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6066|回复: 11

[议政] 解读“扶贫状元”陈开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2 16: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旭光 于 2016-4-22 16:30 编辑

解读“扶贫状元”陈开枝

810816410190473812.jpg
       2016年4月13日,有幸在大型电视连续剧《彭湃》拍摄新闻发布会与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认识,并被会长指定参加当晚与海丰县政府相关领导和彭湃后人有关:“海陆丰将迎来新机遇”(此名由笔者所加)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陈开枝会长赠送上《开枝印迹》四卷给我,高兴万分,如获至宝,并开始拜读开枝会长这四卷“雄文”。特别在阅读到《用一生讲述“春天的故事”》更让我感动非常。陈开枝会长以76岁高龄,心怀贫困老区人民,对老区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无私关爱。

       自今年的三月份以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
340450053487794273.jpg
关问题的复函》(下称《复函》)。这是经老会长和相关干部在这二、三年的不懈努力的成果,终于能为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看到了:同享国家对其他革命老区的扶持政策待遇。海陆丰终于迎来了希望、终于看到未来。这是老会长对海陆丰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在接到《复函》后,老会长能在三月至四月近一个月时间来回奔波海陆丰三次之多。开枝凝聚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艰辛的付出,凝结着一位老共产党员对老区人民,特别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无私关爱,一个月来回三次海陆丰,为了什么?是因《复函》来之不易,我们海陆丰政府和人民须珍惜机遇,立即积极行动起来,谋划有利脱贫振兴项目,有利持续发展民生项目,来对接中央对老区的各项扶持政策,使海陆丰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向经济全面发展通途。今日为了让海陆丰政府和人民更加了解被誉为:“扶贫状元、”“拼命三郎”之称的陈开枝的事迹和故事,现转发“解读《开枝印迹》”其中一篇文章《用一生讲述“春天的故事”》,给与海陆丰政府和人民共赏。以求更了解这位“扶贫状元”的一丝丝动人的故事。以便让人了解,开枝会长的启蒙导师就是敬爱的邓小平。
540246007137871955.jpg       转发《扶贫状元》陈开枝相关的文章,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颂扬好人好事,从而达到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一位76岁的外地老干部尚能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脱贫振兴奔波辛劳,身为海陆丰人也将何如!!


                陈旭光2016年4月22日于广州








用一生讲述“春天的故事”
——解读《开枝印迹·陈开枝报道集》
(陪邓小平南巡)





u=3466518254,4199486022&fm=21&gp=0.jpg
       “陈开枝:中央领导南巡的‘首席接待官’”。这是媒体对陈开枝一个特殊身份的定义。“邓小平时代以来,陈开枝接待和参与陪同过几乎所有历届国家领导人。在媒体眼中,他是小平“南巡的‘首席接待官’,也是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外出考察的‘引路人’。”(《广州文摘报》2013年4月1日)

    多年来负责接待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工作,养成了陈开枝反应灵敏、胸有大局的政治观念与严谨细致、无微不至的工作素养。1992年邓小平到广东“休息”,陈开枝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负责全面接待与警卫工作。他敏锐地意识到,小平同志此次来粤,绝对不是为了休息,而是有话要说;预感到“又一次历史性事件即将在我们身边发生。”他说:“当时在党内和社会上都存在着一些混乱的认识。关于姓资姓社的问题,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问题,关于发展速度的问题等等,都困扰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南方 834057803759840544.jpg 都市报》2001年7月1日:《拨正航向扭乾坤: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回忆1992年春邓小平在广东的日子》)鉴于此,他在小平同志到来之前,做了精心部署,包括行程、路线的选择,随行记者的确定,录音录像的安排以及饮食起居等诸多细微之处都作了细致安排。在邓小平视察的11天中,他全程陪同,形影相伴,耳闻目睹了一代伟人的风采,接受了11天的精神洗礼。邓小平的第二次南方之行,不仅校正了东方巨轮的航向,也指引了陈开枝的下一个人生目标。“11天改变一辈子”,“我跟小平学做人”。每当向媒体提起邓小平南方之行,陈开枝都禁不住激动万分。往事历历在目,小平音容宛在。这是发自内心的思念与缅怀。读
u=1620710252,3263055597&fm=21&gp=0.jpg
了这些报道,我们会被这份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所打动。

    媒体说陈开枝有“小平情节”,其原因在于陈开枝把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都归结于邓小平对他的影响。每当人们称赞他时,他都谦虚地说是邓小平的南方之行给了他动力,是邓小平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他。“小平同志跟英国记者谈话时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以前听这两句话,没体会那么深。老人家第二次南巡,我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他那种深厚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那种强烈的、高尚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同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思想境界,使我看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爱国主义,使我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我在广州市政府任职和到广西百色扶贫的时候,有人说,你怎么那么拼命啊!我说,这是小平同志南巡给我的动力,现在有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如果不拼命把现代化搞好,能对得住老人家对我们的期待吗!”(《广州党史》2002.1:《邓小平南巡与南方谈话——陈开枝同志访谈录》)正是基于这种深沉的爱,陈开枝走上了百色扶贫的漫漫征途,并以“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的真挚感情,坚持扶贫19年,深入百色贫困山区94次,为百色老区募集资金2.6亿,新建改建希望小学和幼儿园242所,亲自资助贫困学生过百名,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正是基于这种深沉的爱,陈开枝在广州市常务副市长任内,以“拼命三 u=3253927875,3857807626&fm=21&gp=0.jpg 郎”的精神夜以继日,左冲右突,整治“一山一水一战”,狠抓城市建设与管理,看住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和“广州人民的打工仔”;正是基于这种深沉的爱,他以“生命不息,扶贫不止”和“不辱使命,永不言倦”的精神,以75岁的高龄仍然奔波在广东省贫困老区之间,为老区人民送去经济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援。
811966912486819183.jpg
    1997年9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那年的春天,永远不能忘记》的专访文章,陈开枝向记者讲述了对邓小平的深情回忆:“1992年小平到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幸运者,我目睹了这一重大政治事件。邓小平扭转了乾坤,拨正了中国这艘大船的航向。那一年的春天,让人永远不能忘记。”“作为亲耳聆听小平现场教导的共产党员,陈开枝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讲党性、讲爱国。现在拼命干,把国家建设好,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说:‘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各级领导都在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把广州建设好,为了完成邓小平同志的嘱托。我总是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拼命干,因为你曾经亲耳聆听过小平同志的教诲,是一个幸运的共产党员。’”
    更加幸运的是,2012年12月8日陈开枝应邀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莲花山向邓小平铜像献花。香港《明报》2012年12月9日报道:“昨日陪同习近平在莲花山献花的官员中,有4人是于1992年陪同邓小平南巡的前广东省官员,分别是广东省原人大主任欧广源、深圳市前市委书记李灏、珠海市前市委书记梁广大、广州市前政协主席陈开枝,他们4人也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元老及见证人,当中有人昨日面向习近平表示:‘不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
    《新京报》2012年12月12日报道:“陈开枝说,当年小平同志的几句话很重要,谁不坚持改革开放,谁没有好下场。”听完他的话,习近平报以微笑。
    约上午9时55分,莲花山上,身着便装的习近平缓步走上台阶,来到邓小平的雕像前敬献花篮。
这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邓小平雕像,意在缅怀邓小平改革开放之举。
    站在第一排的陈开枝留意到,习近平伸出双手,细心地整理花篮两边的绸带。随后,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在场所有官员向邓小平雕像鞠躬。
这让陈开枝有些激动。20年前,他是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自始至终陪同邓小平视察广东;如今,他和其他老同志一同受邀来到莲花山,陪同习近平向邓小平的雕像献花。(《习近平:改革要敢啃硬骨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香港《大公报》于2013年12月9日以《重走邓公路线宣示时代强音——莲花山见证新一轮改革》为题,报道了对陈开枝的专访:一年后的今天,陈开枝“对莲花山上的那一幕记忆犹新”。他“拿出相关报道对记者列举,并特别提到9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习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就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现在国人和世界都看到了,他的确说到做到。’陈开枝说”。文章称他是“改革宣传员,走遍大江南北”。“‘听说您退休后搞扶贫工作,也是卓有成效。’2012年12月8日的莲花山上,习近平亲切地对陈开枝说。陈开枝回应说,‘谢谢!我明天就要出发去您曾经调研过的广西百色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听到这一消息,习近平连连点头称好。一年来,陈开枝的扶贫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去了四趟百色,两趟雅安,一趟玉树,日程安排得满满档档的。’身兼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的他笑着说,‘我现在是领一份退休工资,打三份义工。’”
    《南方日报》2013年12月5日也以《习总书记考察广东一年来  陈开枝:一年来的举措回应干群期待》为题,报道了陈开枝回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一周年的谈话。陈开枝说:“如果我有机会再向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句话,我会告诉总书记,中央一年来的改革思路和成绩,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了中国该给形象,每一个举措,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都紧紧与人们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回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切期待”。         
        这就是陈开枝,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并能点燃起一片彤红的希望之火。
    这火种,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另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深切缅怀与忠实继承。

《开枝印迹》编委会

2016年1月18日



该贴已经同步到 陈旭光的微博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人人唱响《彭湃颂》
[三唯论点] 再读《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可行性,与一位乡亲
[三唯论点] 海丰——旧貌换新颜
[三唯论点] 一位香港老居民的一则提案
[三唯论点] 《彭湃颂》创作的由来
[三唯论点] 附录:(《感慨习仲勋,学习习仲勋》文章的附

发表于 2016-4-22 17:09:1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因为陈开枝召见你,所以你要锦上添花一下?
发表于 2016-4-22 17: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埔陇宫 发表于 2016-4-22 17:09
因为陈开枝召见你,所以你要锦上添花一下?

不一定吧,都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名利早已经如过眼云烟
发表于 2016-4-22 18: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埔陇宫 于 2016-4-22 18:53 编辑
今日之城区 发表于 2016-4-22 17:30
不一定吧,都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名利早已经如过眼云烟


有关陈开枝的帖子,他发了3帖,口口声声说“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感谢陈开枝”,“海陆丰人民新时期的大恩人,更是我们新时期的“活菩萨”。”

他要做民意代表,我无意见,海陆丰人民为什么感谢陈开枝?为什么陈开枝是海陆丰人民新时期的大恩人?为什么陈开枝是海陆丰人民新时期的“活菩萨”?这里面的原因,从作者写的文章里面,我寻找不到答案。

《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的请示》是省人民政府提起申请的,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的,全部功劳冠于陈开枝头上,是否合适?
发表于 2016-4-22 23:18:4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4-22 23: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座谈会上,使我感受到陈开枝老会长对我们海陆丰迎来了大好形势和机遇,他老人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看出了他用心良苦之心。陈开枝也面对新形势提出个人看法,汕尾市应考虑改为海陆丰市,因为“海陆丰”这是个大品牌,要不“什么都是尾”。----
发表于 2016-4-23 11:38:0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平安
发表于 2016-4-23 11:38:4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海陆丰政府和人民须珍惜机遇,立即积极行动起来,谋划有利脱贫振兴项目,有利持续发展民生项目,来对接中央对老区的各项扶持政策,使海陆丰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向经济全面发展通途。说得好
发表于 2016-4-23 11:40:1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76岁的外地老干部尚能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脱贫振兴奔波辛劳,身为海陆丰人也将何如!!境界高的人是胸怀祖国的,祖国每一个地方都是他们的家乡
发表于 2016-4-23 11:40:2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76岁的外地老干部尚能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脱贫振兴奔波辛劳,身为海陆丰人也将何如!!境界高的人是胸怀祖国的,祖国每一个地方都是他们的家乡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埔陇宫 发表于 2016-4-22 18:35
有关陈开枝的帖子,他发了3帖,口口声声说“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感谢陈开枝”,“海陆丰人民新时期的 ...

引用“转发《扶贫状元》陈开枝相关的文章,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颂扬好人好事,从而达到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一位76岁的外地老干部尚能为海陆丰革命老区脱贫振兴奔波辛劳,身为海陆丰人也将何如!!”

      我以一位居港50年的70岁海丰人,用自己有限的经济能力和心力,积极地宣传海陆丰的红色文化,极希望我们政府积极重视利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在这方面想多了些,写多了些,做多了些。我在这方面不怕得罪人。因我不求回乡圈一寸土地,不求回乡做一官半职,不求因宣传红色文化和好人好事而发财致富,更不求做作为人才济济的海陆丰民意代表,只想为落后的海陆丰鼓与呼,我告诉自己,不要以小眼睛看大世界,更不要以小人腹度君子心,用我的方法,希望海陆丰人民看到机会,看到光明,希望海陆丰人民为脱贫致富应团结起来。
      陈开枝老同志,是执行中央政策的勤务员,我很敬重他能以76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为海陆丰的革命老区人民挂心奔波,这点,我会在另文中叙述。
发表于 2016-4-25 21: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埔陇宫 发表于 2016-4-22 18:35
有关陈开枝的帖子,他发了3帖,口口声声说“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感谢陈开枝”,“海陆丰人民新时期的 ...

陈开枝是谁?不知道,陆丰人只知道陈佛枝。要说扶贫,有没有林国芳夫妇捐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