏其人,什么时候轮到让一个门外汉来比脚划手?他才说了一段话,就谬误百出,真是天大笑话。

秋风爽 发表于 2014-12-18 22:57:51

勿忘国耻!
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节点上,海陆兄弟根据民间传说艺术加工,明嘉靖年间,海陆丰人民抗击倭寇入侵的英雄史诗,为“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正名,点赞!
真相如何我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有一颗爱国心,一颗爱家乡海陆丰的心,“抗击倭寇、海陆扬名
”,就权当是美丽谎言善意谎言吧。

长发老人 发表于 2014-12-18 23:40:48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丰人,龄过半百。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那是在1978年我在北京某司令部当兵,当时是跟首长《这副司令员是书法的爱好者》到“启功教授”家做客,“启功教授”住在北京特色“四合院”里,他为人特别随和、他问我;“小鬼、你家乡是那里的”我回答说;“是广东、海丰县的”他便说;“海丰那地方不错,是彭湃同志领导农民起义的地方、也是中国“红场、红宫”的所在地,他接着说;“你们那里有一句裕语叫‘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那就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候,但到现在都分不清楚这句话是好话啊、还是坏话?{:5_156:}{:5_156:}{:5_156:}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18 23:48:47

长发老人 发表于 2014-12-18 2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丰人,龄过半百。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那是在1978年我在北京某司令部当兵,当时是跟首 ...

根据你和无脚蛇网友的回复, 你龄过半百,他甲子有余,均是年轻时很少听说“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

solinson 发表于 2014-12-19 01:25:06

本帖最后由 solinson 于 2014-12-19 03:31 编辑

小时候在家里经常听大人讲:天上雷公,地下母舅公!
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我到广州读书后从潮汕的同学那里听说的,当时不解这句话是何意,但从他们的言语中应该是贬义。个人认为是天上雷公,地下母舅公!这句话演变过来的,潮汕话跟学佬话有差异,叫着叫着结果成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改革开放初期,海陆丰走私泛滥,广汕公路陆丰潭西河西一带两抢盛行,“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过得了惠东,就是孙悟空。",就名震全中国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麻烦“海陆”作出说明,历史必须真实、严谨,请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