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到了挤“泡沫”的时候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9日电(罗琨)随着2016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北京等热点城市和部分三四线楼市依旧延续了销售火爆的态势,引发新一轮限购政策出台。市场关于楼市挤“泡沫”之辩再次升温。现在是否已经到了挤“泡沫”的时候,怎样挤“泡沫”才能挤而不破,是这场辩论中最热的话题。时机之辩:现在挤“泡沫”不是时候?
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已经显现,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去库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带来了新一轮房价过快上涨,引发泡沫风险隐患的问题。
王微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从去年“9 30”以后的限房限贷限购等政策来看,实际上都是控制需求,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导致未来泡沫风险更大。“所以我认为,不是挤泡沫的问题,而是防止泡沫进一步膨胀的问题。”王微指出。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的观点更为直接。“(中国楼市)当然有泡沫,而且早就应该挤了。”他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说,“但是现在挤也不是时候,房地产税的出台也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经济状况不太理想,去挤房地产市场泡沫也有一定问题。”
海闻进一步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的泡沫并非房价,而是空置率的问题。从长远的房价保护来看,要解决空置率,要把资源浪费的这些泡沫挤出来是最关键的。“三四线城市的空置率很高。如果真的有人去购买(用来自住)没有关系,但是有的人买房是为了炒,这就是泡沫,一定要抑制住这些炒房行为。”海闻表示。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从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空置率、去化周期等指标来看,当前存在一定房地产泡沫,但区域分化较大,一线楼市存在价格泡沫,三四线则存在库存泡沫。当前中国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的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方法论之辩:房地产税方能标本兼治?
房地产市场泡沫应该怎么挤?受访的多名专家均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房地产税被一些专家视作治本之举。在海闻看来,房地产税的出台才能真正标本兼治。“美国的房地产税是比较重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没有人敢在夏威夷买一个房子放在那,只为一年去度假一次。但是现在在海南,很多人买了一套房,一年就去度假一次,而且这还不是炒房。”
至于那些真正在炒房的人,海闻认为对这些人征收房地产税更为必要。“那些手里有200套房子的人,一年征收1万元房地产税,一年要交200万税,他怎么敢hold(持有)住200套房?”海闻说。
与海闻持相似观点的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他近期撰文指出,房地产税并不是为了“打压房价”,而是要对人们的房地产投资行为起到调节和引导作用。具体来说,出台房地产税,就是要提高房屋占有、使用和交易的成本,让它远远大于物业费和银行贷款利息,把房地产的泡沫挤压出来,把房屋所有者的第二套房、第三套房甚至几十套房都“挤”出来、“逼”出来,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土地或者建筑的情况下,增加房屋供给。
王微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房地产税仍在认真研究,因为涉及到立法问题,所以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大讨论来最终颁布实行,是需要一段时间和程序的。她同时也指出,对于住房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建设,要考虑多个关键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等;二是构造多层次住房市场体系,除了新房,还有二手房和租赁市场;三是财税和金融政策保持中性合适的调解;四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五是探索中国特色、可支付的、满足低收入住房要求的住房保障体系。”
王微强调,下一阶段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是协调区域政府和市场,打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围绕周边中小城市,加快交通和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来进一步提高中小城市吸引人口和房地产发展的能力。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则认为,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建立产销机制。需求一般有三个部分:一是刚性需求,二是投资,三是投机。对刚需基本需求要保证,对投资要合理引导,同时抑制炒房投机行为。
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表示,房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办法供应足够的土地,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市场的刚需以及改善型需求非常庞大。“我觉得很好的一条是,中央政府给了地方政府的权,让地方政府自己去控制,承担责任。”罗康瑞说。(中新经纬APP)
(作者:罗琨) 来源:中新经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