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700多年历史的迎仙桥桥面期待修缮和保护
迎仙桥为陆丰东海镇内主要交通桥梁,横跨东河,连接新旧两圩,贯通陆城南北,“仙桥夜月”乃陆丰八景之一。传说桥名来由于古时造此桥时,为迎接仙人常临人间驱邪造福而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迎仙桥于一九九零七月动工重建为三孔石拱桥,桥面都是石板铺成,日经年久的,现在已经有部分的石板破粹、松动,还有一块石板全没了,留下一个坑,让过路的行人和车辆都得注意闪避。隐藏着交通隐患,破粹、松动的石板不及时修缮会带动大面积的破损。据介绍现桥荷载可达10吨,只是不知道有时候桥面被当做停车场的时候足足有十辆小车停在上面,这样不知道能不能承载?希望能够及时得到修缮和保护。
迎仙桥始建于宋宝祐甲寅年(公元一二五四年),据《陆丰县志》记载:“邑南门外当新旧圩间长一十三洞宋宝祐甲寅知县肖泰夫建”。当时为十三米洞木桥。清康熙元年被焚毁,康熙八年修复。雍正四年被洪水冲跨,群众捐资修筑成为九孔石板桥,两旁翼以石栏。乾隆八年石板折断石栏堕入水中,桥面代以杉板,翼以木栏。乾隆九年端阳节赛龙舟,人看龙舟,争先拥挤,杉板木栏损坏,造成桥断人溺重大事故,群众又捐资重新修建,桥墩用花岗石砌成,桥长68米,构造比较坚固。一九三四年为适应通车需要,桥面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宽4.9米的九孔桥。抗日战争曾遭日机轰炸,解放后,一九六九年,再次改建加固,桥两侧各加宽1.75米为人行道,旁设栏杆,两端各填去一孔,修建成现在的长52.6米,宽8.9米的六墩七孔桥,桥下常水深2米,荷载汽车可达10吨,坚固美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迎仙桥于一九九零七月动工重建。新桥于一九九一年二月竣工。现为三孔石拱桥,长52米,宽18.8米,总造价150多万元,其中东海镇东兴实业集团公司捐资80多万元。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为该桥题写了桥名。 该修 希望能够及时得到修缮和保护。{:5_142:} 希望能够及时得到修缮和保护。 {:5_142:} {:5_142:}{:5_142:}{:5_142:} 本帖最后由 风在边缘 于 2017-6-25 22:54 编辑
{:5_15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