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0 13:18:00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2-20 13:44 编辑
夏花缤纷 发表于 2014-12-20 1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已是社会上大多数旅游景点的通病了,可以说经济效益占据主导地位,文化效益已被忽视,没有两者一 ...
是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这种国家层面的短视,好多年了,可以说深入人心了,严重困扰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这种落后地区。文化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啊。所以旅游部门要有优秀领导优秀导游。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0 16:36:31
美在人们心中。民心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
家乡好
发表于 2014-12-20 20:22:57
众佛祖慈悲为怀,心胸博大,容纳古今,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华人世界宗教文化的楷模。也许这才是文中的精髓吧?
问好老师!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7:37:19
家乡好 发表于 2014-12-20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众佛祖慈悲为怀,心胸博大,容纳古今,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华人世界宗教文化的楷模。也许这才是文中的精髓 ...
知我者,家乡好也,谢谢你。你所列出的话,确是文中的主题,也是说给市民网的网友听的、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7:44:49
我写的,是玄武山元山寺,是碣石,可是,反映的却是海陆丰的文化啊,不少碣石人说,我们每天经过玄武山。没有感觉啊,这就是我们文化教育失败的悲哀呀。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8:07:45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写的,是玄武山元山寺,是碣石,可是,反映的却是海陆丰的文化啊,不少碣石人说,我们每天经过玄武山。没 ...
同理,我的题目写上碣石,肯定不少网友认为是碣石的事与己无关,宁可去看那些兄弟的地域之争,也不愿意联想我们海陆丰的文化教育失败的原因,我们的文化教育如此,有些文化人也如此短视,我更感到悲哀啊。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8:32:46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2-21 09:42 编辑
我也为今日的汕尾市民网三维论点感到悲哀,看看有多少篇贴文讨论文化教育经济正能量的,不是那斗,就是这斗,你们斗吧,连地方党报也在宣传这种斗法,斗到让别人远远抛在后头为止,那时,就来怪罪那些不知到哪的昏官,不要中人家转移视线的诡计啊。我们是平民老百姓。我是水平有限的草民直言。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9:23:31
我如果把标题写成雷人的话,内容投其所好,那就不是我这个草民了,网友若看,那个斋菜馆的实际,就能看出文化教育的落后对经济的影响啊,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10:09:26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8: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理,我的题目写上碣石,肯定不少网友认为是碣石的事与己无关,宁可去看那些兄弟的地域之争,也不愿意联 ...
我是借古讽今。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10:41:56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2-21 13:12 编辑
想想我们海陆丰现在的文化,连古人都比不上,好羞愧啊,所以,昨天习总跟澳门大学的大陆港台学生谈话时说,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
所以我能为普及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做点小事,值得了。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12:03:37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2-21 12:55 编辑
碣石的旅游业与民生
1生态环境优美,没有很好开发利用。特别是碣南海滨及其泻湖。
2饮食文化悠久,却没有品牌和特色,不是物美价廉,平民喜爱。
3著名文化之乡,琴棋书画没有换来经济效益。停留在自我陶醉。
4住宿良莠不齐,摩天大楼与旅游景区脱节。高价的低层次旅社。
5卫城古迹众多,缺乏主题开发,景点分散,文化内涵浅薄单调。
6服装摩托威武,没有因势利导,变废为宝,转化成为旅游资源。
7人口密集大镇,交通便利而不快捷。三轮公车稀少,欠缺路牌。
8市民开朗大气,服务意识薄弱,官民矛盾加剧,没有同心同德。林地理2014.12.21有些话不大中听,请多多包涵。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很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利用。碣石如此,海陆丰大致差不多。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15:02:48
碣石卫城的军人遗风,许多人不光敢做旧服装和摩托,连读书也一样,不少年青人觉得读书不能学以致用,就早早去珠三角做工经商了,失学率当然高,他们活得实际。有些问题我们要深思啊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17:04:16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3 08:11:02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2-23 09:09 编辑
我还是要强调本文的主题之一,众佛祖慈悲为怀,心胸博大,容纳古今,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华人世界宗教文化的楷模。正因为有了这种宗教文化思想,才有明清四大卫城之一的碣石卫,以至日后的小香港,等等,海陆丰的海洋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3 10:42:52
我总觉得咱们海陆丰的传统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是绝对优势,就是没有很好整合开发利用,干嘛要依赖他人才能发展汕尾呢,我一直在努力探讨,但我不是文史学者,只是地理爱好者,这次我尝试写碣石,我不是碣石人,能力有限,恳请网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一起努力探索。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3 12:53:29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2-23 12:54 编辑
我还想说明一个问题,近来写碣石,发现碣石虽然接近潮汕,地缘,语言、风俗、经济等与潮汕关系比较联系,人与人相处也比较融洽,但是碣石还是陆丰的海陆丰的,大部分碣石人这么看待,潮汕人也这么认为。因为陆丰以前是海丰一部分,数千年的古县文化不是容易改变的。又比如,上次我去遮浪,跟一个遮浪80后聊天,他说他是海丰人,自然而然随口而出。所以,我还是想探讨海陆丰独特又各有千秋的文化生态。不论风云变幻,政区划分,这些东西既与时俱进,又根基深厚。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4-12-23 14:15:29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2-21 0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如果把标题写成雷人的话,内容投其所好,那就不是我这个草民了,网友若看,那个斋菜馆的实际,就能看出文 ...
某些微信号挂着海陆丰的号却靠这些低俗的内容吸引人眼球!!!真是扑母!
子卿妈妈
发表于 2014-12-23 17:40:11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