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
有人说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有一句亘古名言,叫:“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说的就是表亲经过三代人的发展,会变得很淡薄的意思。比如我们跟我们的姨表、姑表之间算是第一代表亲的话,我们跟爷爷奶奶的外家的表亲就算第二代了,再往上推算就是第三代。说实在的,“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这句话确实有实践根据的。比如我去拜年,第三代表亲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进门后只见老人还认得出,跟我们互称表兄弟的,基本上不认得的。如果比较热情的,自然会相互介绍,大家认识认识,以后也知道某某人长什么样子,是我们什么亲戚。如果不是很热情的,进门后连看都不看你,直接喝他们的茶,跟朋友的关系比我们这些亲戚还亲。他的父母叫他倒茶给我们喝,才慢吞吞的倒了一杯茶放在我们眼前。见此状况,我只能对表亲说了句:“时间比较紧,我就先走了。”老人很亲切的想挽留我再坐一会儿,我说:“有来了就好,改天再来吧。”互换两个桔子,走出大门的时候其实我真想说:“明年我不来了。”
“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如果表亲关系比较亲近的,可能我们有常来往;关系比较远的话,来往会少点,如果没有一些老人家的牵引介绍,或许在路上遇到了也不知道原来咱们还是亲戚。有时候随着关系网叉开了后,自然的疏远了,又因一些老人离世后来往会逐渐变少,再往下一代就逐渐的不认得那些其实还是亲戚的人了。这就是“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诠释。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一代好贼的微博 “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这是旧时的说法。而今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二代表都没往来了。 就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表亲往来密切的话,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没有往来,第二代初了认识之外,基本没有往来了。 确实是现实生活中的诠释。 有亲变无亲,无亲变有亲。
越有钱的人越无亲,在他看来钱最亲,谁要亲近他,谁就想图他的钱。 埔陇宫 发表于 2017-2-2 09:40
有亲变无亲,无亲变有亲。
越有钱的人越无亲,在他看来钱最亲,谁要亲近他,谁就想图他的钱。
有道理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7-2-2 01:41
“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这是旧时的说法。而今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二代表都没往来了。
你说的也是事实。因为我就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亲戚多了,来往如果少了话,真的出门不相认识的。等到有机会坐下来大家一介绍才知道原来是很亲的亲戚,可彼此缺乏沟通和联系,关系就疏远了,有时候我会感觉我坐在一些亲戚眼前还比那些没有亲戚关系的朋友的关系还要疏远。 冬藏 发表于 2017-2-2 07:30
就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表亲往来密切的话,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没有往来,第二代初了认识之外,基本没有往来 ...
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我有一个亲戚结婚,我和他去派帖,来到一个亲戚家,老人是认识我们是哪个亲戚,是什么什么关系的,但是到了我那个亲戚结婚那天,我帮忙招待亲戚的时候,就发现那家亲戚的两个表兄弟在谈论,内容是这样的:“我想不起来是哪个亲戚,但是突然来派帖。既然来派帖了,我们就要来喝喜酒了。”说实在的,我听到这样的话,换成是平时的话,我真会生气,但那时候大家都高兴,喜气洋洋的,我就忍下了,也没必要弄点什么不太高兴的事出来。我听到这话后就连忙跟他们解释我们之间的亲戚关系是怎么来的。后来他们才“哦”的一声,不知是明白了还是不明白。但也算是一种警惕现象吧,毕竟关系疏远了,来往少了,也难免人家会这么说。 时候随着关系网叉开了后,自然的疏远了,又因一些老人离世后来往会逐渐变少,再往下一代就逐渐的不认得那些其实还是亲戚的人了。这就是“头代表,两代表,三代假了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诠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