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人陈成溪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5-4-19 10:49 编辑耕田人陈成溪
夏天的田野,一派翠绿。惠风和畅,稻浪涟涟。烈日下,陈成溪荷锄巡田,虽是汗流浃背,但面对那田野里黄澄澄的垂着头的稻穗,丰收的憧憬喜上眉梢。 老陈今年五十有八,家住东海镇龙光村,世代务农,他勤劳耐苦,科学耕作,是远近闻名的耕田能手;他重视子女的教育,依靠耕田,把一对儿子培养成大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自己勤劳致富的过程中,热心传播农业科技,热心帮助乡亲。在龙光村,提起陈成溪,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改革开放初期,陈成溪因经济基础差,家庭负担重,那可是穷的叮当响。父母年老多病,儿子上学,仅依靠夫妇两把锄头养家,常常是捉襟见肘。田里收成的一点稻谷粜了给孩子当学费,家里一日三歺是地瓜杂粮。但他再穷再累也要支撑儿子完成学业。因龙光村是东海镇的城郊,村里很多孩子到十八、九岁都进城或入厂打工。就是在村里,也可去田间帮点农活。但陈成溪虽是没文化的农民,但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家庭的重担他自己扛着,根本就没有要儿子辍学打工帮补家庭的念头。田间的农活他自己起早摸黑去耕作,让儿子像城里人的孩子一样专心读书。儿子也很长父亲的志气。大儿子十年前考上大学,现已在广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小儿子前年同样考上大学,现在广州就读。普通农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谁不羡慕?而当时为培养儿子所承担的压力,只有成溪心里最清楚。但今日已苦尽甜来。去年还获儿子服务的企业邀请,成溪夫妇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抱着孙儿去云南旅游。相片上西装虽不大合身,但脸上的笑意却是那样幸福和舒心。 儿子媳妇是白领工薪阶层,但老陈始终保持耕田人的本色。因龙光村是城郊,很多乡亲洗脚上田务工经商,一些农田闲置。老陈就把这些田拿来耕,作为补偿,就是收获时送点稻谷给他们。前几年,他一人耕种十五、六亩水田,今年更是发展到二十一亩水田和两亩多地瓜。种十五亩时一造能收获一万五千斤稻谷,毛利两万多元,除去成本近万元。这样,一造他能赚到一万多元。依靠种田,前几年他建起了钢混楼房,买了一台拖拉机,耕田致富的干劲更足了。 老陈耕田有窍门,隔三差五地往镇农技站跑,咨询请教,虚心得像一个小学生;邀请农技站长往他田里钻,请专家现场指导。推广良种,他是示范户,除虫灭病,他是乡亲的方向标。什么季节打什么药,什么时候下什么肥,乡亲都跟着他。陆丰市农业局把他定为科学种田示范户,今年开春拿了两斤良种“粤农丝苗”让他试种,看到长势好,产量预测高,局领导交待他这两亩田收获后留作种子,大力推广。他领会领导的意思,对这两亩田特别用功,不仅用足肥料,而且保证田里一条杂草都没有,保证这一品种的纯正。 城郊农村,男人主劳力大多进城务工,犁田落种妇女大都做不来。农时一误,这一造就丢荒了。老陈热心帮助缺劳力的乡亲,用他的拖拉机帮助犁田,只收点油费。有些拿不起就让他欠,一年两年没来还他也不会去追讨,只是到开耕了又再上门去鼓励他们再耕种下种,田,我照样垫工垫本帮你犁。用他的话说,现在儿子赚工资了,帮犁一亩田几十元油费有还没还关系都不大了,想当日自己困难时还不是乡里乡亲帮着度过?今日帮他人做点好事,帮大家修修水利,用自己的车载点土铺铺机耕路,方便乡亲,都是应该的。(银华)
{:5_142:} 天道酬勤。 陈成溪,好样的。 楼主的贴文大多关注农民、工人,接地气!拜读了!{:5_142:}{:5_142:}{:5_142:} 好帖子 赞一个 耕田人 耕田人大部分都是老实人 耕田,以前老家经常耕田的 种稻谷,种花生,种菜 种番薯 今日帮他人做点好事,帮大家修修水利,用自己的车载点土铺铺机耕路,方便乡亲,都是应该的。 无可取代 发表于 2015-4-19 15:05
今日帮他人做点好事,帮大家修修水利,用自己的车载点土铺铺机耕路,方便乡亲,都是应该的。
好人一个
{:4_120:} 从陈成溪身上看到了很多农民兄弟朴实勤劳的影子。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15-4-19 10:55
天道酬勤。
对。说得没错 晚安吾爱 发表于 2015-4-19 16:30
从陈成溪身上看到了很多农民兄弟朴实勤劳的影子。
有同感{:4_141:} 你是电 发表于 2015-4-19 14:49
种稻谷,种花生,种菜
很好的活儿{:4_14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