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挑战政府权威 还是在嘲笑官方言而无信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8-27 12:42 编辑是挑战政府权威 还是在嘲笑官方言而无信
陈治赠 2017年8月27日
大概从2015年底开始,一场以“拆两违”、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和整治占道经营为重要内容的“一号工程”,以前所未有的滔滔之势,席卷汕尾全市。近二、三年来,“一号工程”几乎成了官场、民间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号工程”,其目的是要重塑地方文明。这是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仗”,容不得半点虚伪和造假。官方千辛万苦,轰轰烈烈的各项举措,赢得了上级政府的赞许,成果有目共睹。
为什么文人荟萃的官方舆论,以及某些半官方的民间写手,不敢推出诸如“十大成果”或者“百般变化”之类的溢美之辞?原因在于一阵风的改观,抵挡不住朝夕的反复。
这就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什么是重塑地方文明?
所谓重塑地方文明,实质就是遏止、淘汰陋习,树立、巩固良俗,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公德的新秩序。而要完成这一工程,主力是民间而非官场。以历史上的集市为例。
海陆丰大地历史上是奉行“三日一巡墟”。何时建立这一良俗?很难考究。有据可查的是梅陇于清康熙十八年正月二十开市,确立三、六、九日为集市日,并划定了米街、草街、鱼街等不同农副产品交易区。为构建这一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公德的新秩序,古代梅陇的徐氏家族修建了“徐厝桥”(又称桥头桥),李氏家族修筑了“李厝坣”(路)。那个时候,既没有交警巡路,也没有城管执法,更谈不上级政府的指示,古邑海丰县(含陆丰)的官太爷也只有一个。海陆丰大地历史上奉行“三日一巡墟”的良俗新序,完全是民间力量支撑,公众的参与和衷心的拥护。
笔者没有提倡“三日一巡墟”的妄图,现实社会追求“顿顿鲜”,“三日一巡墟”作为旧例,淘汰势所必然。之所以要以“三日一巡墟”为例,是恳请官民共同探讨。为什么地方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惠民举措,民间的掌声,却是疏疏落落,甚至可能是抵触?为什么重拳之下,诸如占道经营、乱掉垃圾的不良陋习,顷刻之间又死灰复燃?如不探讨一个万全之策,“一号工程”有可能是一个“烂尾工程”,几年的心血必将付之东流。
附图(个例)是文题的注释,也希望能对社会有点启示。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还是把告示牌拆了吧!就连乱倒垃圾都整治不了,谈何创文、创卫! 爱情一阵风{:5_154:} 有网友问我,为何不给丢垃圾者留影?我说,告示牌写明,摄像曝光是镇宣的事。
我能做到的是,在图片中冒烟处淋上矿泉水,防止发生明火,以避免危及变压器。
多谢网友关注!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8-27 17:00 编辑
老知青 发表于 2017-8-27 13:00
还是把告示牌拆了吧!就连乱倒垃圾都整治不了,谈何创文、创卫!
好在有环卫工人擦屁股。{: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8-27 16:57 编辑
风在边缘 发表于 2017-8-27 14:43
爱情一阵风
失恋不轻松。{: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应该是许多市民养成了坏习惯了把某些地方当成垃圾站点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8-27 17:29 编辑
静静的一天 发表于 2017-8-27 17:21
应该是许多市民养成了坏习惯了把某些地方当成垃圾站点
是挑战政府权威, 还是在嘲笑官方言而无信?
是官场后劲乏力,还是民众素质太低?
这是需要探讨之处。
多谢关注!
刚获得省卫生城市称号,还有许多路要走。 叶晓东 发表于 2017-08-29 10:48刚获得省卫生城市称号,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更多的话要说。多谢关注。 省有人了查就开始扰民,装模作样的做,假。这样的相关部门。谁放在眼里?敢不敢领着省领导真的转转。而不是去指定地点参观? 汕尾一人 发表于 2017-8-29 16:45
省有人了查就开始扰民,装模作样的做,假。这样的相关部门。谁放在眼里?敢不敢领着省领导真的转转。而不是 ...
多谢关注。{: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8-30 23:43 编辑
是挑战政府权威, 还是在嘲笑官方言而无信?
做不到的话不要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