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 发表于 2014-12-30 17:06:10

就“雷公说”辩论一事问好《南方日报》记者张学斌先生

就“雷公说”辩论一事问好《南方日报》记者张学斌先生尊敬的张学斌先生:你好!阁下大作《把海陆丰比作雷公是褒是贬》一文12月17日在《南方日报》豋出后,海陆丰大地反响强烈,因你这篇文章第一次把海陆丰比作雷公的字眼出现在省报中,使“雷公说”这个咒语明确定格在整个海陆丰上,而不是少数人身上!这一重大突破于你而言是为汕尾新市形象的塑造,还是海陆丰人与你仇,杜撰此文报复?第二天就有市民撰文《驳斥〈南方日报〉记者无知的说法》上汕尾市民网。笔者近半个月来追究,初步掌握到“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这一顺口溜上升为文字的经过。只有弄清楚它的来源,它的字义表述,它所产品的社会影响等等才来做出褒扬和使之淡退的做法才明智。《南方日报》是省报,影响力大。如此事关一个地区三百多万人口形象的大事,这样不究历史,不考虑后果就见报是否唐突?“雷公说”三个版本的来源均是谎言。一、来源于明朝抗倭大捷,谎谬!明朝时陆丰未置县,与海丰相邻地名带“陆”字的地方找不到;二、来源于彭湃农运,无根据。农运至今仅八十多年,海陆丰人都是当年的参与者,但都没说到这句话的出处;且海陆丰农运是我党领导革命斗争历史的一个重大部分,党史资料中有没有这句话?笔者至今没看到。三、来源于陈炯明主政时期,这是到目前为止有人出面承认杜撰经过的版本。大意是,陈炯明主政时期,海陆丰人在广州、香港拉三轮车,喜欢打抱不平,遇见持强欺弱者“动辄”上前一声“阮是海陆丰人!”,于是恶人自动走开。于是就有“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这一说法藏藏掖掖所描写的经过就是少数踏三轮车的人结伙依靠拳脚的街头仗义行为。真假勿论,就算真,这一行为也不值得提倡。也许百年前陈炯明主政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种行为无人管。今日是国泰民安的升平盛世,提倡文明法治。这种结伙拳脚街头仗义是政法打击的对象。沉渣泛起,用省报宣传这种行为不是宣传刚毅、义气,而是鼓吹倒退百年的邪恶风气!这么严重的事,阁下有想过吗?汕尾市也就是以前的海陆丰,再前就是一个海丰县,是一个全国屈指可数有二千年置县历史的文明古县,这里山川锦绣,人杰地灵,人文历史灿若星河。新市建设日新月异!何以这些难入阁下法眼?   要求阁下以《南方日报》这个平台澄清历史事实,以正视听。是盼!                                                 陆丰人:银华                              二0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银华 发表于 2014-12-30 17:09:22

该帖已挂上广东省政务论坛。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4-12-30 18:31:52

{:4_102:}{:4_102:}

无心快语 发表于 2014-12-30 18:51:15

{:5_142:}{:5_142:}{:5_142:}

埔陇宫 发表于 2014-12-30 23:33:12

采访什么人,采信什么理论,应该有所取舍

银华 发表于 2014-12-31 09:17:01

{:5_142:}{:5_142:}{:5_142:}

无脚蛇 发表于 2014-12-31 11:33:48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14-12-31 11:39 编辑

      支持!望其南方日报笔者续文澄清海陆二县影响,{:5_142:}{:5_142:}作为省一级报刊,在报道欠实不符,不应正面直批海陆二县。还海陆二县经济发展空间{:5_142:}{:5_142:}{:5_142:}

银华 发表于 2014-12-31 15:54:47

{:5_142:}{:5_142:}{:5_142:}

银华 发表于 2014-12-31 19:05:04

{:5_142:}{:5_142:}{:5_142:}

银华 发表于 2015-1-1 16:41:56

{:5_142:}{:5_142:}{:5_142:}

我是小丑 发表于 2015-1-1 16:58:35

没文化的人就是可怕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5-1-3 20:45:55

《南方日报》应该塑造汕尾新形象。请记者张学斌先生,不要听信海毒份子的谎言谬论!他们是海陆丰的败类。

gdman 发表于 2015-1-29 11:19:44

{:4_102:}

1053190384 发表于 2015-2-25 18:56:20

{:4_10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就“雷公说”辩论一事问好《南方日报》记者张学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