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3-14 12:11:19

略说弱势群体

本帖最后由 洪旭盛 于 2015-3-16 20:45 编辑

略说弱势群体 文|陈治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行诉苦:银行是弱势群体!引起哄堂大笑。李克強总理回应:农民才是弱势群体。
       笔者佩服建行的勇气,敢在神圣的讲台上别树一格。现实中,抢戴弱势帽子的不仅仅是银行。有地方官员、村官、教师、医生也在叹慨:他们也是弱势群体。只不过这些发愤,不敢堂而皇之登台而已。
       撇开“官大表准” 规则,谁是弱势群体?笔者观点:弱势群体不是荣誉职称,而是社会底层的称谓。是社会最值得可怜和同情,而且是后继无人,濒临消失的群体。时下的弱势群体,当属传统的工人、农民。       传统的工人、农民,曾在中国社会红极一时。之所以弱势,在于已陷入了听天由命的无奈境地。
       “工字不出头” 。经典解读是顶天立地,支撑天地的柱石。曾经的工人,经典解读是无产阶级,先进群体。共和国成立,是响当当的主人。其政治优势,在各阶层中独占鳌头,经典文献有据可查。其经济地位,得天独厚,与政府官员(经典解读是公仆)同轨,手捧铁饭碗,死后不仅有埋葬费,而且,无业老伴有供养,子女可以顶替接班。改革开放以后,国营企业、地方企业改制,所谓主人的光环剥落,还原本来面目,恢复“做工的人” 的真实身份,风光不再。部份工人下岗,一次性卖断铁饭碗,拿着数万元青春损失费自谋职业。海丰曾经红透半边天的氮肥厂、糖厂工人,铁饭碗卖出价起点据说是3万无(以官方数据为准)。其他企业享受退休的工人,其退休金一开始是几百元,现在是千余元,不及同等工龄公仆退休金的1/3。医疗报销标准更是天渊之别。主仆地位倒置,同人同轨不同命。这部份人的人数仍很庞大。“年青流汗,年老流泪”。传统工人哭什么?人言人殊。一个处于只有流泪的群体,离消失只有一步之遙。难道不是弱势群体?
       现在的工人(又称员工),主要是由传统农民的后代 ,以及城市居民(包括传统工人的后代)构成 。属于劳工阶层,整体是流汗不流泪。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与曾经的工人阶级无法同日而言,不在弱势群体之列。
       “民字双脚跪” 。农民,仿佛已注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句“农民意识” ,曾经是农民“落后愚昧”的代称,将中国农民贬得一无是处。其实,中国农民是中国社会最无私的伟大群体。从历史上看,农民,从来都是历朝历代打江山的主力,也是历朝历代政局稳定的根基。中国以农立国,没有农民耕种,人们只能喝西北风。共和国成立,农民也翻身做了一回主人。从分田分地到公社化,从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都是勒紧裤腰带,将青春热血奉献给社会。如:今天的水库,是农民(含城镇居民)咬紧牙根建成的。涓涓细流为千家万户饮用,点点滴滴饱含着农民的汗水。
       改革开放,告别了愈穷愈光荣,愈斗愈伟大的年代。“日求三攴夜求一宿”的艰难岁月已是遙远的过去。自由——是带给农民最大的红利。从选择职业、选择耕种到衣、住、吃、行、玩,解除了种种束缚,“我的生活我做主” 。城镇郊区以及诸如深圳这类新兴城市的农民,率先过上“小康”乃至“大康” 的好日子,“数银纸数到偷笑” 。农民纷纷洗脚上田,离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故土,踏上进城务工、经商的新征途,真正享受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农二代”不再“锄禾日当午” 。土地确权后,或许又是一条致富路。以往“农转非” 求之不得,如今“非转农” 有如蜀道。这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重大改变。
       农民还是无法摘掉弱势群体的帽子,又该从何说起?
       改革开放以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都要发出一号文,说的是“三农话题” ,触及的是无农不稳的迫切危机,揭示了农民群体依然是听天由命的命运。
      农民不断上访,见证了农民群体的合理诉求得不到落实。
       水源日趋枯竭,土地严重污染,田园逐渐萎缩、荒废,村庄不断消失。这是众所周知的老生常谈。何处是良田?后代吃什么?农民群体回天无力。
       据学者调查,全中国最近10年失去了90万个村落,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失弃她的村落。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村落,2001年是27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平均毎天有100个村落消失(冯骥才:《中国每天消失100个村落》。载:2015年03月06日《信息时报》)。
      村落消失,农民进城,已成常态。
      并非所有的农民都愿意离开家乡的住房、土地进城务工。以海丰为例:不少在城镇定居的农民,早上回乡种田,实行“走耕” 。有的是“活人占死地” ,任由责任田荒废。全县城镇的载客三轮车工友(含载客摩托车)数以千计。几乎来自农民。乡里无人居住;耕田成本太高,入不敷出;更重要的是孩子无处读书等原因,迫使他们离乡背井。在城镇混口饭养家的三轮车工友,终日承载的是过往乘客,实际承载的却是住房租金,物价飞涨,早出晚归,无论刮风下雨,如牛负重。日子虽然清苦,象其他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一样,早已没有再回去耕田的打算,更不可能希望他们的后代重握鋤头,再挥镰刀。笔者接触了一些三轮车工友,几乎众口一词:“出家容易归家难”。
      老一代农民死光了,传统的农民群体也就消失。一个濒临消失的群体,难道不是弱势群体?
      如果说,政府多给点生活费让昔日的“工人老大哥” 不再流泪,那么,如何让濒临消失的农民群体起死回生,壮大强势,让家园充满生机,让国人不食“转基因”,则是中华民族面临最严峻的话题。

2015年3月14日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hkhenry 发表于 2015-3-14 13:29:23

前辈高见!不过,工人和农民的弱,在于政治体制內根本沒地位可言,只有權貴才有。老百姓沒話語權,沒監督權,所謂的工會,村委,人大代表都是權貴階級的人。既然体制內,平民沒有實權,那他們的權益肯定得不到保障汶

hkhenry 发表于 2015-3-14 13:29:25

前辈高见!不过,工人和农民的弱,在于政治体制內根本沒地位可言,只有權貴才有。老百姓沒話語權,沒監督權,所謂的工會,村委,人大代表都是權貴階級的人。既然体制內,平民沒有實權,那他們的權益肯定得不到保障汶

hkhenry 发表于 2015-3-14 13:35:50

溫家寶一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好多權貴就大力反對。他們害怕改革會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平民就受益。可是,體制不改革,平民的權益永遠沒法得到保障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3-14 21:43:02

      经济模式已经改变,必将带来政治模式的改变。可惜政治模式的改变步子太慢,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如选举)。用旧的政治模式应对新的经济活动,牛头不对马嘴,以致乱象丛生(如腐败)。
      多谢关注。

林地理 发表于 2015-3-14 22:11:02

“出家容易归家难”说得好,我也有所了解,海丰的许多农民就是这样,有些地方连走耕都没有田地了,因为山区的田园地块很小,人家不愿意承包种田,要是种上旱作作物,成熟了野猪吃掉,干脆不种了。农民啊,什么时候才能致富。

流山 发表于 2015-3-14 22:14:01

老一代农民死光了,传统的农民群体也就消失。一个濒临消失的群体,难道不是弱势群体?

流山 发表于 2015-3-14 22:14:02

老一代农民死光了,传统的农民群体也就消失。一个濒临消失的群体,难道不是弱势群体?

流山 发表于 2015-3-14 22:15:04

林地理 发表于 2015-3-14 22:11
“出家容易归家难”说得好,我也有所了解,海丰的许多农民就是这样,有些地方连走耕都没有田地了,因为山区 ...

再不保护农田,所有人都得饿死

林地理 发表于 2015-3-14 22:23:02

洪旭盛 发表于 2015-3-14 22:15
再不保护农田,所有人都得饿死

可是有些权势者还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粉饰太平,而且还有帮腔的,让人心寒。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热心网友论坛已经不多,都要成为平面论坛了。

swlcz 发表于 2015-3-14 23:31:52

99%农民上访都有理的.

cltn 发表于 2015-3-15 11:04:22

建行诉苦:银行是弱势群体!你信吗?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3-15 21:26:04

洪旭盛 发表于 2015-3-14 22:15
再不保护农田,所有人都得饿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3-15 21:27:43

林地理 发表于 2015-3-14 22:23
可是有些权势者还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粉饰太平,而且还有帮腔的,让人心寒。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热心网友论坛 ...

多谢鼓励。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3-15 21:29:23

cltn 发表于 2015-3-15 11:04
建行诉苦:银行是弱势群体!你信吗?

白痴才信。

林地理 发表于 2015-3-16 08:09:13

{:5_142:}

cltn 发表于 2015-3-16 09:56:11

swlcz 发表于 2015-3-14 23:31
99%农民上访都有理的.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儿子,非常理解!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3-16 10:12:47

弱势群体,贫穷厎下就是弱势群体。谁说的?
社会结构,三角型的。
富人占小数,中产占多些,最底下应是工人农民,占最大面积。
占最大面积的才是社会中坚。
当然,我国现在还没有中产阶层浮现。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略说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