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胜古城遗拾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2-3-4 12:24 编辑【河柳子原创】
【引子】
古城横世空,
轨迹抛物遗残墉。
寻觅觅,
湮没风雨中。
悲壮人景文,
点缀苍穹如彩虹。
俱往矣,
六百年城逐文踪。
有《破阵子》为证
梦萦追觅古城,幻觉抗御东瀛。
四倾罾地钟毓秀,六百年城雅乡名。
文运迪昌兴。
捷传人文名胜,颂扬壮志豪英。
观音慈航泛凝波,妈祖女神冀和平。
情尤震天惊。
明武御倭筑防城,临倚瀚洋擎海穹。 乾开生门通南北,坤俱商途贯西东。 罾地四倾钟灵秀,华年六百文风颂。 纲举本应连二九,神武吞金已成空。 话说明洪武年间,东瀛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侵扰,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抢杀,捣得沿海百姓民不聊生。为抗御倭寇侵犯,明洪武皇特派朝廷国师钦天监到捷胜玄卦,测划临倚南海筑造防城。城郭以四方倾起,中部凹下象罾网的罾地建为内城。置十字街口,稍靠西面街,深挖一口大井池,四周围护栏间,人们称喊“大井头”。井池内泉眼四通八达,清泉横溢,水流波涌,鱼虾龟鳖翔游。寄寓清雅文人辈出,文墨如泉溢,罾网收获丰硕,民众富足,年年有余。(在五十年代时被填为平地,有的地方已给民居占为宅地)。而环绕内城四周建一外城,从东南石狗湖海口筑横跨港涧城门,扼守双湖出海口连通埔尾堤岸的海港。 那时,海港蛋家聚居,舟楫从大海直通内陆埔尾水神庙港岸。商人云集,商旅来往频繁。陆地往西方向的官道可到汕尾,水路通航直达省港。但在清朝时,康熙为防台湾明将郑成功反清复明的进犯,听从捷胜翁姓举人为邀功求荣的阿谀进谏,用大木船沉载大石堵塞住出海口,海流不疏通,港湾逐渐泥塞成为田湖,从此捷胜失去了这个良港。外城城郭连接筑围至西北狗地埔,形成二九之灵气,建久久风水宝地之大城所。但负责筑建防城的官吏“神武”将军(儿时听父辈所说,真名无查证)贪赃,把建外城的钱财私吞贪占,唯只建内城,以地形命名为罾城。朝廷命官查验时,建城贪官畏罪自杀,造成捷胜无法成大城所之千古遗憾。 旧时交通不发达,唯有城西门直往渡头的官道,可渡海到汕尾直航省港,因此成为商家来往经贸之商途,使城西门外流巷至铺仔街一带,成为红极一时的繁忙闹市。如今,有的门前还遗留着过去铺面的旧痕。 称为二九的石狗湖大埔与城西北的狗地埔,人们得知是风水宝地,为抢占风水,一度成为坟墓密集连片的冢埔,后为移坟上山。 古城历经几百年的劫难,在大革命时,被革命农军与守城的地方兵勇激战攻陷后令捷胜百姓拆除摧毁,已湮没,仅存四周环城路道,东西南北十字街道与四城门之轮廓。只有北门西北隅尚存的古城墙角和古榕,是古城历史苍桑的唯一见证。
如今,有的门前还遗留着过去铺面的旧痕。
城西门直往渡头官道遗留下的石板路
南夷兴邦是何年?航贾鱼丰盛海隅。 天灾孽魔撼地裂,地祸妖龙掀波飓。 观音慈航施普渡,神龟聆法护民居。 生灵拯救城噬毁,舍身镇恶化岛屿。 话说五代时期,中原北疆忙于夺权争霸,而南蛮夷邦不受干戈侵扰,巧借生机经营发展航海商贸。正值渔业丰获而蔚然兴盛,成南疆自据、国富民康之强邦。不知何故触犯天庭,天帝怒令“沉东京,浮南澳”改朝换代之天旨。令邪魔怪神震撼天地(地震);命妖龙掀刮飓风怒涛(海啸),噬灭夷邦。一瞬间的天灾地祸,万民遭殃,生灵惨遭毁灭。 正在南海紫竹林仙境,传授道法的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大士,惠眼环注此境,心急如焚。为普救众生,急令莲花宝座前正在聆听道法的神龟,前往拯救。待到神龟赶到时,城郭已被巨浪吞噬。它马上施法,化成岛屿镇压挡住地塌恶浪,背驼万民脱离苦海,长此,成为了现在的龟龄岛。但神龟所化的龟龄岛,几千年来,象一座永不沉没的兵舰,守护着捷胜的海岸。 而龟龄岛东面的大峦礁岛和北面的横峦礁岛所潮露的礁石,就是古代,人们用糯米、糖、沙子混夯凝结而成的城墙。潮涨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裸露出海面,显现着当时塌陷倒坍的残垣,此即南蛮夷邦“沉东京”之城亘也。 而且,从“三角尾遗址”、“沙坑遗址”可看出,南蛮先民几千年前,辟荒开源生活在这里。由于地震海啸的破坏,造成南蛮夷邦山脉断层的分离,但其山脉灵气依然在海底连结,龟龄岛上的清泉,据说就是九佰岭的源泉。 读中学时,每当署假,我们随渔民到大峦礁岛玩潜捞。当潜入大峦礁岛南面海深处,还见到瓦砾残碗片沉埋在海沙中。见物联想起老人传说的“沉东京”骇闻,以及老一辈告诫南面海常有沙鱼出没的地方,我们惊慌得赶忙潜逃。 儿时常听父辈说起,四、五十年代,他们在龟龄岛、三角尾澳村做生意生活时,每遇天气异变,在海滩直观海面上的大峦礁岛。有时,突现大峦礁岛连接龟龄岛交接处,云雾迷漫,隐隐约约显现出一排排旌旗、枪剑密布的城楼,还有马嘶人吆的海市蜃楼幻境,引来很多渔民、村民的围观和议论称奇。
。
捷传人文名胜,颂扬壮志豪英。:victory:
一片美景在人間 找個時間去看看 捷传人文名胜,颂扬壮志豪英。:) 捷传人文名胜==捷胜:) 再来顶贴。:handshake:victory: 捷胜镇,好地方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2-3-5 23:18 编辑
惊涛骇浪托龟山,千帆竟归天后湾。
山牧百羊唯九九,浪卷二泉清甜甜。
灵龟背驼商居乐,妈祖庇护渔家欢。
穆耸女神瞰沧海,祈冀和平驻桑田。
龟龄岛乃神龟所化,背驼万民商居,港湾归聚渔家千千。商居渔户为祈求平安,生意兴隆,海不扬波,岛上祀奉从福建湄洲奉请来的天后圣母 — 龟龄妈祖庇佑。说也奇怪,任凭惊涛骇浪、飓风狂飙,龟山天后湾总是浪平风静,成为航贾渔船、兵艇的避风良港。而时时都会遭受海浪冲淹没的岸边二口井泉,无论波涛如何淹噬,都是清冽冽,甜淡淡。海岛野牧的山羊群,自然繁殖。白天,满山咩咩嗷跑,夜晚,跃跳过“羊回头”岸石崖沟的岩洞栖息。羊子羊孙眼看满百只了,终会一只在跳过崖沟时跌落大海,成九九之数。岛上物资,不论商贾渔家有窃取者,在离岛时,不是机舱坏就是舟楫断,总驶离不开天后湾,这都有赖妈祖神灵的庇护。
六十年代,毛泽东倡导“破旧立新”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渡海毁坏庙宇,又想把龟龄妈祖神像载过海,开大会焚烧。但船一驶离天后湾,忽觉船舱满灌漏进海水,急忙靠回滩岸,戽干水后一驶出海,又是漏水,反复多次如此,他们只好把妈祖神像放回,方顺利返航。为防红卫兵再次骚扰,香港渔民把龟龄妈祖神像带到香港供祀,拜称“东头妈”。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捷胜乡贤佬大们经多方寻找,方从香港迎请回龟龄岛供奉,并在岛上安装了“和平女神”的巨石雕像。因此,商贾渔家一到龟龄岛,都一定上岛祭拜天后圣母 — 龟龄妈祖祈祷平安。而岛上穆耸的巨石女神,是和平永驻人间的象征。因此,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航行龟龄拜妈祖”的谚语。
明清至民国以来,龟龄岛多为海盗聚居地,他们多数系军阀残部,专劫掠过往远航的商船贾舰。为掩蔽海盗身份,常混迹于百姓间,所以龟龄岛捷胜原住民与来往龟龄岛做生意的民众都相安无事。或者“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缘故,而龟龄岛的繁荣又给了他们聚乐生存的空间。
龟龄岛自开埠至三、四十年代,店铺林立、茶楼酒馆爆棚、赌坊喧嚣、海岛自产的龙虾、鲍鱼、海胆(石针)、对虾、黄花鱼、石斑、红过鱼等海鲜满摆市场、商贩簇拥、称喊海军的海盗聚合豪饮烂赌、兵匪以保护为名收税 …… 三月廿三妈祖神诞的妈祖庙会,一连成十天演大戏。捷胜百姓还迎请龟龄妈祖神像渡海,与石头妈祖、宝头妈祖、南门妈祖、三角尾澳妈祖...... 号称大妈、二妈、三妈、四妈……巡游捷胜各社头,给万民膜拜祈福,真是热闹繁荣。形成了捷胜的妈祖神庆文化。
为饮食之需,捷胜大巷社原住民,请地理先生卦测,开挖了二口清甜甜的泉井,据说井里泉水源之九百岭山脉。泉井之水贮存几个月都不变质,依旧清甜可口。泉水煮鸦片、泡茶时可口清香,润甘心田。港澳等外地渔民都喜欢到龟龄岛取水存用,酬送社民所取用的水费。 五十年代备战蒋介石反攻大陆,龟龄岛原住民被迫迁徙回捷胜、大巷或散居在汕尾等地。如今,有的人还珍藏存着龟龄岛的旧厝契。
海岛野牧的山羊群,自然繁殖。白天,满山咩咩嗷跑,夜晚,跃跳过“羊回头”岸石崖沟的岩洞栖息。羊子羊孙眼看满百只了总会一只“老”去,这样“怪奇”地保护着岛的生态平衡。
龟龄岛海滩上有两口水井,井水清甜可口。据说井水可煮鸦片极佳,泡茶时更清香可口,润甘心田。港澳等外地渔民都喜欢到龟龄岛取水存用。听他们说水贮存几个月都不变质,依旧清甜可口。
五十年代龟龄岛建有水产站,水产站的人想在山顶挖水井,不料他们在岛上四处挖掘了几口水井的水全是咸的。
从龟龄岛上看到这些倒塌的楼墙残垣,足可证明龟龄岛过去的繁荣和昌盛。
更新 | 删除
更新 | 删除
更新 | 删除
清晨龟岛看日出,那美妙日出的景色无拟伦比。
美丽而具有传奇色彩的龟龄岛吸引深圳驴友的青睐。
。
河老师这贴子强啊. :P :) 捷胜,捷胜,当年的报捷声那里去了?愿您腾飞!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2-3-6 21:59 编辑
鹤岭苍鸿,
沉睡古刹惊摩诃。
祥云彩虹白衣士,
浩瀚南海泛凝波。
慈航道宏,
无边苦海叹奈何。
莲花宝座观世音,
普渡众生诵喃麽。
凝波寺,捷胜民众都称唤观音堂,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80年),重修于清康熙、嘉庆年间。凌骑捷胜东北角后山鹤岭,远眺浩瀚南海,恰如乘鹤翔兮眸凝波,成为捷胜“鹤岭望远”之古景。
传说明初,福建有一队商船因遇狂风巨浪,船翻沉,一干人众坠落大海,悬于生死一线之间,忽然有人呼号“喃呒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接着众人齐诵。突现白衣大士南海观世音捷步彩虹,驾着祥云而至。瞬间风平浪静,众人随着彩虹飘落的指引,得以游上风景秀丽的鹤岭,定居捷胜成为富绅。为感德观音救命之恩,捐资在景色秀雅的鹤岭建造观音堂,祀奉南海观世音娘娘,敬诚子孙百姓代代辈颂观音之德。
史传观音乃慈航道人所转世,既得于道又成于佛,介于道佛两教之间,兼有道法佛咒,身技道佛无穷量。常于凡界超渡诚朴有缘人,救苦救难人间百姓。鉴于观音大风恶浪中施法凝波救人,故又取名凝波寺。给万民膜拜祈福,祈祷海不扬波,庇佑海上渔船商航,一帆风顺。
但捷胜百姓多信奉道教,观音显灵常多有在人间传闻,寻常民众家中都供奉有观音神像祀拜,所以人们都以道教之仪习叫观音堂。
观音堂背倚鹤岭之坡势叠堂而建,前院园设有谭公爷道仙亭,前堂两旁供祀哈哼两神,中堂上莲花宝座端坐南海观世音,后园岭坡耸长一古榕,直拔苍穹,形如仙鹤高昂挺立。可在四、五十年代,毛泽东倡导“破四旧”所毁,院落作捷胜卫生院。那时,捷胜人有句口头禅“有病到观音堂睇医生”,因此,观音堂房产权归捷胜卫生院所属。
改革开放至二千年,即2000年农历三月,白衣大士南海观世音,脚踩祥云飘渺显现,降临到与观音堂比邻的春姑家,托咐春姑帮复兴观音堂。已八十多岁高龄的春姑一生只懂做生意,拜神求佛之事一窍不通。如今,成十个子女事业有成,自儿正在享清福。一想到复兴观音堂需赎回观音堂房地产权,谈何容易。她惊惶万状,忙叩头跪拜,喃喃自责祷告“恕我无能为力”,诚恐谢绝。紧接着,农历五月十三至农历七月,观音两次重现真身,咒语密告春姑:“观音堂复兴灵势已至,日后自然有功德贵人相助,你将为抛砖引玉有德之人。”神恩浩荡,灵犀相通,春姑猛然醒悟,义无反顾负起“抛砖”之责。每当春姑忆谈起这段神情往事,内心充满忏疚之情,但脸露欣慰的自信。
后来,在诚心居士黄利溢、赖鉴、傅三虾等理事的共同协助,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借助富商、豪绅、善男信女、港澳同胞的捐助,赎回了观音堂房地产,恢弘、重修建造了观音堂 —— 凝波寺。
。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2-3-11 22:13 编辑
拾级象山叩城隍,正直肃明理天阊。
阴审冥界剪邪恶,阳抚防城降福康。
通判朱砂笔滴点,侍将扬鞭马嘶狂。
显灵化解乌红怨,万民载德名传芳。
捷胜城隍神,称正直老爷,百姓叫捷胜老爷、妇孺呼老爷公。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座落捷胜后山头象山。拾级而上,大门侧有侍从将军执鞭驭牵骏马,待候出巡,正殿两旁伫立四位判官,似在听候记审。据说城隍神属下有十八位判官,掌管百姓生死福寿,也负有监督城防官员为官清廉的职责。明朝律法规定,地方官员上任,要先到城隍庙过夜,禀报城隍神监督。
满清期间,清廷为防汉民反清,用反间计在民间对峙划分乌红旗,阴谋离间挑拨乌红旗厮杀。人们真蠢,任从清廷摆布,各地方分裂成乌红旗,对立互相殘杀。连年争斗不休,捣得民不聊生。无人反清,清王朝日益巩固。汕尾地区也同样…… 捷胜、军船头、流口、东洲等划定红旗,近邻田墘、龙溪、东涌等划分为乌旗比邻相对械斗,阳斗暗袭防不胜防。有一次,离捷胜城外成公里的乌旗乡,依仗人多势众,半夜中袭击隔离的红旗村。待到觉察时,乡村已被乌旗兵众团团围住,无法派人出村求援。情势危急,全村民众只好向捷胜城隍神所向地东南方跪拜祈求解难。突然,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旌旗密布,一大队人马从捷胜北门城直奔而来。乌旗帮众忽见后面受袭,慌忙退兵。惶惑逃回乡界,却不见一兵一卒追来,一切平静如常。乌旗帮骇然,方悟到城隍神显圣。捷胜红旗派众得知乌旗帮偷袭邻村红旗友邦,急聚众赶往解救厮杀。兵众奔至马巷山,忽见前面有一官爷,骑着高头骏马,马首一将军紧握马绳,飞扬着马鞭,跃马横枪拦住去路,挥手示意退兵。人们定睛细看,那不正是城隍爷神与驭马将军吗!一干人众忙叩头跪拜。瞬间,那官爷与将军不见了。
城隍爷显圣,一经传闻各乡里。乌红旗各方百姓知城隍神显灵化解,方明逆天意,神明也不保佑。从此,该地区乌红旗停息了械斗,捷胜老爷名传各乡所。每年八月十五,一连数月昼夜演大戏酬谢神恩。聘请梨园弟子两戏班,同台竟争同演连台戏传,从《大会诸侯》、《三英战吕布》到《刘备称汉中王》;热闹戏《罗成夺元》、《倒铜旗》等,共庆民安境平,形成了城隍庙会盛典。
各乡里扶老携幼,会聚城隍庙,观赏戏演,品评戏艺。演艺精彩好的,台下响鞭炮红包给于奖赏,差劣或演技不到位的,台下哄然大喝倒彩,抛掷沙子以示警戒。戏班艺人不敢有半点马虎,一丝不苟,提起精神,十足认真对待。演技不够水平的,都不敢到捷胜演出,故外面流传着“神仙难赚捷胜钱”之讹。
完尾戏,家家户户都扛拖,买回带有头和尾的甘蔗回家,寓意一年四季平平安安,有头有尾。
捷胜城隍爷明朝筑造古戏台
那次去玩,在凝波寺里面我和四个老棋手下象棋,他们输的不服气,我说现在没时间了,他们叫我下次再来。呵呵!
看不到阿东还是象棋高手。:victory: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2-3-15 22:38 编辑
倭寇侵扰捷胜城,万物皆兵尽显灵。
石狗吠吠石鼓响,石鸡啼啼号警鸣。
抗倭军民齐助阵,侵疆东洋大折兵。
捷报频胜传万檄,防城由此得圣名。
明洪武为拒防外患倭寇,在捷胜筑建了防城。但倭寇本以抢劫为习性,总想方设法偷袭进城掳掠。由于罾城(捷胜)地灵人杰,处处呈现出草木皆兵,万物尽会显灵。传说蹲伏在石狗湖海中的一块巨石,形貌如狗状,民众俗称石狗。奇异的是,石狗很有灵性,一到夜晚,石狗眼即会发出光芒,眺望大海,警视海防,俨如一个守卫海疆的卫士。一觉察到倭寇的侵袭,即会发出吠吠高叫声威,引发西南面古井山的石鼓和东门城外“玎咚鼓”的石鼓咚咚作响,紧接着西北面木瓜峰旁鸡啼岭上的石鸡,如笛警呜鸣啼叫。这一切,象是战鼓在擂动,又如幻化中的千军万马,冲杀奔驰而来。黑幕中,倭寇那能分辨得清那方来的兵马,也看不明来了多少军将,惊慌失措,不知往那里逃好。听到灵性报警,各乡里敲锣鸣呜(用海螺做的号角),召唤民兵、团练上阵,防城军将也齐集军马,赶往围追堵杀。倭寇竟想不到防城军民恰如天降,惶恐溃败而逃。次次如此大败倭寇,捷报胜利的檄文频频禀报朝廷,明庭给予记功嘉奖,还赞誉罾城是捷捷胜利之福地,并称呼为捷胜,从此捷胜便成了地方之名。
儿时,父亲曾携带我到东门城外看“玎咚”石鼓,讲述石狗、石鼓、石鸡灵性报警,歼灭倭寇的传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石鼓约十几平方宽,二米多高,状如鼓形。我们试用石块敲击石山中的石鼓,即会发出嘭咚咚的响声,使人感叹,这历史见证物的事实。可惜,西南古井山的石鼓,七、八十年代被打石佬炸烂。东门城外“玎咚鼓”的石鼓也被人为破坏了,据说石鼓破戒了那家人的风水。我百思不得其解,石鼓在东门城几百米外的田埂中,周围也无什么坟墓、房屋,何来破风水之说呢?难道....... 不然,他们怎会这么仇恨传说的历史文物 — 石鼓、炸毁呢?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2-3-17 19:54 编辑
被人为炸毁的“玎咚石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