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溢涛 发表于 2015-4-20 16:02:57

句子病了,还是人病了?——见识文人的一种“智慧”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5-4-20 17:02 编辑

句子病了,还是人病了?——见识文人的一种“智慧”郑溢涛

  【郑溢涛按:几年前,阴错阳差“跌入”一个叫“好心情原创文学—万篇美文”的网站(不知何因网站现已关闭,当时可是热火朝天的),看了一阵子,感觉这网站基本上是老老少少文学爱好者的原生态文字汇集地。随之而来的另一种感觉更不妙:其中写手,不乏以“资深文学人”自居的。要是换成别人,看清了状况,要么走人,要么听之任之“咸与娱乐”就是了,可我就是个不开窍难转弯之人,一见有乱象,就要吐骨鲠,一时间风波迭起,论战不休,弄得我几乎像在汕尾市民网那样一度跃居“全网公敌”,很是有趣!下面的文字,就是其中与某位写手(后来出过专著,还是某省的作协会员)的斗嘴记录。结合今日身边文场的情状回看,似乎并不无聊。想略加提示的是——据我长期的观察和判断:所有“认知水平问题”,首先不是“认知水平问题”,而是胸襟问题。而对待批评的态度,就是检验胸襟的试金石!】

  好长时间不上“好心情”了。日前有友人告诉我,西窗先生发了篇《想念嵇涙先生》的日记,我于是上去看了。可就在顺便看了看别人的文章时,又“惹是生非”起来——哎,谁让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天生好事之徒呢!
  我看到了司马剑雪在其《杂文栏目是一个是非之地》中旧事重提时“走样”的叙说(个中因缘,已见于我的前一篇日记);更让我瞠目结舌、印象深刻的,是蓬蒿老翁的“非凡智慧”!老翁在与我的一番争执之后(确切地说,是他为自己的一个病句百般狡辩之后),在我的其他文章后面留言,其一为:“谢谢你的认真,中国需要你这种人,但也不能太多。较真是好的,但不能树敌。毕竟很多人的心态没有你我好。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这需要智慧的。”其二为:“社会确实需要‘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但是,也需要那些为民族、为民众的利益默默付出的人,有时,并不是声音大,敢于骂人就能解决问题的。做人需要有正气,有骨气,但更需要有智慧,致敌于死又何必在乎手段呢?”其三为:“你的文笔确实犀利,但策略有问题。战略是要说服人,解决问题,但往往因为战术错误,导致人不但没有说服,反而结下矛盾。有时道理在自己这一边,但沟通不到位,或者解释不到位、语言技巧不到位,反而变成没有道理了。”
  这几条留言,可谓苦口婆心的人生指导,一言以蔽之就是:批评要讲策略、技巧,才是人生大智慧。弦外之音则是:你嵇涙全不顾人脸面,就是没智慧,说得再准再对,别人也不愿意听(这正是大庆鸿儒一语道破的“天机”:“人家向你要鲜花和掌声,你却实实在在的给他贴一贴治病的膏药,麻烦来了,善意的评论换来无端的谩骂,谁能有好心情呢?”)。结论简直就是:因为“没智慧”而不能让人舒舒服服接受的批评,错的是批评者,而不是被批评者。
  蓬蒿老翁一片苦心教导别人要“智慧地批评”,不过,也许我暂时读他的文章还不多,还未能感受到他自己这方面的“示范”;倒是他本人面对批评时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大开眼界!一面是从理论上谆谆教导人“智慧地批评”,一面却又身体力行对怎样抵制批评作出“智慧的示范”,天哪,这就叫“人生大智慧”?这还叫人怎么敢有所批评啊?
  有句话说:人有病,天知否?这回与老翁关于一个病句的论争,真要让我感慨了:人有病,句子知否?       ●下面,就是我和蓬蒿老翁在他的《说说“编者按”》一文后,关于他文中一个病句(“笔者从事文学创作将近三十年,因为作文写得好,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讲解,从此被‘骗’上了文学这条辛苦、寂寞、痛且快乐之路。”)的争执,大家不妨给点耐心,看看老翁是怎样用他的“智慧”抵制批评的:  【嵇涙】用了一分钟扫了一遍,其他先不说,发现一个病句:“笔者从事文学创作将近三十年,因为作文写得好,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讲解,” 三十年老兄都在课堂?   【蓬蒿老翁】有道理,但不是病句,在“三十年”后,加上“学校读书时”,语意就明确了。谢谢。  【嵇涙】兄弟:原文明明没有“在校读书时”,还说不是病句?讲不讲理啊?  【蓬蒿老翁】就是接受了你的建议,才加上的“在校读书时”呀。没有加上的话,不是病句,但容易产生歧义。再一次感谢你。  【嵇涙】看来你我对病句的定义理解稍有不同。如果我当小学语文老师,我是要将这句话作为修改病句的教例的。失敬了!  【蓬蒿老翁】可以去请教一下语文老师。语句有无毛病,我还是清楚的。但引起了歧义,确实就存在问题。“作文”大家都知道是指学生时代,一个人也不可能读书三十年的,这属于常识,没有“在学校读书时”,问题不大,增加了,就更明白了。语言还是严谨好。谢谢你的指正。  【嵇涙】喲,还真巧,身边刚好来了位当高中语文教师的朋友,他说:“表义不清,也是病句一种。”引发歧义的句子,有些属病句,有些确实不能算病句,你这句不属后者。  【蓬蒿老翁】好,谢了。这是我的理念:“别人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  【天空灰尘】“笔者从事文学将近三十年,因为作文写得好,总是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讲解,从此被骗上了.......”这根本就不是病句。我就是教语文的。  【蓬蒿老翁】我也请教了,确实不是病句。是不是都没有关系,只是不要断章取义,哗众取宠、攻击人身就可以了。不管怎样,还是感谢嵇泪的善意提醒。  【嵇涙】我倒是看不明白了,我上面所指,有哪句是“断章取义,哗众取宠、攻击人身”?是不是病句,也许真像你所说的,“都没有关系”,只是不必百般狡辩!另外,“教语文的”天空灰尘说根本不是病句,那请你告诉我,什么才算病句?哪类“有问题的”句子不属于病句?凡教语文的,是不是就是合格的语言、语法教师?  【蓬蒿老翁】“笔者.....”这句话若不是病句,你嵇泪怎么办?“因为......”没有“从此被......”还有点歧义之说,后面有“从此被......"就不是病句了。”“因为......从此......"是一种补充说明。知道了吗?嵇泪先生。  【大红兔子】嵇泪建议你回小学三年级去读书,“笔者......."这句话还真不是病句,不要在这里丢丑了。  【嵇涙】我是时时都在当小学生的。不过,如果有什么老翁或语文名师来教我,“笔者从事文学创作将近三十年,因为作文写得好,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讲解,从此被‘骗’上了文学这条辛苦、寂寞、痛且快乐之路。”这样的句子不是病句,我是断难听话的,因为我不想成为“被误”的子弟。如果你们说,病句的病情有轻有重,我能接受;若一定要说有病的句子不是病句,那我不得不怀疑这回是人有病。在关键的事实和理由上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即使后面来一大堆“谢谢”之类的客套以显“彬彬有礼”,又有何用!  故我暂有打油一首咏蓬蒿老翁曰:  老翁倚老不为尊,偶遇批评令智昏!  一条病句犹千辩,天下斯文愧如君!  【蓬蒿老翁】这句话是主谓宾搭配不当,还是语义含糊不清,还是因为......从此用错了?真不解,本人咨询了好几人,都说没病,我当真自己有病了,原来不是我,而是别人。本人也送你一首打油诗:嵇泪才高超八斗,学富五车添牛头。指鹿为马强人难,无病庸医尽出丑。  【嵇涙】有空我会写成专文以记此事,让更多的人看看,究竟是我这个小学生在出丑,还是老翁在丢脸。另,别以为信口胡诌就都可称为打油诗!  【蓬蒿老翁】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这是对病句的界定理论。
  “笔者从事文学创作将近三十年,因为作文写得好,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讲解,从此被“骗”上了文学这条辛苦、寂寞、痛且快乐之路。”这句话共二层意思,第一层作者从事创作的时长;第二层是作者走上创作的缘由。从“因为”这里开始转换了话题。无论是从语法结构上,还是从客观事理上,这句话都不是病句。这是几位老师的原话。
  嵇泪:这是我问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国语老师后,得出的结论,所以这句话没有毛病。
  【嵇涙】瞧瞧,都自己作出回答了!不就是“逻辑错误”么?“近三十年作文总是被老师在课堂讲解”?这符合事实么?你开始不也已承认“语意不清”,提出需在“三十年后”加上“在校读书时”“语意就明确了”么?怎么现在又变得没毛病了?等一下再变,是不是又要变成“名句”了?
  显然,这个句子若不加上如你所说的“在校读书时”之类的限定,正好就患了病句中关于“前后矛盾”、“指代不明”、“不符合事实”的病因。我着实不知道你所咨询的那些小学、中学、大学的国语老师是怎么当老师的!他们不会是被你老翁“代表”了吧?
  【蓬蒿老翁】嵇泪:你真的断章取义了。第一:我是属于较真的人,第二:我家就有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我的同学中就有,我特意问了他们,还不是问一个,我已经问了8个人,除有一个人说有点歧义外,其他人都说不是病句,怎么到了老夫子眼里,就是病句呢?第三:从“因为”开始已经转换了话题,说的是另外一件事,这里有转折的意思,你就真的不明白吗?你也可以问一问好心情的编辑嘛。这句话如是病句,我可以不再写文章了,以免误人子弟。如果不是,嵇泪你该如何?  【嵇涙】如果不是病句,我将一句文章都不写!如何?  【嵇涙】缺了类似“在校读书时”这一句,再怎么用“因为”来转折,都没用!另外,好心情的编辑就都是合格编辑么?能有三分之一合格就天下大吉了!  【蓬蒿老翁】因为没有看到“从此”之后的话语,才觉得需要补充,后来发现没有必要,所以就没有加“在学校读书时”。  【蓬蒿老翁】老师也说了:“作文”一般特定指学生时代,这是一个特征很明确的词语。  【嵇涙】你说:“老师也说了:‘作文’一般特定指学生时代,这是一个特征很明确的词语。”没错啊,你三十年间都是“学生时代”么?  【蓬蒿老翁】科学是严谨的,文章也是严谨的,你的较真精神我很佩服,但这次你确实让我怀疑自己了,不得不征询一下教国语的老师,但结果是我是对的。而且我说“笔者”这句话不是我写的,就是担心他们偏心我,但事实告诉了我。我是对的。  【嵇涙】你且自信去吧,那些所谓的国语老师,也且自信去吧!死不认错者,哪有一个认为自己“不对”的!  【嵇涙】“国语老师们”,且莫滥竽充数、尸位素餐!  【蓬蒿老翁】非常赞成你的观点,做人要坦荡,做文章要认真,这样才佩做文人。但是否病句,我也不想争了,因为我已经讨教了。  【嵇涙】抱歉说一句:你争得够多、够不体面的了!还要连累大大小小的“国语老师”们!当然,“国语老师”们,若真是这样的水准,丢的是他们自己的脸面!      (这稿关“精神文明”,于汕尾【尤其是文场中人】或不乏参考价值,所以请版主莫轻移他处为盼!)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郑溢涛的微博

冷眼观世界 发表于 2015-4-20 17:51:32

{:4_102:}

银玫瑰 发表于 2015-4-20 20:11:28

在说什么呢?{:4_130:}

眼角的泪睡 发表于 2015-4-20 20:12:20

上语文课吗?郑先生是教师吗?

无可取代 发表于 2015-4-20 20:13:03

眼角的泪睡 发表于 2015-4-20 20:12
上语文课吗?郑先生是教师吗?

横竖看起来是在讲语文语法课{:4_110:}

眼角的泪睡 发表于 2015-4-20 20:13:31

无可取代 发表于 2015-4-20 20:13
横竖看起来是在讲语文语法课

我最讨厌语文语法课{:4_139:}

hkhenry 发表于 2015-4-20 21:33:05

这就是郑主任可爱之处。他总喜欢咬文嚼字,生怕別人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长发老人 发表于 2015-4-20 23:03:23

又回到学生时代、上了一堂语文语法课!{:4_105:}{:4_105:}

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21 02:22:40

银玫瑰 发表于 2015-4-20 20:11
在说什么呢?

看来你文化低,看不出深奥的大作

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21 02:23:23

长发老人 发表于 2015-4-20 23:03
又回到学生时代、上了一堂语文语法课!

好像似,一种久违的语文课感觉

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21 02:23:57

hkhenry 发表于 2015-4-20 21:33
这就是郑主任可爱之处。他总喜欢咬文嚼字,生怕別人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又臭又长还可爱?

hqq 发表于 2015-4-21 11:44:27

笔者从事文学创作将近三十年,因为作文写得好,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讲解,从此被“骗”上了文学这条辛苦、寂寞、痛且快乐之路。”
这绝对是病句啦!
拿“笔者从事文学创作将近三十年”说事,是有病!
个人看法:句子本意是笔者谦虚说明从事文学创作是被”骗“上的,加上”将近三十年“是想显示笔者的功力深厚。因表达歧义,弄巧成拙,千辩无益!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21 14:13:03

  老翁倚老不为尊,偶遇批评令智昏!
  一条病句犹千辩,天下斯文愧如君!
这首打油诗写的好,转;第三句最有意思。

长发老人 发表于 2015-4-21 16:05:48

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21 02:23
好像似,一种久违的语文课感觉

是的!{:4_109:}

绕指柔 发表于 2015-12-6 09:50:40

老翁倚老不为尊,偶遇批评令智昏!
  一条病句犹千辩,天下斯文愧如君!

绕指柔 发表于 2015-12-6 09:50:55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21 14:13
  老翁倚老不为尊,偶遇批评令智昏!
  一条病句犹千辩,天下斯文愧如君!
这首打油诗写的好,转;第 ...

很不错{:4_120:}

银玫瑰 发表于 2015-12-6 09:55:02

有时道理在自己这一边,但沟通不到位,或者解释不到位、语言技巧不到位,反而变成没有道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句子病了,还是人病了?——见识文人的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