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关于“适龄儿童入学与房产证捆绑不妥”的几点看法
作为学生家长之一,同时也是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看了市民网这则网贴,有一种冲动想出来说一说。首先声明,本人并不站在任何一边说话,想说说一些客观的想法,市民和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沟通充分,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当然政府还有协调老百姓中间利益冲突的角色,也是普通市民需要了解,体谅政府面对社会巨大变迁应对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政府也要关心帮助老百姓民生问题中孩子入学的实际困难,这也应该是当前“创文”工作的需要。海丰作为教育城乡巨大不平衡问题,政府确实是在努力解决,而且花了很大的精力,采取很多措施。但要平衡这些矛盾,解决方案也许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老百姓可以借助平台提出自己的看法,领导阶层也应该改进方案。比如县城大班额削小问题,一方面要把农村学校超编的教师调进来,县城也新建了学校,但可能一下子还达不到标准班额45-50人,可否适当突破这个数字,有助进城居住务工人员的孩子入学问题;但同时,进城务工人员也要顾及在城本地居民孩子在学质量影响的问题。有的群众就是想自己方便,而不顾及其他居民孩子在学大班额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这就是自私的表现,新建了学校,有的家长嫌弃新建学校偏远就不想去,不太服从政府调配,难道继续让新建学校生源缺少,超班额学校继续存在吗?
所以,我想,政府这次一年级新生派位方案也是动了很大脑筋才出台这个方案的。当然有的家长为了顾及几个孩子没有同一个学校就读,接送麻烦,这个可以让政府统一调配,但就不能顾及一己之私的利益了,本地居民入学学位没有余额的情况下就应该跑远些了;当然,政府可以开通公交车配套,学校开设成本式的午托和食堂方便群众,让群众放心去上班。至于,一些群众说的红宫红场修葺一新的资金,那是上级拨下来的专项资金是不能改变用途的,因此,当前政府和民众沟通渠道还可以再畅通一些,报纸、微信平台等多些渠道,多做调研,群众呢,也要有大局观念,不要太自私。其实,当前的一些问题是一些群体、个人,不顾大局利益造成的。大家说,对吗?
{:5_142:}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一个班快90个学生,不说学习的质量,安全也是个问题。但是,要相应的增加学位才行,新建的学校的配套设施也要跟得上,比如开设公交等。 由于农村日益衰败,村校凋零。农民子女涌入城镇读书己成滔滔之势。再加上城镇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落后于急剧的人口迁徙变化,城镇学校教育大班制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在同情弱势群体为孩子报名入学充满艰辛的同时,也要理解海丰县教育行政部门也有难以言辞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难处。
问题是,海丰县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适龄儿童入学与房产证捆绑的新规,确有不妥之处。
感谢网友们关注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
[海丰] 海丰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请给孩子们一次上学的机会
以上帖文已被站方加了门槛设置了更高的阅读权限,游客和新注册的用户无权阅读;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以为门户网站会有一片净土,没想到天下乌鸦一样黑! 行摄天下 发表于 2018-7-20 15:55
[海丰] 海丰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请给孩子们一次上学的机会
以上帖文已被站方加了门槛设置了更 ...
可能是话题比较敏感,涉及的人比较多 SUSAM 发表于 2018-7-20 16:04
可能是话题比较敏感,涉及的人比较多
纸是包不住火的,客观面对事情;寻求解决良策才是正道;不能运用现有的权限为所欲为;如今老百姓都遇到了问题,你一个汕尾一个民间门户网也是成了权贵的走狗不成;主子下什么指令你做什么; {:5_142:} 说多那么轻松 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孩子无书可读
九年义务教育,是国策,最大,谁抵触谁下台 一点爱恋 发表于 2018-7-25 00:10
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孩子无书可读
九年义务教育,是国策,最大,谁抵触谁下台
九年义务教育是指按照户籍地或者居住地就近入学。这个政策是对的,但在城里由于学位少,城市发展和学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定要优先安排户籍地学生入学和有房产的入学,这是考虑了实际情况决定的。那么,租、借房子的家长可以挪移居住地到稍微远的地方,方便孩子入学。对吗?我是这么理解的。当然,政府以后的城市发展中一定要同步规划学校布局,满足市民的入学需求。 SUSAM 发表于 2018-7-20 10:06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一个班快90个学生,不说学习的质量,安全也是个问题。但是,要相应的增加学位才行,新 ...
对! 大家可以谈谈当前这个问题。 arun 发表于 2018-7-25 19:39
对! 大家可以谈谈当前这个问题。
比如新建成的城东中心小学,各项配套设施都很好,就是交通不方便,能否由政府和学校出面,和公交公司商议开通公交线路?毕竟那里将近4000个学位,就代表着近4000个家庭的每日出行。 {:5_142:}
页:
[1]