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集中排查质效明显
全市去年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1478条,梳理重大线索29条,初核线索1478条,立案490件,结案44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13人,移送司法机关40人。2016年,我市积极创新机制制度,通过全面实行分片联合、交叉排查机制和挂驻督导、责任追究制度,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工作质效明显提升。去年,全市共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1478条,梳理重大线索29条,初核线索1478条,立案490件,结案44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13人,移送司法机关40人。
市委、市政府坚决履行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推进排查工作,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委、纪委履行好“两个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市纪委把排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市纪委主要领导全年先后主持召开6次工作会议,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排查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切实加强对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交叉排查深入开展我市纪委一是实施分片联合,开展交叉排查。把全市6个县(市、区)整合成4个大片区,从各县(市、区)纪委机关、派驻纪检组、各镇(街)纪委抽调精干纪律审查力量,组成21个联合排查小组,实行地域回避,开展交叉排查,破除人情干扰。二是创新审查方式。整合县、镇(街)两级纪律审查力量,由县(市、区)纪委领导及纪律审查骨干直接带领参与排查工作,点对点、手把手地进行纪律审查业务指导,较好地解决了镇(街)人员“不懂、不会、不敢”办案的问题。三是全面启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市直职能部门工作协作、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协作、市县两级联动协作三个层面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部门协作机制,全力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四是换届风气监督有效开展。将换届风气监督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工作“七类线索”中,对落实换届风气监督责任、建立换届风气监督协调机制等作出专门部署,形成换届风气监督工作强大合力。截至2016年12月底止,各县(市、区)排查出来的27条换届问题线索均已初核了结。督促指导及时到位在集中排查工作中,一是领导包片包案督导。市纪委主要领导及主管、分管领导通过电话督办、约谈等方式,督促各县(市、区)纪委认真履行排查主体责任。落实市纪委相关领导对镇(街)一级、县(市、区)纪委相关领导对村(社区)一级包片包案的工作制度,进行不定期督导。二是实行挂驻督导。市纪委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挂驻督导领导小组,下设4个挂驻督导组,由分管领导、相关室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具体负责片区的督导工作。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细化排查工作责任追究对象、方式,压实县(市、区)、镇(街)两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有效提升了排查工作效率和质量。排查质量成效明显2015年4至11月,全市共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753条。自2015年12月实施交叉排查至2016年11月止,我市新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1751条,比实行交叉排查前比增232.5%;新增初核线索2150条,比增716.7%;新增立案662件,比增254.6%;新增结案581件,比增476.2%;新增党纪政纪处分548人,比增449.2%;新增移送司法机关63人,比增787.5%,取得了明显成效。市纪委相关领导包片督导镇(街道)10个,包案线索20条,已办结线索17条,处理人员23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22人;县(市、区)纪委监察局相关领导共包片督导村(社区)50个,包案线索100条,已办结线索74条,处理人员68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58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效果明显,坚决查处了一批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6年1至12月我市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摸排线索79条,查处案件26宗,党纪政纪处分26人(次)。(汕尾日报记者 邓帼梅 通讯员 汕纪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