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确保“舌尖安全”——陆丰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纪实
陆丰市是农业大市、鱼米之乡。近年来,该市扎实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实现了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市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创建氛围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过程中,该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长效机制,特别注重与媒体、公众的沟通。通过播放电视宣传专题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制作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现场咨询,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单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该市围绕国家“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活动主题,多次开展 “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共承诺”宣传周活动,以推动监管部门与群众间建立协同联动治理机制,确保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透明度,让公众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来。去年,该市选择陆丰市跨越种养专业合作社农资配送中心、亿辉农资配送中心、润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守法和诚信经营做得较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东海镇迎仙桥头面向社会公众,承诺积极主动承担起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该市各地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也在当地政府牵头下,就落实产品生产经营各环节主体责任进行公开承诺,向社会公众明确表态。落实主体责任部门齐抓共管该市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建立和落实“一把手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并坚持预防为主,成立了风险应急指挥部和应急管理专家组,制定了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该市每年都与各镇、场区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在国家、省、市在质量安全监测和督导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问题约谈和通报督办,并下决心硬手腕对因职责不力,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予以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此外,该市专门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将质量安全监管与产业扶持联动,规定生产经营主体一旦出现不合格或不良记录,就会被划入“黑名单”,3年内与任何项目扶持“绝缘”。该市还将监管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镇、村一级。各镇、场区也落实了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职责,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重点监督农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规范使用。建立监管体系致力标本兼治该市进行了多种探索,不仅强化“产出来”, 而且强化“管出来”,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致力于标本兼治、社会共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之路。该市在着力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监管执法能力,投资购置了气相、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建成了控温控湿检测室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监督抽查和信息通报等工作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该市通过开设举报电话和开展集中检查、突击检查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形成了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食药监、工商、质监、公安等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对动物防疫条件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经常性组织对超市、农产品市场以及培育基地和新增省级菜篮子基地等农业有效认证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或随机抽检。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基层19个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认真互动、积极配合,对各地生产基地开展农药残留速测和巡查登记,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溯源。专业服务完善病虫统防统治该市现有专业化服务组织12个,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和种植大户为主。其中,陆丰跨越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中心是规模较大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该中心人员全部持证和投保上岗,现有施药机械101台(套),日作业能力可达1800亩。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共与农户签订水稻病虫害防治协议3142份,服务范围覆盖52个行政村,签约面积达8.84万亩。该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2年,跨越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中心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组织”。同时,该市创建了两个国家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并以“百亩核心攻关田”为中心,带动“千亩典型示范区”,辐射“万亩配套展示片”,还实施“五统一”栽培管理、水稻“三控”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防控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李济超 通讯员 林俊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