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 发表于 2018-3-3 16:35:19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发挥作用的现代因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仁爱精神。孔子讲的“仁者爱人”具有两种内涵:爱人;爱他人而不伤害他人。孔子讲的仁,这个字的构成,由二人组成,意思是我之外还有他人,既然是两个人的组合,是讲人群,而不是讲单个人,在群体之中,以互助互敬为伦理准则,所以孟子讲仁政社会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自家人,同时关爱他人。仁者爱人,另有这样的内涵:不伤害他人,一定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待人要宽容、宽厚,利己与利他相结合(利他含有利己的因素),尊重他人与自尊,别人也就不会怨恨你,共事双方要“双赢”,共事多方要“共赢”,反对绝对的利己主义,发扬乐善好施的利他精神,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因素。“仁”学富有理性,可以视为社会规范、国家关系中规范准则,以国家间和平相处为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给世界的反对强权政治、种族歧视、恐怖主义等的思想武器。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其他文化中同样倡导仁爱精神,愿人类能够实现这种理想。
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人与万物,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理所当然要敬天、畏天,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衍化出“天人和谐”,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相处,不能讲征服与被征服。正确的态度是敬畏自然,力求认识自然规律并顺应它,获取其利益,减少它的灾害。
三是中庸理念。前面讲“天人合一”是宇宙观,中庸之道以之为理论基础,讲究“用中”,处事中正平和,为政“执两用中”,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是道德标准更是伦理践履之学。乾隆帝反复说“治天下之道,贵在其‘中’”,“以中平之道治天下”,他认为康熙帝实行的是“宽仁”政策,雍正帝施行的是“严猛”方针,他追求的是“宽严相济”的境界。运用中庸之道,能够审时度势,根据社会情况采取相应治理方针政策。
四是重视教育。中国古人重视教育,取决于家本位观念的盛行。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后代品德和文化教育,遂有民谚“养儿不读书,好比养圈猪”的产生。人们早就懂得,给子孙千万财富,不如有文化、功名在身。我们从某些现象上对比,发现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及热诚态度远胜于西方人。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是真正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五是自我反省。中庸之道就有让人做人内敛、自省的内容,有着“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让人时时刻刻地反躬自问,我哪个地方做得不对,哪个行为不得体,哪句话说错了,目的在于改正,做正人君子,警戒小人行为。反省的方法有多种,写日记是重要一端,近代洋务运动肇造者曾国藩运用日记严于责己,可谓为典范。古人云“人孰无过”,人怎么能没有过失,西人也说上帝允许人犯错误。人有误失,不论大小多寡,就需要改正,接受他人批评,更重要的是自省。

相约在江南 发表于 2018-3-4 10:27:58

拜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发挥作用的现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