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
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海陆丰革命老区发展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但由于受区位、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部分老区市县发展还相对滞后。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的请示》,明确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
“彭湃烧田契”浮雕
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完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这一政策来之不易,且含金量非常高,对处于振兴发展时期百业待兴的汕尾来讲,十分宝贵。 海陆丰,顾名思义是由原海丰县和原陆丰县组成,即现在的整个汕尾市,亦称海陆丰苏区、汕尾老区。
海丰县赤卫队使用的武器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红色土地上,上世纪二十年代,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撼鬼神的中国革命斗争光辉壮丽的诗篇。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旗帜,三次起义,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这星星之火很快燃遍了全中国。海陆丰农民运动武装斗争的光辉史实,为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依据;海陆丰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迹,是中国革命斗争史册中最光辉灿烂的典范之一,值得千古赞颂!
在得趣书室里,彭湃、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和李思贤,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
1922年,澎湃在家乡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并于1923年1月正式成立海丰总农会。此后,陆丰、紫金、惠阳等县相继成立农会。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成立,参加农会的会员达6万余人,形成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广东农民运动。1927年,海陆丰共有党员4000人,在澎湃的带领下,连续发起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彭湃烈士雕像
除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于此之外,海陆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创造了多个“第一”。如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发起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召开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农民运动专著,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没收土地的法案,建立了我党领导下根据地最早的银行并发行货币。
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
1927年,南昌起义军入粤,于10月3日在流沙遭到严重挫折。散失部队失去联系,先后进入陆丰境内。南昌起义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聂荣臻、彭湃、林伯渠、恽代英、吴玉章、李立三、谭平山等抵达陆丰,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掩护下,许多领导人和起义官兵先后离开海陆丰渡海去香港和上海。叶挺部二十四师一千三百余人在董朗率领下于10月7日进入陆丰激石溪,9日,进入朝面山。党以东江革命委员会名义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整编,随后接南方局指示,部队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11月,正式建立师部,董朗为师长,颜昌颐为师党代表,下辖第四团及由海陆丰工农革命军编成的第五团。1928年,广州起义部队1200人在叶镛、袁裕(袁国平)、徐向前等带领下,奔赴海陆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
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部旧址
红二师、红四师两支军队奔赴海陆丰,成为苏维埃政权下的正规部队,在海陆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活动,英勇善战的红二师、红四师东征北战,驰骋沙场,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为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开辟海陆惠紫和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工农军赤卫队的武装斗争活动,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五彩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