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散文/ 端午粽香,蛙鸣如诗
本帖最后由 月落静池 于 2017-5-22 08:44 编辑夏日的县城里,霓虹闪烁的夜晚让人莫名地喧嚣和烦躁。我住在城郊结合部,常常听到那如歌似吟的蛙声,见到那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小沟一夜深三尺,便有蛙声动四邻。”小水沟在我居住的小区东南边,沟里还铺着一些鹅卵石。雨后,小沟里的水好像真的深了三尺。晚上,满沟尽是欢快的蛙声。蛙声,成了夜晚的鼓点。不知道是哪只青蛙带的头,也不知道它们是在哪个时候约好的。
小水沟通往墙外一条大渠。天晴时,沟里的水捉襟见肘,只要一段日子无雨,小沟就穷得底朝天。天下雨了,沟里储积些雨水,就能富裕几天。小沟里生活着不少青蛙。青蛙虽属两栖动物,但断然是离不开水的,白天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踪影,一到晚上,咕咕呱呱,此唱彼应,热闹非凡,蛙声传遍整个小区。
顺着院墙侧门,在长满青草的水渠里,隐隐看到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摇着尾巴,圆圆的小嘴一张一翕,游来游去。渠边长满杂草,因为有水的浸润,这里便成了青蛙休憩的好去处。倘若有脚步声从渠边走过,蛙们便“噗通、噗通”跳进水渠,或用鸣唱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蛙声清亮,脆生生,圆润润。青蛙是可爱的,勤劳的,也是勇敢的。有资料记载,一只成年青蛙每天要吃掉六十到一百只害虫。可以想象,每当乡亲们背着农具从田间小路上回家时,听到蛙声,想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会激荡起对青蛙的感谢喜悦之情。蛙鸣如诗,伫立窗前,或躺在床上,蛙声把我送入梦境。蛙声里,我闻到稻花香,荷叶香,看到农田,月色,流萤……“满池月色如霜白,一片蛙声似雨来。”蛙声如雨声,节奏和韵感中饱含了多少诗情画意。
只要用心去听这蛙鸣,就能感受到青蛙们的那种欢愉。蛙声越浓,丰收就越有希望。在一些清词丽句中,有阵阵蛙声入耳,一派草色入眼。令我感慨系之的是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还有陆游的《秋思》:“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诗中都饱含了诗人对农事的感怀和对蛙鸣的拳拳之诚。 乡村多池塘沟渠,有的青蛙从水里钻出来,肆无忌惮地伏在路边的草丛里,大声鼓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常能见到那些瞪着晶亮的大眼睛,披着绿外套的小家伙,挡在道上,静静地与你对峙。人走近了,它才一蹬腿,跳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消失在池塘里,留下层层的涟漪。
春末初夏,乡村夜晚的静寂,便被恢宏的蛙声打破,也不知从哪一个角落、哪一个方位先传出一阵“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整片田野便沸腾起来,身前身后,或远或近,青蛙在演奏它们精美绝伦的交响乐。
蛙声能够诠释一切。它像一个过滤器,滤去白天的繁噪。这个时候,我会滋生一种错觉,仿佛面对着一个崭新的意境;又像是和尚在念动咒语,言词之间,有对害虫的涅盤和超度。
蛙声是永恒的。尽管今夜的蛙声没有往昔的磅礴恢宏,却错落有致。入睡时,很期待那种天籁之音的陪伴……蛙鸣如清风细雨,拂去心中的郁结,拭掉胸口的烦闷,给我一个绿色而平和的心境。
端午的风骨
龙舟荡起江水的秀发 江水敞亮微笑的肚皮 那涓涓情怀啊流淌两千三百余载
《离骚》里的香草美人 倏尔不见 香包里淡淡的草药香还有江边的故纸堆已经泛黄 喝一杯雄黄酒吧 吟几句不大懂的《离骚》喝着喝着慢慢沉醉读着读着慢慢懂了浸泡揉搓蒸煮粽叶包裹着糯米去掉戾气成为屈原一样粘糯可人淡然入世的粽子
【作者简介】 曾海波,云梦人。孝感市作协会员。农学院、林业系特产专业毕业。因病离职。爱好写作,2016年出版个人散文集《激活春天的按钮》。在《湖北日报》《孝感日报》《甘肃日报》《楚天都市报》《南昌日报》《蚌埠日报》《潮州日报》《防城港日报》《梧州日报》《滁州日报》《鹤岗日报》《渭南日报》《汴梁日报》《农村信息报》《劳动者报》《孝感晚报》《大同晚报》《江海晚报》《云梦报》及《湖北审计》《黄香故里》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300多篇。更多精彩请扫描关注“博采书窗”原创公众号
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5/21/165947hrfjtb55trkkkgrb.jpg
图文并茂{:5_142:} 漂亮{:5_148:} 完全值得一读{:5_148:} {:5_142:} {:5_142:} {:5_142:} {:5_142:} 有的骚{:5_14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