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南昌起义先辈的后代组成“八一征程寻访团”到海陆丰活动侧记
夏雨伴着阳光时下时停,带来一阵阵凉爽的气息。由部分南昌起义先辈的后代组成的“八一征程寻访团”一行30多人于4月19至21日抵达海陆丰,寻访当年南昌起义辙退至海陆丰时所留下的足迹,同时参观了一些重点的革命遗址,进行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活动。并得到海丰当地志愿者、黃羌老区群众、彭湃烈士后代、海丰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部分南昌起义先辈的后代开启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八一精神,代代相传”的寻访八一征程活动。该活动由陈赓大将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陈知庶担任团长,原贺龙将军领导下的二十军特务营第一连连长黄霖之女罗解难任执行团长的“八一征程寻访团”从武汉启程,抵达南昌,再南下潮汕到达海陆丰,经广州最后登上井冈山。
海陆丰,原来是这么了不起!
该团于19日下午从汕头到达陆丰金厢海湾,参观了周恩来、聂荣臻、叶挺等领导人抢渡香港的海滩遗址,当晚在海丰莲花山庄举行简单的茶话会。
翌日参观了海丰黃羌镇双圳八一学校、参加海丰县苏维埃秘书陈娘仁烈士故居奠基仪式、到朝面山参观红二师成立旧址(南昌起义部队改编地)、四十九团成立旧圵、为黄羌烈士墓(葬有南昌起义军的黄营长和周连长)敬献花篮,并参观南昌起义部队打响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第一枪的旧址黄羌圩、黄羌红军医院旧址、徐向前住地旧址、黄羌乡苏维埃政权成立旧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区黄羌革命史馆、一等革命根据地黄羌老区石山村等地方。
在石山村,当地群众以“咸茶”招待这一群从远方来寻亲的客人,一起吃茶叙旧,气氛十分亲切、融和。
该村是著名的红色堡垒村。1957年,为表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地区,党中央决定评出一批“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游击区”。并根据这些革命根据地、游击区的活动时间长短、贡献大小、损失多少、干部群众的工作表现等分为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经过严格评选,该村当之无愧地被评为“第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此仅举一例:抗日时期,以曾生为首的抗日部队来到该村“避难”,在国民党顽军戴可雄、罗鸯钟铁肩和钟超武、高潭江金英的眼皮底下,没失一兵一卒,没丢一枪一弹,奇迹般安全度过了九个多月,安全离开石山村,踏上重回惠东宝抗日的道路。正因该村群众的大掩护,保护了党在华南地区的抗日骨干力量。曾生对此曾感慨地说:“石山人民是真正的镰刀、斧头!”
当晚在莲花山庄综合楼观看大型文艺晚会:“难忘红色海陆丰(三)”——《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市老促会会长王世顶,海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卓凛波观看了晚会文艺表演。
晚会的主题是歌颂红色革命,多为原创歌舞。其中一首朗诵节目《您的首长派人来了》是一首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散文诗,作者是当地一位外出乡贤罗如洪,描写的是一家三代为一位红军小战士守墓的动人故事,其情节感人,朗诵者声情并茂。寻访团的“红二代”们听了很受感动,特别是革命后代陈知庶少将看后立即建议为故事的主人翁18岁就牺牲的外籍小红军重修一座坟墓,并立即带头捐款,寻访团的成员纷纷响应,一下子就集到了几千元,直接交给故事发生的所在地国营黄羌林场有关负责人,委托他们为牺牲的小红军重修墓地。
21日,该团参观了由革命后代黄晓勇创办的老区绿色企业一一广东莲花山生态茶园。黄晓勇的祖父是土地革命时期参队的,父亲黄协参加抗日,生前任汕尾市区“两纵”联谊会会长,因而黄晓勇对红色革命有着很深的情结,热情接待了亲如一家的“红二代”们,并举行了赠送“红色纪念茶”仪式。之后,当一行人前往“莲花山红军烈士陵园”敬献花篮时,晴朗的天空突然大雨如注。一位“红二代”轻声地说,父亲的战友们,我们来看您们了,这里青山绿水,也是一个开遍英雄之花的革命老根据地,在此,正是青山埋忠骨,您们安息吧!不久,雨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雾,使潮湿的空气暖和了起来。
接着,参观了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纪念馆、海丰县城红场、红宫和彭湃故居。
该团的成员在海陆丰参观了他们的父辈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并听了过去发生在那些革命遗址的悲壮故事之后,感慨万分,不少人表示以前虽然有听说过海陆丰这个名字,但还不太了解它过去的革命历史原来是如此的辉煌,这里的群众,真是了不起啊!
原来,在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不少人不了解南昌起义辙退时部分人员也辗转到了海陆丰,并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海陆丰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不忘初心,他们做出了榜样
陈知庶少将高度评价了海陆丰对中国早期革命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创建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并真诚地向海陆丰广大的人民群众表达崇高的敬意!他说,正因为当地广大群众无私的奉献,他们不顾身家生命、不怕艰难牺牲,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我们的革命事业、全力掩护我们的军队和领导,才使南昌起义部分队员辙退到这里的安全得到保障,才使南昌起义后的革命火种在这里燃烧不灭。我们在寻访的过程中也听了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摧人泪下,更深切地感受到海陆丰人民群众是多么好的群众啊!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区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把我们的老区建设得更好,生活更幸福!
革命后代罗解难激动地说,我们的父辈都参加了南昌起义,所以我们就想重复他们当年所走过的路。我父亲也曾写过一本叫《从武汉到潮汕》的书,里面详细记述了他随起义部队辙退到潮汕一带的战斗经历。我们现在来到他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心情很不平静,一想到当时革命处于低潮,形势那么恶劣,可是他们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坚持斗争到底!如今,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存在了不少问题,如腐败的现象就很突出,不仅破坏了社会风气,抹黑了我们的红色政权,更败坏了我们党的形象。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寻访活动,一是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学习,二是我们也是一支宣传队,要不忘初心,发扬革命精神,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反腐倡廉做一些努力吧!
原外交部副部长徐以新之子陆放(随母亲陆红姓)说,他父亲当时任南昌起义总指挥、二十军军长贺龙的机要秘书。当年,他也是随部队撤退至海陆丰再乘船去香港的。
陆放,这位被人称之为专注于学术的“红二代”,出生于延安的窑洞,毛泽东、周恩来都给他送过洋奶粉。五十年代,陆放因为父亲担任驻外大使,他在陈赓大将等人的家庭一住就是9年。七十年代,他在中国数学之父华罗庚引导下,走上了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和创新之路。
陆放说,我们虽然是“红二代”,可父亲对家人要求可严了,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一直是父亲“身教重于言教”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先后几次将大房子让给了其他更需要的战友或同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相关规定,父亲几次可以提薪,但都被他拒绝了;1966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后,父亲送走外宾后,经常叫司机抓紧回到车队,自己选择走路回家;在外交场合衣着讲究的他,在家时衣服领子破了个大口子也舍不得扔掉,一条毛巾用了十多年。而“我母亲比父亲还革命!”陆放打趣说。母亲陆红是大家闺秀出身,但为了节省全家开支,家里不请保姆,自己打理各种杂务。从叙利亚回国的三年,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工作,把国家发的三年工资全部当成党费上交了。父母是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的,他们多年来还用省下的工资资助过二十多个亲戚的孩子。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都是不敢忘本的。所以,这次寻访团倡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八一精神、代代相传”,我们是深有感触、积极响应的!
年已七旬的陆老精神矍铄,他说一路走来,深深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热情,看到老区的发展、变化这么大,感到十分欣慰!
而寻访团的另一位成员周凭栏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周肃清是湖南益阳县人,其父于1926年8月在北大学习期间投笔从戎,南下广州参加革命;并于1927年2月,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加入了共产党。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初,他是中央派到福建的第一个中央巡视员,并在福建省委担任了军事运动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后任山东省军委主任。1928年底,周肃清由中央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周肃清旗帜鲜明地与王明宗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即使是非法监禁、流放北极也不屈服,宁折不弯,表现了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崇高气节,被喻为现代“苏武”。
周凭栏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就常常想起父亲在世时给我们讲述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往事,尤其是父亲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的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历——
起义军在汤坑兵败后退出潮汕,向海陆丰撤退。在普宁县的流沙镇乌石地区又遭伏击,伤亡惨重。兵败后,周肃清指挥着剩下的百余个党团员和官兵,抬着发高烧的周恩来向陆丰方向前进。当渡过一个海峡时,天色已晚,忽然枪声四起。当时周恩来流着眼泪对周肃清等人说道:“同志们顾不得我了,就把我放在这吧……”周肃清和战友们怎么能把周恩来放下不管呢?周肃清怕他出意外,于是下令六团一个营长带领大部分同志去迎击敌人,自己和周恩来的秘书及几个抬着他的士兵保护周恩来先走。身边子弹嗖嗖擦身而过,极为危险。突然有个抬着周恩来的士兵要放下担架逃跑,其他几个士兵见状也犹豫着想跟着走。情急之下周肃清拔出手枪对着那个士兵说:“谁敢放下恩来同志逃跑,我就毙了他,我就和他拼命!”几个士兵站住犹豫着。周恩来烧得牙齿直打颤,结结巴巴地说:“肃清同志,不要管我了,放下我走吧……”周肃清听到这眼睛通红,泪水打转。他冷静下来说:“大家再坚持一下,等把敌人击退了,要走的,我们会发路费送行的。”这时,同志们打退了敌人,又跟上来了。到了甲子和碣石之间的一个海边乡村,海陆丰东江农民运动领袖杨石魂和周肃清等人取得了联系。杨石魂说:“由陆丰到海丰的路被敌军截断,到海丰已无路可走。”发着烧的周恩来气喘吁吁地说:“愿意继续革命的,现在分散到上海、香港去找党的组织;不愿意继续干的,可以领钱回家……”能坚持到这时候的几十个人,哪里会有人愿意脱离革命?于是周恩来让秘书给了大家去香港、上海找党组织的通信地址,还把剩下的钱都分给了同志们。病中的周恩来则由几位熟悉本地的同志掩护,并在当地养好病再转道香港。临别,周肃清使劲握着周恩来的手哽咽着说:“恩来同志,千万千万要保重啊!”周恩来虚弱地说:“肃清同志啊,谢谢你一路的照顾,后会有期!”送走周恩来后,周肃清和几位同志,几度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撤退到了香港……
今天,当周凭栏一路随团来到陆丰金厢镇海滩的“周恩来渡海处”参观时,周老激动地说,感觉犹如穿越了时空——当年,他们乘坐一条小木船在茫茫无际、波浪滔滔的大海中“偷渡”香港……我们无法想象、难以形容这是多么惊心动魄、非常危险的事情,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毅力和意志,去面对与驾驭旧世界里这些无数的风险?!如今,我们踏着父辈的足迹,回顾过去、缅怀他们,不忘来时之路,就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前行……
(郑冰利文/图)
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 不忘革命情,继续干革命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4_102:} 为了更好的前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