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兵 发表于 2015-7-12 21:32:40

历史上的六月

本帖最后由 陈显兵 于 2015-7-13 00:37 编辑

历史上的六月

大型纪录片
文字来自中视
主播;哈远仪

1922年6月16日,
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北洋军阀勾结,
在广州公然叛乱,
炮击总统府。

1922年6月16日有人称之为陈炯明叛变,
但也有人以孙中山的立场称之(广州蒙难),
如果要以比较中立的说法,
或许可以称为616事变。

(历史学者李天豪评论)
所以叶举直接通知所有的人,
今晚12点炮击总统府,
请注意,这不是偷袭,
所有的人都知道他要炮击总统府了,
而是空炮弹,
简单来说就是威吓一下。)

粤军凌晨炮击总统府,
孙中山紧急登上了永丰舰,
在舰上指挥调度了55天,
躱过了当时的惊险状况。
永丰舰616事件中,
起了关键作用,
之后更名中山舰。

孙中山在卫队保护下,
成功脱险,
辗转登上永丰舰,
指挥平叛战斗。

陈炯明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
他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
有人称为背叛,
但更准确的说,
应该称为理念不合,(理念不合和政见不合概念不同,兵注)
陈炯明主张联合自治,
希望建立仿効西方的联邦体制,
以南北要协的和平手段求统一,
这和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用武力求统一两者目标一致,
但是方法不同。

(学者评论)
孙中山认为;
成立正式政府,
北伐统一中国,
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陈炯明是有私心的,
希望在联省自治幌子下,
偏安广东,
做广东王。
孙文当时组中华革命党反袁,
陈炯明拒绝加入,
为什么?
因为那是一个重新走回到帮派刺杀,
然后领袖独裁那种,
非民主式政党,
这是第一个分歧点,
陈炯明不认为说走孙文那种极端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好的。)

两人之间终究无解,
1922年4月,
孙中山拟出了二条条件,
第一;陈炯明参加北伐,
第二;捐500万元经费,
陈炯明无法接受,
因此被罢黜,
埋下了之后616事变的引爆点。

(历史学者评论)
(驻守在广西的粤军,
在听到陈炯明下野之后,
顿时沸反盈天)

陈炯明何许人也?
生于1878年,
广东海丰县人,
出生绅商之家,
从小接受封建教育,
20岁中进士,
民国初年担任广东省省长,
兼粤军总司令,
当时对于地方建设,
有许多政绩,

(历史学者评论)
(陈炯明是清末民初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当中走了军事这一路的人,
这样的人是倾向革命党,
他的革命资历相当深,
可是他与孙中山不是同路人)

陈炯明和孙中山分歧,
之后的616事变,
许多人痛批他以下犯上,
或是忤逆恩师,
但也有人力挺,
学者胡适是其中之一。

(历史学者评论)
(胡适就发言了,
他说在一个共和的制度里,
哪有什么悖道,
哪有什么犯上,
这是旧道德的死尸。

站在国民党历史的这个角度来看,
就发现陈炯明是一个什么尾大不掉的军阀,
拥兵自重,
不听从领袖调遣,
当时事实上孙文是不是能够做为全国领袖是有争议的。)

陈炯明的坟墓在广东惠州的小山坡旁,
海丰有一间粤军史资料馆。

(海丰学者解说)
(这是2004年开馆,
这里写着联省自治,
海丰的书法家那个自治两字没有写了。)

(历史学者评论)
(因为他晚年晚景是很凄凉的,
定居香港,
可是来了3000多幅挽联,
其中包括当时国民政府所有的大人物,
我想这就是个指标,
这样的人,
是个不堪的人吗?
我不觉得。)

事件过了百年之后,
随着越多史料的逐渐完整,
有学者认为;
所谓的陈炯明背叛,
背叛孙中山的说法并不恰当,
有人认为陈炯明在当时只是个暂时失败的英雄,
不同的评价,
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7-12 21:54:11

历史上的六月/主播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7-12 21:55:22

孙中山与陈炯明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7-12 21:57:07

陈炯明居港真容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7-12 21:58:37

海丰粤军史料室

静养 发表于 2015-7-13 10:11:25

很不错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7-13 11:17:14

说真事无人掺和,
说无影迹事如逐臭之蝇(钻空钻隙来)。

家乡人哪付德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