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型”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吕建如成长记
时过十二载,辛勤耕耘在教学这片沃野上的他,用爱心、耐心,更用慧心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在他专心致志的教导下,所任班级的学生思想、学风正派,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而他只坚信一句话——“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他就是“广东省名班主任”——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吕建如。“我觉得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化程度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形势下,班主任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只凭老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应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班主任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三年来,经过多次的培训学习,在省教育厅思政处、省德育中心教授们的引领帮助下,我在点滴进步成长。”吕建如谦虚地对记者说。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吕建如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受到周围不同类型班主任的熏陶,在带班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突出了管理者角色,因为在周围的班主任群体里,哪个班主任作风严厉,班级管理就好、成绩就高,于是他也自然受其影响,用各种措施不断强化管理者的角色,却淡化了教育者的角色。虽然班级有起色,然而他总是感觉很累、很烦、很苦恼,他苦思冥想,却不知问题的关键点在哪。在省德育中心教授们的引领下,通过导师引导、同行交流分享,才知道自己没有处理好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冲突,甚至本末倒置了,难怪会感觉到阻力重重、压力巨大呢。他明白在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他把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著作、报刊,了解教育前沿知识以达到武装自己理论修养,定为完成“智慧型”班主任转变的第一个任务。三年来,他积极加强学习,向专家学、向前辈学。他平时坚持读书看报,向书本学、向网络学,把有用的东西收集起来,按专题进行分类保存以备研读;预备一个本子,把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摘录下来;并把剪报与写读书笔记结合,更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专业水平。向同行学、向名师学是吕建如完成“智慧型”转变的第二个任务。他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与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他还在网络中结识更多的同行,吸收更多的养分,经常参加省德育研究中心教授的讲座、每周聆听沪江CCTalk平台(互动直播课堂)直播的主题班会,再结合课题指导教授的指导,确定了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方向。 “每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都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如果能对这些进行及时的反思,找出原因和改进的办法,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会把工作中的得失,不定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在网上与同行交流。” 吕建如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常新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吕建如除了做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要求的《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体验式德育系列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作业外,还主动参与了由学校团委主持的《中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省重点课题的研究。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居安思危,改革创新》《班主任素养,需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等获省级论文三等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吕建如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促进自身对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的渴求,还能促使自己去广泛收集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扩大自身的信息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班主任参与教育科研还可以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更能加强自身在管理班级和各种教育问题中进行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实现向“智慧型”班主任的转变。爱心是班主任专业教育的核心,是“无理而妙”的智慧师爱,好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犹如春风,恬淡而惬意。教师不仅要有爱的情怀,而且要把握爱的艺术。吕建如认为爱心是“智慧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而师爱,更是“无理而妙”的机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吕建如接手的班级虽然成绩不很好,学生时不时也会惹出许多麻烦事,大小矛盾不断。吕建如认为班干部身处学生之中,对学生之间的任何信息了解的最直接、最清楚。他培养和使用了学习优秀、处事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使他们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并成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他对学生注意多表扬、少训斥,注意循循善诱。对每个学生他都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觉得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当他们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他虽然坚持对于学生有优点要给予恰当的表扬,但不会对其缺点视而不见,不作批评。相反,对其缺点会及时批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使之明辨是非。对于犯错的学生,他总是就事论事,绝不针对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给自己一双慧眼,多看学生优点、多鼓励学生,本着‘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三年来,他用爱心赢得学生、用体验式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乐意参与,并主动分享活动感悟;他利用分组管理,引入竞争等管理模式、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竞技场,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作为班主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样也是吕建如这个班主任的成长历程。期间,他曾经为“学困生”焦虑、曾经为工作中的失败气馁、曾经为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兴奋、曾经为相处中的一个个故事感动,这是一种个体与个体的平等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睿智碰撞。吕建如所带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他本人也连续二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他相信作为班主任,只要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积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工作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就一定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也一定能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陆端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