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资信 发表于 2016-10-30 12:29:54

为孩子们搭起一座爱的“连心桥”—— 城区与惠州两地组织学生举行“手拉手 心连心...

为孩子们搭起一座爱的“连心桥”—— 城区与惠州两地组织学生举行“手拉手 心连心”公益活动剪影
“妈妈,我发觉您今天好可爱哦!”。妈妈听了既高兴又有点内疚地说,“孩子,对不起,妈妈平常对你态度有点粗暴,特别是在你不听话的时候,谢谢你现在的鼓励!”这是一对母子在日前“手拉手 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中,在专业义工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互动之后的对话。
这次“手拉手 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由城区逸夫中学主办、惠州启明星TA011协办。活动以促进社会“感恩、责任、奉献、和谐”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倡导社会互助的精神。整个活动利用周末一天的时间,通过一系列心理学活动的震撼式沟通、互动,为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让参与者体验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信任、欣赏、感恩、奉献的快乐。逸夫学校学生、家长、老师和义工近200多人参加。活动开始,大家在手拉手中互相认识、介绍,继而进行各种“预热”式的互动。并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都敞开了心扉进行自我表白。不少学生真诚地检讨了自己平时的行为,感恩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养育、栽培。一位男学生平时羞于表达,却在这种快乐开朗的氛围感染下,在大家的掌声中,勇敢地走上舞台,表达了自己的心里话:“爸爸、妈妈,我内心是很爱您们的,也很想跟您们聊聊天,可我就是说不出口。而且,您们平时工作忙,我就想尽量不打扰您们了,我在家还算是个乖孩子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就把一些想法说出来吧。”陪这位男同学一起过来的是他妈妈,她一听孩子这么说,马上走到台上,紧紧拥抱自己的孩子,流着眼泪说,妈知道了、妈知道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勉夫学校的黄校长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增进父母与孩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相了解、信任、支持和欣赏。并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面的联系、交流,从而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彼此促进的教育合力。而鉴于平时,一般家长在面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关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多数家长无所适从,有的仍然沿用不是打就是骂的“老办法”,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心灵上彼此的隔膜就会越来越大,沟通也变得越来越难。同样,教师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体,有时迫于教学任务,违背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造成教育与学生脱节,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出现了鸿沟。为了疏通这三方面沟通的障碍,让三方交流起来能够顺利、流畅,我们就倾力举办这此公益活动,为孩子们搭起一座爱的“连心桥”。据悉,活动引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创的体验式学习方法,通过一系列游戏、练习和分享,让老师、学生和家长犹如一个团队,相互学习与领悟。以轻松的方式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个互信、互爱的崭新关系。在自我介绍、团队风采、爸爸回来了、大小呼啦圈、风中劲草、二人对话、漫漫人生路等各种互动环节中,大家逐渐放下身份,全心投入,真正在活动中体验到各自角色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去接纳、关心和信任别人,并领悟有效的沟通方法,从而把三者的关系拉近,更好地产生了相互关怀和爱的效应。当进行到“漫漫人生路”互动游戏时,在场的所有家长都戴上眼罩,由自己的儿女们牵着手,走过摆满凳子、桌子和呼啦圈的“障碍路”。当孩子们牵着父母们走完这条路之后,所有的家长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们紧紧地拉着孩子的手,孩子紧紧拥抱着父母。这一刻,以前所有的隔阂、不解,化作了感动的泪水。“对不起!爸爸妈妈,我以前不懂事,让你们生了很多气。”“孩子,爸爸妈妈也有错,请你原谅!”……这一句句肺腑之言,让一对对父母与孩子不禁相拥而泣。不少家长感慨地说:“我以前总不相信孩子,总认为他还很小、不懂事,很多事不让他做,不敢交给他做。今天孩子带我走过这“漫漫人生路”,体验到在他的扶持下,跨过许多障碍之后的真实感受与感动,我感到孩子长大了,有责任感了,我可以大胆地信任他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觉得这次活动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式感受,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懂得了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了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也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学生、家长、老师都放下了平时的身份和角色,回到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沟通、信任、欣赏的快乐关系。最后,活动在感恩的环节中,孩子们把代表着爱的蓝丝带纷纷系在了父母、老师、义工的手上,场面热烈而感人!(来源:汕尾日报记者 郑冰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孩子们搭起一座爱的“连心桥”—— 城区与惠州两地组织学生举行“手拉手 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