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8-31 17:25:17

就何香凝没有在"汕尾登陆"等,与治赠先生商榷

昨晚我就治赠先生的文章,发了《与治赠先生商榷》一贴,提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1942年3月,在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的帮助下,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安全离港在海丰马宫金町村畔"龟亭"附近登陆,再由中共海丰地下党护送到粤北。
请问:
1、陈演生、钟秀南等是如何护送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安全离港的?
2、何香凝、柳亚子与进步人士,与哪些进步人士安全到达海丰县?
3、何香凝、柳亚子等在香港,是致公党安排通知其离港的吗?
4、所谓在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的帮助下,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安全离港,到达海丰马宫金町村畔"龟亭"附近登陆再由中共海丰地下党护送到粤北。请问中共海丰地下党与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合作吗?

二、譬如说,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在"汕尾登陆",显然有违客观。
1、何香凝在"汕尾登陆",为什么有违客观?
2、何香凝、柳亚子与进步人士,与哪些进步人士?
3、何香凝不在汕尾登陆,是在海丰马宫金町登陆的吗?那么,是谁接待的?
4、何香凝是如何在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的帮助下,在海丰住宿并活动的?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8-31 17:40:47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8-31 19:49 编辑

现在,请各位阅读我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何香凝粤东脱险记叶良方       何香凝(1878-1972),号双清楼主。她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主席等职。也是近代杰出画家。著有《双清文集》。1942年香港沦陷后,她在中共华南地下党组织的抢救护送下,从香港乘船逃亡到海陆丰的一段经历,给她留下刻骨铭心毕生难忘的记忆。海上遇险,地下党排忧解难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向香港发动突然袭击,港英总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香港遂告沦陷。12月下旬,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连贯,接到周恩来的电示,要尽一切办法将在港的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进步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安全转移到抗日大后方。12月25日,香港沦陷。何香凝写下《香港沦陷有感》一诗,抒发了她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香港终会光复的坚定信念。诗曰:             风云惨淡泣香江,百载繁华付渺茫。             回首九龙租借地,版图暂入敌人邦。       翌年1月4日,为了保护著名民主人士脱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谢一超夫妇,接受任务负责护送柳亚子、柳无垢父女与何香凝、经普椿婆媳到海丰。15日,地下党组织派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中队长江水将何老太和她的媳、孙以及柳亚子父女等一行人护送到西贡下船。这艘机船由于拆了机器,只能依靠两张布帆借风力行驶。因海上没有一丝风,在香港海面上漂荡了七天七夜。当船上淡水和粮食告罄之际。幸得当地游击队及时赶到,听说是廖仲恺夫人,送来了熟鸡、牛奶粉和几箩筐地瓜,装足了淡水,才能摆脱险境,扬帆驰向海丰。及至大鹏湾海面时,又突遇海贼截劫。危难之际地下党护送人员谢一超挺身而出,孤胆应付,与之周旋后始得脱难。何老太感慨万端,赋《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其直抒胸臆,视死如归的精神跃然纸上云:          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          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柳亚子对何香凝在海上七天七夜漂流过程中,置生死于度外,意志坚定的表现十分佩服。特地在《流亡杂诗》中赞扬说:“一姥南天顾命身,千魔万怪敢相撄。劫余仍遗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动员抗日,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中央委员,可以公开在汕尾中山码头登岸。然后坐车直抵海城。国民党驻海丰保安二团团长邓龙启获悉何老太身份,不敢怠慢,连忙请她住在自己的公馆干园(朱厝祖祠)里。儿媳经普椿不愿公开身份,则住进海城东门头春利旅店,由中共地下党员谢一超、袁复等暗中保护。在海丰县城,何老太太时刻不忘抗日救亡,借国民党海丰当局在东仓埔(即红场)召开的“庆祝何香凝委员脱险”的欢迎大会,向民众宣传一致抗日的革命道理;并深入到附近的廖姓村庄小汾村召集农民,鼓动抗日,公开批评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引起了当局的极度不安。因此海丰县国民党当局匆忙地把她送走。临别,何老太太挥毫画了“威震群峦”的老虎图和“凌霜怒放”的菊花图各一幅,分送给谢一超和袁复。      几天后,何老太太一行北上公平墟,国民党海陆联防守备总队长钟超武在省立水产学校(关爷宫)集会主持欢迎仪式,何老太向全校师生发表了抗日演说,再次批评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演说时她神情激昂,大义凛然;使钟超武等颇为尴尬。何老太太在演说的戏台上当场挥笔作画,募捐抗日经费。在何老太太抗日演说的影响下,水产学校的学生们抗日情绪高涨,会后即上街演出抗日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等,并下乡游行唱《松花江上》、《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当夜,何老太住在黄菊虎(国民党海丰县参议员)家里,赠菊花图一幅给黄,暗喻他要有菊花般凌霜的民族气节。
怒斥贪官,挥笔疾书卫国疆
      翌日,在地下党员的护送下,由公平墟单车工友载着何老太太到达陆丰县螺溪乡。江南公司总经理刘焕文特地接到自己下属叶振寰家里,当地知名人士和地方当局官员纷纷登门拜访。何老太太以慈祥亲切、平易近人的态度,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向他们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并详细地询问日本侵略军侵扰陆丰县的情况。当她得悉日本飞机两次轰炸河田镇和日军进犯碣石、东海、大安等地抢掠杀戮的罪行时,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座谈中,了解到从香港运到汕尾上岸的外援抗日物资,转运到内地途中被国民党官员巧取豪夺、贪为私有的腐败行为时,痛心疾首地说道:“如此官吏,何以言抗战?”螺溪小学教师叶灼文,在座念了一首当地老秀才罗公度所作的《旗头嶂竹枝词》: 旗头嶂上路迢迢,挑担人家做早朝。闹得奴奴眠不得,我郎何苦学肩挑。” 何老太太听后赞许地说:“词写得朴实,有地方生活气息,情感丰富。”       在螺溪小住期间,何老太太的饮食起居,受到叶振寰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保证老人的安全,以及具有安静的休息环境,安排她住在后厅较清静的房间里。为此,夫妇俩还轮流在前厅挡住来访者,让何老太太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打扰。何老太太看到房东六岁的儿子水生有绘画天资,热心辅导他学画,讲授绘画常识。同时将从香港带来的玩具和有一件小项链银牌送给水生。与房东之间生活过得非常融洽,犹如一家。何老太太深情地对振寰夫妇说:“谢谢你们,这几天是我们离开香港过得最舒适的日子。”临别,何老太泼墨写了“努力卫国”四个大字横幅赠送乡政府,同时画了一幅“傲雪寒梅”工笔国画送给叶振寰,并画“梅兰菊竹”四君子条幅赠给当地小学教师叶灼之。之后,坐上江南公司为她安排的一乘小轿离开螺溪。并派了两名便衣短枪护运队员沿途护送,经五华、兴宁最后顺利到达大后方。何老太在《日祸移居广西舟中》,记载此次脱险的经过云:“战云弥温遍神州,国破家亡恨怎休?但得军民同御敌,烂船漂泊也风流。”并在《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诗中云:            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            河山不复宁头断,逆水舟行勇向前。                                                                                    2001年9月2日发于汕头特区晚报

无脚蛇 发表于 2015-8-31 18:07:46

{:5_177:}{:5_177:}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5-8-31 18:29:40

学习。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8-31 19:25:21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8-31 19:44 编辑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5-8-31 18:29
学习。




一、1942年3月,在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的帮助下,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安全离港在海丰马宫金町村畔"龟亭"附近登陆,再由中共海丰地下党护送到粤北。

我不否认治赠上述所说的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参加了抗日活动。但这不等于他们参与了何香凝、柳亚子的抢救活动。现提出我的看法:根据当事人袁复、谢创等的回忆录: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进攻香港。二十五日,港英总督杨慕琦向日本投降,香港沦陷。12月下旬,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连贯,接到周恩来的电示,要尽一切办法将在港的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安全转移到抗日大后方。此时,我国文化界名人和爱国人士何香凝、柳亚子等三百多人被困在香港。其中何香凝、柳亚子两人是国民党左派元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抢救的重点。由于他们年老体弱不能从陆路脱险,只能从水路用船护送离港。翌年一月中旬,何香凝及其儿媳经普椿母子、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一行,是由中共华南局(即香港地下党组织)通知离港的。15日,地下党组织派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中队长江水(陆丰)护送到码头,再由地下党谢一超(海丰人)等护送秘密用小船送到长洲,再乘风帆运输船护送到海丰汕尾港。船开出后,海面突然停风,帆船无法驾驶,在海上漂流了七天七夜,食物淡水用光,幸遇东江游击队的巡逻艇,及时补充粮食和淡水,才度过难关。
   护送何香凝、柳亚子离港,是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活动,致公党组织是完全不知情的。 所以,说何香凝、柳亚子是由致公党人护送离港到海丰,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并说到海丰后,致公党将何香凝、柳亚子转给中共海丰地下党护送到粤北,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对于这两点我有大量有力的证据。

二、譬如说,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在"汕尾登陆",显然有违客观。
   帆船在马宫埔町村附近海岸登陆后,已经临夜,由于柳亚子多次发表强烈批评蒋介石的言论,被国民党列入另册。因此柳亚子父女以黄姓大客商的身份秘密在港商杨胜昌大院中住了十多天。而何香凝与柳亚子的身份不同,她是国民党现任的中央委员,又是国民党元勋廖仲恺的夫人。如果与柳亚子那样一起秘密活动,反而不妙。因此,何香凝、经普椿婆媳在新村大户杨成兴家暂住一夜后。翌日,就乘帆船公开在汕尾港中山码头登陆。然后由汕尾港国民党当局护送上车直抵海城。国民党驻海丰保安二团团长邓龙启亲自迎接,请她住在自己的公馆干园(朱厝祖祠)里。所以,何香凝婆媳公开在"汕尾登陆",这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事实。

lsw20030131 发表于 2015-8-31 19:36:25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8-31 19:25
一、1942年3月,在陈演生、钟秀南等致公党人的帮助下,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安全离港在海丰 ...

支持观点,符合逻辑推理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8-31 19:37:47

在海丰汕尾港登陆的仅是何香凝及其儿媳经普椿,在马宫登陆的仅是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合计两家四个人,没有其他进步人士。说何香凝、柳亚子与进步人士一起在马宫登陆,也是不对的。

埔陇宫 发表于 2015-8-31 20:03:12

本帖最后由 埔陇宫 于 2015-8-31 22:20 编辑

叶先生的研究,是可以令大家信服的。

研究历史人物,应该站在中立、客观的立场上,秉笔直书,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发明历史,不能张冠李戴,不能为美化而美化,不能为拔高而拔高,使历史人物成为空中楼阁,成为海市蜃楼。

正是因为有些人,可以罔顾史实,胡编乱造,以至一些官员对身后历史的评价没有了畏忌,反正史实可以美化,人物可以吹捧,官员还有什么可怕的?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9-7 18:14:08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9-7 18:17 编辑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8-31 17:40
现在,请各位阅读我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何香凝粤东脱险记叶良方       何香凝(1878-1972),号双清 ...

       既然陈治增先生要在此问题上纠缠不休,甚至有意肇端借力他人。在此将笔者《海陆丰诗词史话》一文所载的当事者柳亚子的诗词,其中柳亚子点明营救他的是谢一超、蓝奋才、袁嘉猷(即袁复)、连贯,钟娘永等中共地下党员,并没有致公党员的名字,以此史实供陈先生参考。

                                          海陆丰诗词史话(柳亚子诗词部分)
         柳亚子父女以黄姓大客商的身份在新村港商杨胜昌大院中住了十多天。恰逢春节将临,他书写春联两幅曰:“由来正位须参易;看到宜家在颂诗。” “秀户香风暖;春庭晓景长。”临别之际,并写下《新村题壁》诗曰:
       桃源凭仗好风吹,一任仙柯烂局棋。
       万里鸿嗷此安宅,几家鸾侣惜分离。
       时危真似枯枰劫,世乱还须国手医。
       倘作陈抟驴背笑,海东妖孛渐沉西。
      柳亚子离开海丰北上之际,殷殷不舍地告别在香港和海丰护送他的患难之友,特地赋《别谢一超、蓝奋才、袁嘉猷、连贯》的诗赠别:“复壁殷勤藏老拙,柳车辛苦送长征。须髯如戟头颅贱,涉水登山愧友生。”当柳亚子在桂林与何香凝重新见面,回忆从香港至海陆丰的难忘经历时他依韵奉和何香凝诗云:“亡命难忘海陆丰,猖狂阮籍哭途穷。南天浪迹经年惯,醇酒清游醉乃公。”

       1948年,袁复在港受到柳亚子接见,询问海丰诸友近况。闻谢一超已逝,柳先生感慨万千,将原赠联作诗之起句。挥笔题下《一月十八日海丰旧友袁嘉猷过访有作》,并有序曰:“海丰为彭湃先烈圣地,颇多慷慨慕义之士,太平洋战争起,余自香港避险来其地,谢一超兄实芦中人,顷已溘逝,闻于孤寡无依,怅甚!丕猷为护送余由海丰达兴宁三人之一,钟娘永则日中墟之东道主也,亚子并记。”诗二首云:
      赠我延年之大药;感君援手在穷途。
      当年行役舟车瘁,此日重逢肝胆麤。
      各有相思动寥廓,可无魂梦落江湖。
      谢生长逝蓝生远,说到酬恩泪眼枯。

      将迎难忘日中墟,直到兴宁分手初。
      况瘁钟郎情谊重,飘萧谢嫂讯音虚。
      沧桑历劫还逢汝,恩怨填胸孰起余?
       安得梓乡成解放,彭生墓上见旌旟。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9-7 22:06:50

治赠兄从来喜欢写(关公战秦琼)。:lol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9-9 12:40:34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5-9-9 12:41 编辑

谁在此问题上纠缠不休?
      显兵先生的说法确与先生的说法大相庭径。柳亚子及何香凝等人不在时为港尾港登陆不是我一人说的。先生有兴趣二次撰文商榷于我,何不先与显兵先生探讨清楚再来找我?与先生求同存异,用得着"肇端借力他人"吗?
      先生与埔陇宮的说法一致:"没有致公党员的名字"。如果先生愿意探讨一下大革命失败后直至全国解放,海丰籍致公党人对海丰籍共产党人的帮助,相信会有新的看法。
我与先生没有任何恩怨,陈学研究以及其他学术研究上也未有公开分歧。先生对"有违客观"一句话心存芥蒂,我表示理解。现送两则对话,望先生深思。
      显兵先生原话:
      "当时,滞留香港大陆文化人约有八百多人,周恩来、廖承志指示南方地下党保护这些文人撒离,保护撒离及护航的是东江纵队。
   著名的有宋庆龄、郭沫若、乔冠华、何香凝、柳亞子,夏衍、沈从文、、、、
      柳亚子及何香凝等人是剩船走的。
      在大亞湾遭日军巡逻艇阻截,幸沈从文识日文,解说这些人是难民。
      日军半信半疑,拆了船上机器,任其飘流。
      这条船在海上漂流了8天,水尽粮空,与东江纵队失去了联络。
      后漂到马宫,是否在白沙浮抑或是马宫港登陆,无文献呈示。
      后由新村地下党员杨红引路,在红草新村饱腹,连夜坐船过霞埔"。
       我的跟帖点评:
      ◎“1丶与叶良方先生的说法有出入。甚至推翻了叶良方先生的说法。2丶与柳亚子及何香凝等乘船走的应有沈从文,在海丰脱险的也应有沈从文。3丶东江纵队既是保护撒离及护航,何以会失联?4丶柳亚子及何香凝等进步人士在海丰脱险岂不是成为偶然?
      愚认为,某些历史片断,由于事往日迁,具体细节可能存在多种说法。但都无法否定柳亚子及何香凝等进步人士在海丰脱险的史实。都是抄来抄去的东西,切莫以为自己的摘抄最正确。但要记住一句古来言:"药单抄三次食死人"。共勉”!
      ◎“陈先生的说法与叶良方先生的说法有出入。甚至推翻了叶良方先生的说法,拆
了叶良方先生的台。不知叶先生有何反应”?
      先生说我"肇端借力他人",大概是指这段话。好在先生与显兵先生相互大度,宽容,未因我的“肇端借力” 而大动肝火。
      就此打住。此后,再不会与先生谈论此事。一个埔陇宮,一个陈显兵先生,已让我应接不暇,我不想再加一个叶良方先生。但我仍会以史实为据,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继续说事、说人。多谢!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9-9 23:43:36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9-9 23:53 编辑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5-9-9 12:40
谁在此问题上纠缠不休?
      显兵先生的说法确与先生的说法大相庭径。柳亚子及何香凝等人不在时为港尾港 ...

对陈治增先生的问题回复如下:
1、何不先与显兵先生探讨清楚再来找我?与先生求同存异,用得着"肇端借力他人"吗?答:陈显兵先生从来没有就此问题提问或回复过我,也没有对我的文章提出任何问题。相反他是对你文章提出的异议,甚至评价你的文章是“关公战秦琼”。你不去找他,反而要我与显兵先生探讨清楚再来找你?至于说陈显兵与我的说法有出入,这是他回复你的帖子,是你们两人的事情,也是要你回复他的。怎么要我来替你回复呢?你说这话不感到可笑吗?因此我没有义务回复他!求同存异,探讨清楚也是你们的事情,我没有时间讨论这类你们的私人问题。
2、先生与埔陇宮的说法一致:"没有致公党员的名字"。如果先生愿意探讨一下大革命失败后直至全国解放,海丰籍致公党人对海丰籍共产党人的帮助,相信会有新的看法。答:如果在这件事情上你认为:"有致公党员的名字",请你提供依据。不能空穴来风,凭空创造。也不要离题三千八百里,风马牛不相及。3、愚认为,某些历史片断,由于事往日迁,具体细节可能存在多种说法。但都无法否定柳亚子及何香凝等进步人士在海丰脱险的史实。都是抄来抄去的东西,切莫以为自己的摘抄最正确。但要记住一句古来言:"药单抄三次食死人"。共勉”!答:我们讨论历史问题,最好以当事人的回忆录为依据,不能凭空穿凿。你所说的“某些历史片断,由于事往日迁,具体细节可能存在多种说法”。我们在何香凝、柳亚子等离港到海丰的问题上,不是细节上存在分歧,而是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因为事实上就没有致公党员陈演生、钟秀南如何掩护何香凝、柳亚子等离港到海丰这回事。那时致公党的领袖是蒋介石的座上宾,怎么会与共产党合作呢?
是的,虽然同样是抄来抄去,但是,有没有掌握丰富的资料,有没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学识,能不能甄别真假材料,所依据的是当事人的材料或者原著,还是第二、第三手材料,甚至是虚假编造的材料等,效果大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所以说,抄来抄去的东西,有的人抄到的是宝,有的人抄到的是劣货或者是假货,甚至有的人是剽窃、是抄袭!关键的是,掌握的是不是当事人的回忆或者原始材料,对材料有没有甄别,有没有研究,能否以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写文章?所以,谁的摘抄最正确,就要看你有没有真本领真功夫!是呀,最重要的是记住一句成语:"药单抄三次食死人”!就是我所说的电影《开罗宣言》广告宣传的图像一样,有人将毛泽东主席的图像插进开罗会议中去,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9-9 23:45:01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9-9 23:52 编辑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9-9 23:43
对陈治增先生奇怪的问题回复如下: 1、何不先与显兵先生探讨清楚再来找我?与先生求同存异,用得着"肇端 ...

治赠先生:

你说“先生所列的考问太过离奇。某些具体細节,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是几时、从何处、又是乘什么船离开香港?都没有也无法清楚交代”。
并且说:先生又该如何说法?

对你的这一责问,我回复说只要你有证据,回复此问题并不难也不离奇。因为我自己的文章中,对何香凝、柳亚子等是几时、从何处、又是乘什么船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而你至今对致公党员陈演生、钟秀南如何掩护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离港到海丰,没有提供任何依据。想不到一向精灵的你,竟然糊涂到这种地步。出于尊重先生起见,现再重复一遍,以后不再讨论这种已经成为历史事实的问题。

1、1942年1月15日,由地下党组织派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中队长江水将何老太和她的媳、孙以及柳亚子父女等护送到西贡乘坐一艘拆了机器、只能依靠两张布帆行使的机船。再由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谢一超夫妇,执行中共南方局的任务,从香港负责护送柳亚子、柳无垢父女与何香凝、经普椿婆媳到海丰。

2、在海丰汕尾港登陆的仅是何香凝及其儿媳经普椿,在马宫登陆的仅是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合计两家四个人,没有其他进步人士。

3、柳亚子点明营救他的是谢一超、蓝奋才、袁嘉猷(即袁复)、连贯,钟娘永等中共地下党员,并没有钟秀南、陈演生等致公党员。就是说,何香凝和柳亚子两家离港到海丰又分手从海丰到兴宁。整个过程致公党完全没有参与。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9-10 11:23:25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9-9 23:45
治赠先生:

你说“先生所列的考问太过离奇。某些具体細节,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 ...

第2点漏掉何老太之孙女。补充修正如下:
2、在海丰汕尾港登陆的仅是何香凝及其儿媳经普椿、孙,在马宫登陆的仅是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合计两家五个人,没有其他进步人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就何香凝没有在"汕尾登陆"等,与治赠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