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日渐养成—— 市区“创文”工作述评
市区不少马路虽然正在改造,但路面的卫生状况比以前还好;有些红绿灯更新虽然尚未全面完成,但交通状况明显好转;多数综合市场虽然尚未改造,但各市场的经营秩序井然......这些悄然的变化是自近一年来“创文”工作或大力推进的结果。香洲街道通港路、城南路,摩托车乱停乱放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行人有时不得不穿行于机动车道。去年来,随着汕尾“创卫”、“创文”的不断深入推进,从扎实解决问题出发,该街道在市、区领导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一番深入整治之后,设立专管机构,对辖区所有马路进行常态化管理。他们先抓卫生、市容,实行门前“三包”。对经教育仍无视公共卫生者,坚决依规予以处罚,并在媒体进行曝光。此外,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让搞好城市环境卫生的意义和重要性等家喻户晓。不少居民因此而改变了不良卫生习惯。此外,该街道针对不少摩托车乱停乱放,经整治不久又“旧病复发”,令人行道又杂乱难行的实际,由街道综合巡查队15名队员,分工合作,反复进行巡查督促,对违规者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并向各相关商户提出具体要求:摩托车停放一要定位、二要定型。请商户务必告知上门顾客,让大家共同执行遵守,确保路道畅通,秩序井然。渐渐地,全街道的卫生、交通状况日见好转。如今市区各大小马路,都基本上实现常态化管理。市区不少马路建造规格滞后或年久老化,改造旧马路成了“创文”的重头戏。凤山街道敢于直面存在问题,率先推进这一工作。该街道三马路步行街迟迟无法实施改造,既不利观瞻,又影响商铺生意。该街道按市、区领导的要求,主动谋划,多方筹资700多万元,先后对三马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该马路路面铺设花岗岩地板砖5000平方米、人行道铺设大理石地板砖4000平方米,所有骑楼立柱进行统一装饰,马路商铺还统一制作广告字号栏,较好地展示了百年商埠的独特风貌。他们还根据汕尾市区和三马路实际,在文明路与三马路交汇处,果断拆除有碍交通和景观的小花圃,重新规划修建一小广场,并竖立一块高达五六米的景观石,镌刻由彭仕禄题书的“百年商埠”四个大字。如今,三马路步行街已初步形成。马路和大街小巷的环境卫生,事关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生活。经过长时间的全方位宣传教育和对卫生状况的反复整治,整个市区的环境卫生正逐步向好。然而,市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针对不少马路还是时不时出现乱丢纸屑、塑料袋、饭盒等杂物的现象,该区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强势狠抓路道特别是主干道的环境卫生整治。新港街道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元,清除了金海、霞洋等地卫生死角的垃圾280多车,并由街道巡查队深入各村(社区)专门清理和监督各大街小巷卫生,还不定期地组织街道干部职工对各村(社区)巷道进行打扫,为大家树立榜样。许多市民见干部如此关心群众的环境卫生,深受感动,一改以往对家门前卫生状况熟视无睹的不良习惯,主动“自扫门前雪”,纷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城市“创文”添砖加瓦。此外,该街道还组织了40名义工,时时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翻工”,尽力让城市环境更洁净。(汕尾日报通讯员 钟训成 周贵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