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3092|回复: 0

[陆河] “闻到擂茶香 想起家乡亲”—— 访台湾宗亲文化交流行领队、陆河籍台胞范成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4 14: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护硁村范仲淹纪念馆,原名麻埔祠。在春日阳光映照下,这座有着615年历史的古祠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不久前,回到陆河县水唇镇护硁村的台湾宗亲文化交流行领队、陆河籍台胞范成祥先生,在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访谈。

记者:范先生此行回家乡参加“两岸一家亲”陆河擂茶比赛——汕尾陆河和台湾新竹文化交流活动,我们的话题就从“陆河擂茶”说起吧。

范成祥:由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和陆河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水唇镇政府主办,陆河县文化馆、水唇镇护硁村“两委”协办的“两岸一家亲”陆河擂茶比赛在我的家乡举行,有来自台湾新竹和陆河水唇镇及护硁村20组成员参加。听说,此次台胞回家乡参加擂茶比赛尚属首次。亲切的家乡人、浓郁的擂茶香,让我们倍感温馨。

“擂茶”是陆河的代名词。通过擂茶比赛,进一步加深了两岸亲人的感情。我们移居台湾的陆河人主要分布在新竹、台北、桃园、花莲、苗粟等地区,大约有20多万人,其中护硁村就达10多万人。得知这次要回家乡参加擂茶比赛,大家纷纷踊跃报名,参赛人员最大年龄82岁、最小20多岁,还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专门从美国“飞”回来参赛。在家门口亲自品尝家乡的擂茶,对于我们这群游子来说,足足盼了半个多世纪!

记者:陆河擂茶与你们的“台湾擂茶”相比,你觉得有什么区别?怎样把擂茶文化发扬光大?

范成祥:一闻到擂茶香!就想起家乡亲啊!

从工具上看,台湾擂棍比家乡短,擂钵比家乡小;从食材看,台湾筛选优质青草中草药,搭配茶叶及花生、芝麻等优等坚果类;制作方法也不同,台湾擂茶在擂茶过程中不渗水,擂茶时间相对比较长且注重擂细,渣料是不要的(不吃),口感比较清淡微甜。总之,台湾擂茶讲究“精致”且已进入商业化,在台湾吃擂茶相当于吃点心、喝咖啡,不像家乡陆河,家家户户都有擂茶,在谁家都能吃到擂茶。

台湾擂茶,根在陆河。这次回来参加擂茶比赛,最终目的还是回来寻根问祖。在台湾,我们吃擂茶时多少会勾起乡愁,回来寻根是我们的夙愿!通过参加这次比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觉到了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陆河是擂茶的故乡,在这里,擂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色文化,吃“陆河擂茶”已成为一种优雅惬意的生活方式。我们生活在台湾,要让“陆河擂茶文化”世代传承下去,今后要多带些年轻人回来参观、学习、交流,让陆河擂茶这棵“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让特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记者:听说范老你30年来一直奔忙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两岸搭起民间文化“桥梁”,你有何感受?

范成祥:我们不论走多远,都心系故乡。水唇镇护硁村是我的家乡。我在台湾出生,今年60多岁了。我们常回家,就是要带动更多的人包括下一代人常回家。因为根不能断、亲不能忘!常联络感情,情才会根深蒂固!

我1988年作为第一个参加广东省台湾祭祖访问团的成员之一,踏上故乡土地,至今已快30年啦!年年都回家,最多一年回来6趟。多年来,我目睹并见证了祖国发展壮大富强的历程,亲身体验并感受我国的人文历史,增进了对大陆的了解,激起对故乡的深深眷念。正如此次比赛的主题“两岸一家亲”,我乐意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服务、为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服务。


微信图片_20170414094225.jpg

图为由范成祥先生带来的台胞选手范光能等人在比赛现场擂茶,供人品尝。(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芮冉庶)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实践队开展公益电商直播
[汕尾资讯] 从“绿叶”到“金叶”的蜕变之路——陆河全链
[汕尾资讯] 陆河县河口镇:多元发力讲好人大故事 履职声
[汕尾资讯] 陆河开展“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活动
[汕尾资讯] “公益体彩 乐享银龄”徒步活动在陆河共光村
[汕尾资讯] 陆河交警进校园宣传交通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