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南湖留功德 情系古邑谱新章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11-7 09:36 编辑整治南湖留功德 情系古邑谱新章
——家乡文明建设的探讨(7) 陈治赠2017年11月7日
海丰县委、县政府决心斥巨资整治县城南湖的蓝图绘就,坊间议论纷纷。有人坚信,传言也应运而生,称:不仅要整治南湖,而且要搬迁海丰中学,兴建“南湖公园”。有人持疑:又是在画饼充饥。
难怪坊间传言。海丰县县城三镇百万人口,至今没有一个集悠闲、娛乐、观赏为一体,名副其实的人民公园。烈士陵园、红场、文天祥公园成了周边居民晨运、闲步的主要去处。
谁都清楚,烈士陵园是忠魂安息之地,应该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到陵墓活动,是去拜祭英灵,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哀思,继承遗志。红场是历史文物,要旨是保持历史原貌,让后人了解革命的历程,牢记先辈的光荣。文天祥公园可以说是古邑历史的缩影。从五坡岭凤凰筑巢(地名形成),到一饭千秋,再到名人荟萃,谱写了一部跨越时空、石破天惊的历史长诗。
烈士陵园、红场、文天祥公园堪称圣地。将圣地充当劲歌、漫舞、戏嬉、打太极的悠闲、娛乐场所,似乎是骚扰忠魂安息,对英雄们的大不敬。传言兴建“南湖公园”,是向往、是追求,是中华梦的片断。
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见证。由于时代曾经的短视,历史遗迹为地方的建设让路,海丰县城现存的历史文物所存无几,抢救性的修复步伐迟缓,好事多磨。社会强烈要求整治南湖的呼声如潮,官方回应乏力。修复龙津古桥高调经年,修复方案至今仍待字闺阁。南湖的整治会挺身而出,昂首阔步?有人持疑不是没有道理。
南湖俗称“南门湖”。据《海丰明清三志》:南湖兴工开凿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竣工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何跨越两朝,历时59年?不是工程浩大,而是事出有因。究为何因?原貌如何?有待地方史家赐教。
《海丰明清三志》记载,南湖“为县治明堂积潴”。与谢道山塔同时倡筑。“湖水渊涵,塔峰耸翠。洵一邑大观”。也就是说,南门湖与道山塔相映成辉,构成古邑胜景。又恰似“墨池、笔峰”,珠联璧合,福泽古邑,英才辈出。
“南湖水深深,个奴仔(儿童)去载金” 的传唱,凸现了南湖的珍贵。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南湖水可以食用。七十年代,南湖水清澈依旧。如今竟成一潭死水,恶臭扑鼻。历届政府曾对南湖多次整治,可惜成效不佳。南湖的荣辱盛衰,见证古邑的风风雨雨。
目前,南湖整治工程已有序动工。县公用事业局为责任人。计划引来青年水库水,重修排水系统,筑九曲桥。南湖新貌呼之欲出,民间溢美之声四起。盛赞海丰县委、县政府传承、弘扬了古邑的历史文明。感谢汕尾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斥巨资、大手笔、不动摇整治南湖,只有对古邑情深意重之贤彦才有魄力,才敢担当。
海丰县是汕尾市的发祥地。南湖兴筑之时,现汕尾市范围都是海丰县的辖地。不管区域重划、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丰县始终是汕尾市的根本。整治南湖,使之重焕异彩,无论是用现代理念还是用传统思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启点,带来汕尾市全境的振兴。
整治南湖,是将19大关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精神落地、开花、结果。海丰县委、县政府整治南湖的举措,更显得难能可贵。
邑人期待着手修复道山塔。“湖水渊涵,塔峰耸翠”。不仅是汕尾市构建时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千年古邑复兴的功德碑。
祝愿南湖整治成功!
图1、南湖新貌。图2、重置排水系统。图3、九曲桥桥墩清基。
http://www.swsm.net/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5_142:} 11 {:5_142:} 邑人期待着手修复道山塔。“湖水渊涵,塔峰耸翠”。不仅是汕尾市构建时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千年古邑复兴的功德碑。
从五坡岭凤凰筑巢(地名形成),到一饭千秋,再到名人荟萃,谱写了一部跨越时空、石破天惊的历史长诗。{:5_142:} 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见证。{:5_142:} {:5_142:}{:5_142:}{:5_142:}{:5_142:} 南湖的荣辱盛衰,见证古邑的风风雨雨。斥巨资、大手笔、不动摇整治南湖,只有对古邑情深意重之贤彦才有魄力,才敢担当。
感谢各位网友关注。 “湖水渊涵,塔峰耸翠”。不仅是汕尾市构建时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千年古邑复兴的功德碑。
再次感谢各位网友关注。 为楼主的说辞点赞{:5_142:} 我不是故意的 发表于 2017-11-10 15:41
为楼主的说辞点赞
多谢!{:handshake:} 祝愿南湖整治成功! 前日,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官网发布《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在“严格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行为”的内容中,明确强调向广场舞健身活动中出现的四类不良现象说“不”,其中包括不得在烈士陵园等庄严场所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不得通过广场舞健身活动非法敛财、传播封建迷信思想;不得因广场舞健身活动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学生上课和居民正常生活;不得因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卫生和公共场地设施,扰乱社会治安、公共交通等公共秩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