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殡葬改革
政府每每号召那些海外游子“叶落归根”,目的大概就是叫他们回家报效祖国,可是他们既然知道"叶落归根"为什么就不知道“入土为安”呢,殡葬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约殡葬浪费,不让死人与活人争土地,这是好政策,我们应该拥护。可是他们的公墓山等配套跟上了吗吗?不能跟上一味强调火化,又允许火化的大操大办大张旗鼓的丧葬和做坟墓,这节约在哪?如不是为了节约土地和各项浪费,农村为什么就不能按照旧俗“入土为安”呢?海丰属于丘陵地貌,有很多山坡可以土葬,不比大地市寸土寸金,为什么政策就不能因地制宜呢?很多人为了遵守老人的遗愿,想尽一切办法或买或偷埋,如果肯买了,那就是向死人要钱,这又是什么道理?还有偷埋,那真是什么都节约了,为什么也都还要起棺火化罚款呢?这就应了一句老话“死人都不让安宁”,请问于心何忍?这让几千年的传统置于何地?难道土葬真的对国家影响那么大吗? 我个人提点看法:让真的想土葬的家属“买地”,以12年为一周期(因为土葬要12年才能全部融化)每年以大概合理的价钱,比方:每年2000元,允许12平方米。如超过部份按每平方米10000元计算。将这些资金给县、镇、村分成,县、镇负责登记和管理,如超过12年不迁往公墓山的,那就证明是“好地”了,可以按每平方米10000元计算,让那些土豪为了保留“好地”付出更多,那些不想花更多钱的就一律迁往公墓山。这样财政有了收入,土地资源又能重复利用,家属又能把老人入土为安,这样可好?这个建议不错 汕尾、海陆丰的各级政府推出这些政策目的并不是为了便民。国家提倡殡葬改革,这机会来了,汕尾、海陆丰的各级官员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怎么把国家的这个政策推行下去,而是怎么在这个政策的掩护下捞钱。
比如:当有人不愿先人被火化,那么有的地方可以花钱买山地,有的地方甚至会使用一些人际关系买通殡葬管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他过关。在农村,只要死者家属不大操大办,在村里怎么弄是他们的自由,村里的官员当不知道。试问,一场后事做起来,以海陆丰人的风俗,住在同一村里的官员能不知道吗?对不对?这样一来,有的村子就出现了在村里做后事了之后,把棺木装上车,运送到下葬的地点或附近再由人力抬上山,这样完成了海陆丰的殡葬习俗。相对而言,现在的殡葬方法,确实比以前节约了很多。这个还得多亏了汕尾、海陆丰官员的不作为以及政府的好政策。只是心有不甘的是不能“搞大场”去。
汕尾、海陆丰的殡葬改革已经嚷了好多年了,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十几年就已经在风风烈烈的搞殡葬改革了。有的人偷偷的去埋了还被挖了出来。这严重违背了“入土为安”的风俗。在汕尾、海陆丰,官员心中只有钱,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都可以没有,可以想象他们的家人是多么的没良知和让人恶心。 一代好贼 发表于 2015-8-16 15:01
汕尾、海陆丰的各级政府推出这些政策目的并不是为了便民。国家提倡殡葬改革,这机会来了,汕尾、海陆丰的各 ...
一种法律法规的制订都是立足于大众,更是为了完善国家的管理制度,可是殡葬改革受到多少人的拥护呢?为什么大部分人反感这政策,是因为基本没真正的操作执行,这让一些当权管理者多了一条灰色的收益链,只能让老百姓更伤财,可以说殡葬改革是留给地方政府一个”后门程序“,{:4_127:} 谢谢版主 {:5_142:}{:5_14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