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区报导 发表于 2016-9-8 12:57:47

运用法治方式 预防化解矛盾 侨区切实加强基层治理

华侨管理区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畅通基层治理有效渠道、推行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该区倒排完成了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驻点联系工作实现100%全覆盖,并常年保持“无制贩毒窝点、无黑恶势力、无制假贩假现象、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功邪教组织”的和谐稳定态势。
该区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了区、办事处、村、村民小组四级联动的基层治理机制,通过以上率下,层层传递压力、压实责任,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环环相扣,确保了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有效实施。同时,该区致力于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格局,大力推行网格化治理,将全区三个办事处9个村(社区)16个自然村划分为41个网格,每村均配备网格化管理负责人、办事处包村(社区)负责人、公安机关联系指导人、驻村(社区)治安管理员、驻村(社区)信息员,实现了“定格、定人、定责、定点”的社会治理全覆盖、社会服务零距离,让上级政策方针“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让群众诉求与呼声能“自下而上”及时、准确地传达与被掌握,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该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推动基层治理。一是抓好普法教育。该区常态化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法治教育,积极传播、推广和弘扬法治文化,下大力气培育群众的法律信仰,全力推动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类问题。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定分止争”,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二是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软法之治”。各村(社区)以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为依托,制定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等多方面的村规民约,成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红线”,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三是用好用活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该区利用上级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扎实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让司法行政业务向基层一线延伸,为群众提供可视化法律问题解答,依法维护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基层依法办事,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进程。该区还积极构建矛盾化解体系,预防、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区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面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所有重大改革组织实施、重大决策制度出台和重大项目审批审核前都积极开展风险排查评估,并制定做好群众工作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两个预案,有效预防和及时调处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新生的矛盾问题,维护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该区畅通信访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包案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和稳定情况定期研判制度、大接访制度、“一村(社区)一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方位听取群众诉求,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该区创新矛盾调解平台和方式,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巧用“妇女之家”、“归侨服务点”等社会团体,以“干部群众点对点调解”、“干部进村入户调解”、“民主协商调解会”、“律师把脉开方”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动“私事”邻里调解,“小事”社会团体调解,“大事”村、办事处、区信访局逐级调解化解机制,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用法治方式 预防化解矛盾 侨区切实加强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