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资信 发表于 2016-9-13 12:55:20

巾帼创业不让须眉——记“新型农民创业能手”彭素丹

在陆河县河田镇圳口村,有一位从深圳返乡的女青年。她不顾众亲反对,与猪“结缘”,大办养猪场,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该养猪场肉猪出栏总量3000头,猪舍面积3600平方米,能繁母猪150头,长期存栏肉猪1400头。她捧回了亮堂堂的市“新型农民创业能手”招牌。她就是陆河县荣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素丹。
寻找成功的“密码”2008年,因生意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陷入困境,年仅26岁的彭素丹与丈夫从深圳回家乡重新创业。经过市场调查,她发现养猪是条致富的好门路。但是,农村人思想保守,认为办场养猪不适合妇女干。在她创业之初,就有人劝她找个干净的事做,可彭素丹却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回忆创业初期,彭素丹眼眶湿润。她说:“当时无技术、无帮助,也没有足够资金,办养猪场连连碰壁,非常不容易。”刚开始,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对猪的防疫工作做得不够,致使肉猪品质上不去,大大影响了销量,由于销量不理想,资金周转困难,结果猪场一亏再亏,负债累累。在“温室”中长大的彭素丹,虽然以前没有遇过风雨,但面临重重困境,却始终没有向困难屈服,没有被困境吓倒。为了尽快掌握技术,她利用时间钻研有关养猪的书籍,边实践边摸索,并经常到其他养猪场参观学习,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有时还不辞劳苦奔走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向外地有经验的养殖户取经。同时,她向亲戚朋友筹借了一笔资金,解决了经济周转困难的问题。之后,彭素丹便一门心思钻进自己的猪场,精心观察研究猪的习性,特别是观察猪患病的一些症状。她整天与猪为伴,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地努力,她终于掌握了养猪技术,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防疫措施。瞄准绿色无公害养殖养猪场初具规模后,彭素丹便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致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养猪业。在养猪过程中,为了解决猪粪便处理问题,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咨询有关专业人士,还邀请专家帮助制定最佳应对措施。然后,她耗资近百万元在养猪场地底及周围,科学建设了容积为6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但将猪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且还将其转化为环保能源,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在养殖肉猪过程中,彭素丹结合地方优势办起了饲料加工厂。她从揭阳等地拉回玉米、麦皮等原料,再采用先进技术,科学加工饲料,减少了饲料在市场流通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她注重加强对饲料的科学管理,坚决杜绝使用违禁药品和添加剂,确保养殖出来的肉猪绿色无公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她所养的肉猪产品供不应求,并被定为“免检”品。销路问题解决了,养殖场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回报社会热心公益彭素丹搞养猪致富后,不忘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她成立了陆河县荣兴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1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经常针对养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前往现场指导或者授课,切实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益。在她的带动下,多年来,很多贫困社员都脱了贫、致了富,尝到了养猪业的甜头。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为圳口村60多家农户铺设沼气管道,并免费提供沼气,每年为农户节约能源费用大约15万元;“手拉手”帮扶村里困难户,为她们送上大米和食用油;尽己所能资助附近村庄修桥、铺路,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彭素丹的爱心还倾注在教育上,她为圳口小学铺设沼气管道,每年为该校节约了费用3000多元;每年教师节,到圳口小学看望慰问教师,帮扶贫困优秀学生,并个人出资开展奖教奖学活动。辛勤的汗水,换来硕果累累。近年来,彭素丹被市关工委、妇联等六部门联合评为“新型农民创业能手”,被县评为“双学双比”优秀女能手,并被选派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此外,她创办的企业也被省妇联、农业厅,市妇联分别定为“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广东省金农工程工作站”“汕尾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朱少镇 陈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巾帼创业不让须眉——记“新型农民创业能手”彭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